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土写作前景广阔
2016-12-06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新乡土写作前景广阔
■本刊编辑部
本期我们继续推出新乡土写作长篇小说大展,编发了辽宁作家尹守国的长篇小说《路过合庄》。这是中国作家协会的重点扶持作品,也是新乡土写作的重要收获。
纵观当下文坛,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在当代作家阵容里面,就所取得的文学成就而言,仍旧以书写乡土的作家为主。本刊不认为乡土小说会消失,相反,我们认为乡土文学在一段时期内,会得到强化。它可能会越来越小众,但一定会更加刻骨铭心,也会出一些好作品。当代中国说到底还是乡土中国。在当今中国各阶层里面,三代以内不和乡村发生联系的不多。这种联系不仅是物质层面,还有精神层面。
当代作家队伍里面,写乡土的高手很多。大家都知道,莫言的长篇书写始终没有离开过高密东北乡,阎连科也一直把目光投向中原厚土,他笔下书写的最多的还是河南的文学经验和资源。而贾平凹一开始的文学焦点在商州,虽有写老西安的《废都》,但终究不如扎根乡土的《古炉》来得顺手,《秦腔》吼得厚重。当然,在一个杰出作家那里,写什么越来越不那么重要,怎么写变得越来越突出。但一个客观事实是,当代作家同时能写好城市和乡村的杰出作家确实不多。大多作家都是扎根本土,从乡村出发,挖掘自己的童年记忆或当下乡村,对这些记忆资源进行较为成功的转化。
作为和乡村有着千丝万缕精神联系的当代作家,他们的书写当然离不开乡村经验,所擅长的领域也是乡村。本期刊发的《路过合庄》,也是如此。
作为本刊的重要关注点,对新乡土写作的打造贯穿了我们办刊的始终。从今年第一期开始,我们就在原创版推出了新乡土题材的长篇小说大展,并同时在理论版推出了相关研究专题。对于新乡土写作现象乃至流派的推动,本刊可谓不遗余力。之所以如此,源于我们对当代中国的观察与思考,我们所有的关注点最后都要落脚到当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也罢,文学批评理论研究也好,都要和当下中国发生联系,这是本刊办刊的着力点所在。
201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