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2016-12-05王静王莹

时代金融 2016年29期
关键词:市场化定价利率

王静+王莹

【摘要】毋庸置疑,当金融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要求利率的市场化,这也是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一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就是利率市场。在我国,利率市场化逐步向前发展,商业银行在拥有很多的经营自主权的同时,同样也面对着不确定性的挑战。本文从利率风险、贷款定价模型、盈利能力、服务创新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问题上提供补充性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利率风险贷款定价金融服务创新

利率市场化是指中央银行逐步放松和消除对利率的管制,遵循市场价值规律,由市场自主决定利率。通俗的讲就是买卖双方在自己认为合理的情况下,不受外在其他因素的约束,达成协议。利率市场化是一把“双刃剑”,既为银行的发展提供机遇,又给银行的经营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挑战。目前,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为了保证利率市场化改革能够继续顺利的继续下去,在这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时刻,总结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展状况具有了相当的必要性,也体现了十分深远的现实价值。

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背景

利率市场化改革作为我国经济深化改革中万人瞩目的重点,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可以追溯到1993年,提出了“允许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在一定幅度内自由浮动”。到1996年1月,我国同业拆借利率首次完成了市场化。以此为契机,其他市场的利率也随之放开了:国债利率、贷款利率、外币贷款利率和外币大额存单利率及人民币贷款基本实现了利率市场化。而真正触及银行利率市场化的实质性一步是,2013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同业存单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存款类金融机构可在全国银行间市场上公开发行或定向发行同业存单,其发行利率、发行价格等以市场化方式确定。至此,利率市场化改革步入了深水区。虽然利率市场化改革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可以看到我们的利率还不是完全的市场利率,利率管制问题仍然存在,我国利率机制并没有做好价格信号传导的桥梁,充分反映资金市场的供求关系,从而大大减慢了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二、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研究

利率风险是指,银行净利息收入的不确定性,或着说是市场价值偏离预期值的不确定性,由市场利率波动引起的。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方面存在两种主要风险,即“阶段性风险”和“恒久性风险”两种。其中,阶段性风险是利率管制向市场化转化过程中的产物,恒久性风险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利率风险管理原则与监督原则》中的规定,利率风险包括重新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基准风险和期权性风险。利率市场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商业银行市场化向前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目前,国内学者对着以课题的研究,在度量利率风险的方法上有一致的观点,不同点主要体现在风险的衡量指标和模型的不同上。

黄泽民,屈小粲(2013)通过对四种风险度量方法(持续缺口分析、VAR模型分析、敏感性缺口分析和情景分析)进行比较,认为敏感性缺口分析的优势与我国金融市场和商业银行所处的发展阶段最匹配,对16家商业银行2006年至2011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应该根据金融市场的发展及自身的市场定位加快经营模式的战略性转型,进而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建立并完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配合利率市场化的渐进式改革路径,对所采用的利率风险衡量及控制方法进行合理升级。魏薇,陈本凤(2006)建议我们应该建设动态缺口分析模型,为利率风险的控制与管理提供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思路。杨建东(2013)继续采用敏感性缺口模型,提出了利率风险管理的控制方法和经营建议。

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研究

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是指,商业银行为了实现经营目标和获得最大利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融合自身企业文化和制度,在货币资金借贷及流转业务中发挥盈利能力促成不同经营环节经营活动相关能力得综合表现。由于我国在金融业严格限制混业经营,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集中在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等传统领域,从而导致商业银行的经营利润主要依赖于存贷款间的高利差水平。但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后果就是作为基本盈利保障的官方基准利差的消亡,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差可能会发生明显变化,进而影响其盈利水平。

四、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研究

随着金融同业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和各商业银行为抢占优质信贷市场不断加强对优质客户的营销力度,优质客户对贷款利率下浮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降息和利率下浮将进一步缩小以存贷款利差为主要盈利来源的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空间。可见,面对这一局面,各商业银行应该主动出击,根据自身目前的经营特征和发展战略定好位,尽快制定出一套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成熟实用的贷款定价机制。

曹霞,常玉春(2002)在贷款定价模型中有创新性的引入期限复利概念、成本与基准利率相机抉择原则,设计了一套在自由利率条件下,能够适应利率市场化趋势的对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复利贷款定价模型。李祺(2011)就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所面临的贷款定价现状,在结合以往贷款定价基本理论的前提下,提出了以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作为市场化利率基础的定价方式,即贷款利率=市场基准利率+行业调整系数+客户调整系数(或贷款利率=定价基础利率×行业调整系数×客户调整系数)。

五、评述与总结

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国外利率市场化起步较早,相关文献也比较全面,为我国研究金融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提供了较深的理论基础和有力的理论支撑。通过梳理已有文献,我们不难分析学者们一致认为利率市场化是一把“双刃剑”。但是,目前的研究成果中也存在一些不足:(1)我国现在金融业呈现多样化的局面,仅把国有大型银行和商业银行作为研究重点显然是不全面的,应该注重对城市商业银行的研究;(2)既然利率市场化给银行的经营造成了挑战,那银行如何应对,因此从业务开展的实践角度对商业银行的利率市场化战略进行的研究更具有始终价值,显然这一点由于理论和实践的脱节而被忽略。

参考文献

[1]Angkinand A.P.,Sawangngoenyuang W.,Wihlborg C.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and banking crises:A cross -county analysis[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e,2010,(2):263-292.

[2]黄泽民,屈小粲.《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研究》[J].武汉:华东师范.

[3]曹霞,常玉.《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贷款定价模式分析兼论贷款定价中的利率期限结构问题》[D].湖南:湖南大学学报,2002年5月:117-120.

作者简介:王静(1990-),女,泰安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企业管理。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王莹(1993-),女,江西景德镇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企业管理,研究方向:风险管理。

猜你喜欢

市场化定价利率
本刊2020年36卷第12期版权页定价勘误
为何会有负利率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负利率:现在、过去与未来
基于分层Copula的CDS定价研究
随机利率下变保费的复合二项模型
帮爸爸定价
“泛市场化”思想根源及其治理:评《泛市场化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