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白羽肉鸡自有品种的育种发展及进展

2016-12-06文杰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

北方牧业 2016年14期
关键词:白羽鸡肉肉鸡

□文杰(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

中国白羽肉鸡自有品种的育种发展及进展

□文杰(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

一、鸡肉生产和消费

世界鸡肉产量(万吨)

世界人均鸡肉产量(千克)

观察近几年鸡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及其沿革,可以发现就其在世界发展的水平而言,鸡肉产量的增速仅仅次于猪肉,占到了肉类消费总产量的30%,相比猪肉产量相对稳定的发展趋势来说,鸡肉产量在其世界平均水平上正在赶超猪肉。而鸡肉产量在中国的发展是呈现一个缓慢上升的状态,它的上升空间是非常大的。

二、肉鸡育种和选择历史

过去60年,北美和西欧对鸡的生长速度、饲料报酬和胴体组成进行了系统的遗传选育,形成了今天的肉鸡品种。商用肉鸡品种的育成为家禽生产带来革命性变化,为全世界消费者带来了健康、营养和高效的动物产品。之后,集约化肉鸡生产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发展,包括新型的经济体巴西、中国和印度。

家鸡由7000~10000年前的亚洲丛林野鸡驯化而来,其驯化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多年。在19世纪家鸡驯化只是一种文化,人们关心的是鸡的羽毛而不是肉和蛋。而20世纪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和自闭产蛋箱的发明(30年代)加速了家禽业的发展和进步。

20世纪30年代前,鸡主要开展群体选择和无系谱记录的纯系的培育。主要选择的是产蛋性能,鸡肉是副产品。30~50年代,开始采用纯系杂交的方法提高鸡的成活率和繁殖性能。40年代系谱记录的使用可在下一代中剔除不理想性状、促进优异性状的选择,并保持遗传变异。60~80年代,主要选择易测量的性状,如产蛋量、孵化率、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等。当时的市场产品以带骨鸡肉和家庭消费为主。20世纪90年代以来,加工性状受到重视,如净膛重和脱骨胸肉重等。以Henderson(1948)法为基础的统计方法的发展,90年代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BLUP)等的应用,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等都在其育种发展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21世纪的家禽育种需要考虑产品品质和动物福利。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和鸡基因组草图的绘制为研究控制重要经济性状基因奠定了基础。鸡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基因测序的农业动物。

现代肉鸡由三系、四系杂交生产前主要是纯种生产。肉鸡的繁育体系由四级组成:曾祖代、祖代、父母代和商品代。而全球化导致育种公司数量不断减少。

三、肉鸡育种

现代肉鸡育种约始于1945年。

肉鸡育种的特点:群体大、繁殖快;应用了最先进的育种理论和技术;公司间独立开展育种工作。

肉鸡育种目标:提高只鸡的产品产量、生产效率,改善产品品质。

主要选择指标:受精率、孵化率、生长速度、体型、产蛋量、产肉量、饲料效率、蛋品质、肉品质、成活率等指标。

早期的肉鸡业,对母鸡进行产蛋选择后,留下的兼用型杂交公鸡用于肉鸡生产。产肉性能远不及专用肉鸡品种。现在的肉鸡,父系来自科尼什,母系来自白洛克。通过系统配种产生杂种优势。

肉鸡父系通常为显性白羽,主要选择生长速度、肉质性状和快羽性状;母系要求有较好的生长速度、孵化率及其产蛋性能。

纯系是育种公司用不同的品种合成的,在此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进行选育。特点在于生长速度遗传力高、易度量、对生产效益影响大,胸肉产量经济价值高等,均得到持续选育。但对其生长速度和胸肉的持续选育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会导致胫骨软骨发育异常、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等疾病发病率增高。

1950~2000年肉鸡生长速度和胴体重提高了5倍和6倍。1957年~1976年、1976年~1991年、1991年~2001年,这3个时间阶段肉鸡生长速度的遗传进展分别达到了58克/年、73克/年、84克/年。

过去10年中,将个体饲料效率和产量性状列入选育指标使遗传进展提高了1倍。对肉鸡生长、饲料利用率、体组成、繁殖、健康和福利性状的综合选择使其产肉性能每年提高2%~3%。

2003年~2007年期间,美国肉鸡每年达到2.27千克体重天数减少0.74天,胸肉量提高0.5%,综合分析,每年的产肉性能改进超过3%。

四、我国白羽肉鸡育种

(一)艾维茵肉鸡育种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中国、美国、泰国三国合资建立的北京家禽育种公司,从美国引进艾维茵纯系,开始了我国白羽肉鸡本土育种工作。到2001年艾维茵肉鸡已经占有国内市场的54%以上,本土育种获得巨大成功。

2004年后受“非典”、禽流感等影响,我国持续两年多肉鸡市场滑坡,公司经营出现了危机,本土育种落人低谷。

(二)光明1号肉鸡育种

由广东新广牧公司推进,到2016年已经选育四个世代。主要为三系配套,母系父母为显性白羽矮小型。长速偏慢,饲料利用率和成活率有优势。在其育种过程里需要注意矮小鸡配套的问题。

(三)全国肉鸡遗传改良计划

《全国肉鸡遗传改良计划 (2014~2025)》提出,到2025年要培育肉鸡新品种40个以上,其中白羽快长型肉鸡2~3个。国产白羽肉鸡品种市场占有率超过20%。

商品鸡42日龄体重2.8千克以上,料重比1.70:1之下,成活率达95%以上。其综合指标要有一项以上优于进口品种。

相关链接:当前白羽肉鸡行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白羽肉鸡自上世纪80年代初进入我国以来,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成为畜牧产业中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产业。通过文杰老师的研究分享,我们可以发现:面临困扰白羽肉鸡的新常态——产能过剩、消费乏力、疾病风险大、环保压力大,同时在当前国际禽流感疫情不断的情况下,实施肉鸡遗传改良计划,加快培育肉鸡新品种的重要性更加明显。结合文杰老师的讲课内容和一些相关方面的调查研究,以下是我们对白羽肉鸡在中国当前的发展状况所进行的总结。

(一)肉鸡育种存在的问题及其探索

国际肉鸡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遗传资源减少,育种技术(繁殖技术、育种值估计技术和DNA相关技术)受到制约。此外,生物学基础研究缺乏,包括在腿部力量、繁殖性能、消化系统功能、代谢功能、屠体和肉质等方面的研究将出现更多的问题。

而我国肉鸡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白羽肉鸡品种完全依赖国外进口,产业风险大;育种公司小而分散、技术力量薄弱、育种效率低;遗传资源丰富,但利用程度低,品种重复性高;种鸡养殖硬件设施落后、生产成绩波动大;规范的生产性能测定滞后于生产需要。

对于白羽肉鸡的育种工作行业也在一直进行努力与探索。如文杰老师所言,《全国肉鸡遗传改良计划(2014~2025)》提出,到2025年要培育肉鸡新品种40个以上,自主培育品种商品代市场占有率超过60%。为此,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联合国内肉鸡育种专家团队,正在积极开展相关工作。此外,我们也在充分利用国内丰富的遗传资源,培育特色白羽肉鸡品种,如节粮型快大白羽肉鸡“广明1号”的培育工作已经取得重要进展,在料肉比、成活率、肉品质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再如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白羽肉鸡联盟以及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都在通过产学研结合,将企业、科研院所的资源和技术力量进行整合,以推进肉鸡产业创新和科技进步,为行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品种支撑。

总之,我们需要加大白羽肉鸡项目育种工作的投入,加强各品系的系统选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其繁育性能,完善育种场、现代化祖代种鸡场及现代化祖代种鸡场孵化厂的更新改造项目。同时推进其疫病净化防控体系建设,包括实验室及设备仪器的配套,相关传染病的净化要坚持做好,要保证育种取得进展,需要建立与采用各种新的育种技术。

(二)行业发展模式

全产业链垂直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完全自养,范围涵盖了祖代鸡、父母代鸡、商品鸡、饲料和屠宰加工等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

“公司+养殖基地”模式。公司和养殖基地之间以契约形式合作,公司为养殖基地提供鸡苗、饲料、兽药等消耗品,由养殖户生产商品鸡,之后再由公司回收。

散养户模式,小规模的养鸡场或屠宰场都属于这种模式。其生产经营者自成一个利益单位,跟其他产业链上各环节的关系都不强。在行业整体低迷的这几年,这种模式最为活跃,因为他们对生产必需品的要求较低,所以利润相对较高,挤压了其他两种模式的经营利润。另外,这种模式的生产还具有不固定性,利润高时,散养户会一拥而上,行业低迷时,也容易退身而出。倒逼其转型升级或淘汰,让其与大企业合作,逐渐减少其所占的比例,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所在。

全产业链垂直模式作为行业发展的未来方向,其特点决定了企业生产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把控,也唯有此能最大程度地保证食品安全。

(三)未来白羽肉鸡行业的发展方向

去产能,稳发展。2016年,还需要继续推进白羽肉鸡的“去产能”工作,为产销平衡和产业的稳定发展而努力。

降成本,增效益。我国的白羽肉鸡生产水平还是有上升空间的,只要能从技术和管理方面入手,就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补短板,争主动。要根据自己的需求选育出适合自己的品种,而育种问题要想得到解决,就必须有资金和技术。近两年,农业部也在着手规划相关事宜,加快白羽肉鸡育种的步伐。这还需要有远见的企业参与进来,现在很多祖代鸡企业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对行业发展来说,这件事情更是意义重大。

肉鸡育种发展史上的关键技术

(本文根据第四届(2016)中国肉鸡行业高峰论坛会作者讲课内容整理,未经作者本人审阅)

猜你喜欢

白羽鸡肉肉鸡
养殖端现抵触情绪 白羽鸡苗价格走低
春季肉鸡健康养殖要过六关
肌肉和鸡肉
肉鸡腹水咋防治
快快长慢慢长
厨房料理小妙招
天热了,吃点鸡肉吧
不吃鸡肉
蛋鸡和肉鸡
蛋鸡和肉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