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6-12-06

长江丛刊 2016年27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核心

卢 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卢 勇

高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毛概》)课程是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毛概》课教学的全过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理想信念教育为出发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教育为落脚点,引导大学生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时代要求内化为自觉行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 《毛概》教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准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对实现“中国梦”有着强大的引领作用。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当代大学生出现“低头族”,沉迷于网络文化,“哈日”、“哈韩”、传播网络语言、网络段子等现象屡见不鲜,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日益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大学生思想观念中存在的这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要用社会主流意识积极加以引导。解决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偏差,可利用《毛概》课这一阵地,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及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集中体现和价值凝聚,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不断凝聚党的集体智慧并逐渐升华和被国家和民族认同的过程。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目

标;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价值取向;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的价值准则。

在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上作的时代呼唤。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利益诉求与其价值选择、价值判断、价值取向等因素紧密相连。在经济高速发展和价值取向多元的社会环境中,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与此同时,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内化为自觉行为,有利于破除大学生思想上的迷尘,有利于帮助其树立科学的价值准则,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中国梦”的践行者。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毛概》课程教学

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毛概》课教学的全过程,实事求是地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一方面教学内容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在教学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的基本内容。另一方面,要突出重点,解放思想,创新教学方法。结合教学要求做好教学设计,突出重点,因势利导地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融入教材。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基本遵循,将其科学地渗透到教学的各章节。在教学中要结合近代中国在沉沦中不断上升的历史进程,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带领中华民族奋发图强,并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且不断创新的史迹,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弄通弄透“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两个概念,理解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灵魂与外延。与此同时,《毛概》教学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国情国策教育以及对国家治国理政方略的剖析,认清党和国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及主攻方向,激发大学生深层次的爱国意识和历史使命意识,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把大学生更好地培养成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建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生态环境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二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去了解国情,接触社会,才能更好地明确自己的社会定位,增强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积极投身社会经济建设。在《毛概》教学中,采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竞赛活动,加深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进一步夯实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础。通过参观地方红色革命遗址、革命纪念馆如李达故居、陶铸故居、何宝珍故里等,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熏陶,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价值准则。通过组织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去调查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新成就,增强其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注重《毛概》课堂教学与实际践行相统一,引导大学生贴身体验与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材的精神引领和内在追求。

三、《毛概》课教学中“四个坚持”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的,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同时,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创新与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选择和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在《毛概》课教学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二是坚持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一种最重要的价值观念,是党思想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毛概》课教学中坚持理想信念教育,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要与时俱进,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利用课堂与实践教学环节,对大学生进行深入的系统的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高其理论水平。用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大学生掌握辨别是非、把握方向的本领,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三是坚持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活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就是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现代中国的爱国主义就是实现祖国富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国家的每个人包括娃娃都要有爱国主义精神,有民族自尊心,这与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密切相连的。[2]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和主题,在《毛概》教学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敬业精神、诚信意识和友善品质。

四是坚持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在《毛概》教学中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激发大学生的社会创造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新活力和动力。历史已有力的明证,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依靠“改革创新”走富强,引领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携手世界各国打造共同繁荣、共同富裕、和谐世界的光荣与梦想。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的主要因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梦的基础,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是科学的方法。古语云:治国安家,得人也。天下兴亡,民族复兴,惟人才也。治国安邦离不开人才,“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人才。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更广阔天地”。故而,把大学生培养成勇于改革的开拓者、敢于创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激发其聪明才智,在他们“个人梦”的奋斗历程中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毛概》教学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者要提高抓住时代发展的敏捷性,将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时代要求转化为自觉行为,增强《毛概》教学的实效,以达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目的。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64.

[2]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8.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学院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

卢勇(1978-),男,湖南江永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和地方历史文化。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