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来工住“柜子”考验民生

2016-12-06胡艺

工友 2016年11期
关键词:外来工柜子租房

文_胡艺

外来工住“柜子”考验民生

文_胡艺

外来工为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挥洒了青春和汗水,却只能在形似集装箱的“柜子”饮食起居。

一个简易门、两扇防盗窗、5厘米厚的岩棉夹心板,这样形似集装箱的“大柜子”,面积只有十多平方米,但却住了十多个人。在北京朝阳区金台路附近,笔者发现六七个这样的“大柜子”排列在路边,一群务工者在这里起居生活。“柜子”从何而来?这样简易住所是否安全?日前,笔者探访了这群在北京生活的“柜族们”。

对于靠打工为生的外来农民工来说,微薄的收入要赡养老人、抚养小孩,他们哪里还有余钱租房?据介绍,“柜子”十分拥挤,夏天热得像蒸笼,还有乱接电线等安全隐患,住在这里的滋味很不好受,但是“柜子”的好处就是价格便宜。如果不当“柜族”,房租高得惊人,外来工又将住到哪里?在房价高企的当下,房租无疑是横亘在低收入外来工面前的一座大山,叫他们如何翻越大山,走出“柜子”,追寻自己的临时家园?

老实说,政府和社会都在关注、帮助外来工,特别是帮助他们讨薪、敦促用人单位与他们签定劳动合同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他们的合法权益。但是外来工的生存状态、生活环境仍然令人担忧。我们解读外来工“柜子”安家的新闻,不难发现外来工的生活环境依然十分逼仄。外来工为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挥洒了青春和汗水,却只能在形似集装箱的“柜子”饮食起居。如何不让人同情?城市的亲和力、包容胸怀又体现在哪里?

曾有媒体报道了部分工厂为外来工提供夫妻房,解决夫妻同城同厂打工、被迫分居的现实问题,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社会反响强烈。但是能够享受“夫妻房”温馨待遇的人毕竟是极少数。当然,我们指望所有老板都良心发现,主动为外来工排忧解难,拿出资金改善外来工的居住条件并不现实。外来工租房要考虑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生活重压之下,外来工的居住尊严只能在“柜子”安放,让人同情,也让人忧虑。在笔者看来,外来工当“柜族”实际上是一张民生试纸。

对此,相关部门不能视而不见,应该有所反思,有所行动。一方面,政府部门要把外来工的生活环境质量纳入对企业考核的硬指标,督促用人单位改善工人生活条件、居住条件;另一方面,政府要把对外来人员的关爱下沉,拿出措施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居住环境。比如,根据外来工的分布特点与生活规律,建设收费低廉的外来工公寓,或者向他们提供廉租房、公租房。帮助外来工走出沉闷的“柜子”,重获起码的居住尊严。

猜你喜欢

外来工柜子租房
外来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及其对策
老农帮马未都劈柴
蝴蝶结藏哪里啦
柜子不再孤单
租房记(一)
租房客
аРЕНДа жИЛЬя В пЕКИНЕ
旧柜子
从流动到留下 广州外来工融合行动进行时
“租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