APP下载

康春慧的画

2016-12-06本刊

画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根茎设色纸本

本刊

康春慧的画

本刊

(康春慧)作品的有趣,在于对根的描绘,对隐匿在土中不可见的事物的再描述。

——吴洪亮

一切源于一次无意中打碎花瓶,展露出的植物根茎。人们常说,眼见为实。但那些通常眼睛看不到的呢?在康春慧的近作《执花寄月》系列12张画中,植物的根茎,与同样日常不可见的人体血管结合,形成了造型各异的花器。这些花器的线条总是仿佛在游动着,随意缠绕,踪迹难觅。这脱胎于艺术家对书法的理解,这种理解不在于传统的书法要求。康春慧别出心裁,借鉴了草书的结构和大篆的笔法,为自己的造型提供依据。线条游走中,图像的形与表达的意尽在其中。艺术家还借用了民俗中12花神意象,以农历每月的月令花为对象,记录着时间的流逝。一年时光里,艺术家边培花边写生,经常是花长什么样,画就画什么样。时间和生命的感悟在画面中流淌。如其本人所言:画如星如雨,感飞花流年。

回转到根。根,始也。康春慧的根是什么?

左·《执花寄月·齐家葫芦》 康春慧 纸本设色 56cm×85cm 2015年

右·《执花寄月· 绿隐》 康春慧 纸本设色 56cm×95cm 2016年

童年时,家中彩版的《本草纲目》,寥寥几笔,描尽草木的一生,启发了艺术家对草木花卉的兴趣,同时替代画册,充当了艺术的启蒙。5岁,随父学习国画;成年后,辗转江南和韩国求学,对视觉表达进行了系统的训练。转折发生在归国后,在新疆克孜尔壁画研究所整理和临摹壁画的经历,让她过往的经验逐渐消解。精神性大于物质性的艺术追求成为她新的开启。

在观看康春慧更早的一批工笔画的时候,第一瞬,我们会感觉到它的优美——淡雅的色彩、游动的线条、精细的花鸟形象,逐渐加深这种优美感。优美既来自于传统的工笔修养,也受到了在韩国接受的现代视觉训练影响。它为艺术家带来了更多欣赏的目光,也将其推到危险的边界——商业化倾向。然而,康春慧本人却以为这并不是问题,每一件作品都有能让人接受和消费的点,《执花寄月》相对更能满足大众审美,但这只是一个过程。艺术家个人有着自成体系的绘画追求,为了自我的实现和表达的意欲,必然不会停滞不前、故步自封。随着积累的增加,创作自然会产生变化。

在结束了对血管的描摹之后,康春慧的视线转向了中医。西医可以通过仪器,通过解剖,准确地呈现人体表面的所有秘密。而中医的经络理论的的确确是看不见的。有意思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康春慧发现很多中医喜欢写书法,而写字写得好的医生,通常扎针也比较准。也许人体的经络运行,与书法的间架结构同样有着天然的联系吧。

《好似银盘一青螺》 康春慧 纸本设色 95cm×95cm 2015年

左·《物云云 · 索》 康春慧 纸本设色 106cm×171cm 2016年

右·《憼》 康春慧 纸本设色 90cm×163cm 2016年

从《执花寄月》到《物云云》,康春慧自我描述仿佛是从描写“永恒时空”到描写“永恒时空中生命能量转换的时刻。”这种能量,是根茎的生长,是血管的流动,也是“闪电引发地火熊熊。”《物云云》的色彩主要源自克孜尔壁画。画面中,高纯度的蓝、红,和大面积的大地色,令人想起曾经色彩明艳、对比强烈的敷彩,在经过千年时光,逐渐静穆和庄严,产生的动人力量。康春慧对“根”的描绘是一如既往的,不过,此时的“根”已经并不单指植物的根部,而更接近《庄子》“万物云云,各复其根”中的“根”。世间万物,纷繁庞杂,如何能够各复其根,归其本性,抵达本真?康春慧的“根”既是可见的根茎、血管、闪电,亦是不可见的经络,自有其能量。

猜你喜欢

根茎设色纸本
国画纸本设色《荷》
韩景燕作品集
《岩高千尺虎》
王少桓
培育流翔高钙根茎类蔬菜实用技术
《独白系列之三》
兰华生作品
郑庆余艺术作品
黑果菝葜根茎化学成分的研究
铮铮铁骨(纸本水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