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信息基础能力建设与培育区域竞争新优势研究

2016-12-05宋晓舒

时代金融 2016年29期
关键词:河南省

【摘要】阐述信息基础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分析河南省信息基础能力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以“宽带中原”和“互联网+”为抓手,遵循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优化、加强宽带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电子商务体系建设、提高宽带网络应用水平等路径,将信息基础能力转化为区域竞争新优势。从加强产业发展规划和引导、完善制度环境、产业发展支持政策、产业科技创新支撑政策、加强信息市场管理、财政税收和投融资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加强信息基础能力,培育区域竞争新优势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信息基础能力   区域竞争优势  河南省

经济新常态下,信息经济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经济发展有赖于信息基础能力的基础和先导作用,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信息基础能力主要体现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信息应用服务能力、信息产业竞争力、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本文提出将河南省信息基础能力建设与培育区域竞争的对策建议,为制定加强信息基础能力建设的政策提供策略建议和思路。

一、信息基础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一)信息基础能力作为经济增长的“倍增器”

信息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上升,年均增长率高于平均增长率,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具有较高的倍增效应。2006年到2014年,河南省信息产业增加值从215.11亿元增加到976.86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20.8%,同时期GDP的年均增长率为13.7%。信息产业的年均增长率超出其它产业的平均增长率,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考虑到信息产品价格不断降低,实际上信息产品产量的增长远不止于此。信息产业逐渐成为信息时代的支柱产业,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具有较高的倍增效应。

(二)信息基础能力作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换器”

信息基础能力对经济发展方式转换的贡献体现于,信息产业作为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是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促进生产方式、竞争方式、企业管理模式、企业组织结构转变和商业模式创新。

(三)信息基础能力作为产业结构优化的“助推器”

信息经济成为经济质量提升和产业竞争力增强的必然选择。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对研发、制造和商业模式产生深远影响。信息经济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大众创新,创新就业模式。信息基础能力作为新引擎促进产业全面转型升级,带动创新驱动型产业布局和投资。

二、河南省信息基础能力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信息基础能力发展现状

1.信息化发展总体水平有待提高。2014年河南省信息化发展指数为58.48,同比增长3.89。其中,网络就绪度指数为53.04,同比增长10.04;信息通信技术应用指数为60.46,同比增长-1.78;应用效益指数为65.42,同比增长2.93。衡量信息化发展水平的网络就绪度指数、信息通信技术应用指数、应用效益指数等指标有待提高。

2.产业发展取得突破,重大项目进展顺利。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近3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42.8%。河南省电子制造云计算服务平台、中国移动(郑州)数据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

3.互联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2015年,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提升工程顺利实施,进一步提升郑州通信网络枢纽地位;“全光网河南”项目全面实施,如期建成全光网通信省,实现4G网络所有行政村全覆盖。截至2015年底,光缆线路总长度达122.4万公里,居全国第6位;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总数达到2403.2万个,居全国第8位;移动电话基站数达到24.9万个,居全国第5位。

4.互联网应用环境良好。网民规模稳步增长,截至2015年12月,河南省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7355万人,位居全国第5位;宽带网络速率提升,用户网络体验持续改善。2015年下半年,河南省固定宽带平均接入速率达到13.68Mbit/s,较上年同期提高1.8倍;互联网应用创新加快,渗透率持续提升。商务交易类应用和网络金融类应用发展迅猛,手机网络购物、网络理财、网上银行和网上支付渗透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信息能力提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电子政务共建共享有待加强。省内各级政府和部门之间的信息化平台重复建设、信息共享不均等状况依然存在。电子政务公开及惠及民生领域的信息共享和信息服务有待加强。全省范围内互通共享的城市信息化服务平台有待建立。

2.信息化支撑体系有待增强,信息化管理机构职能有待明晰。信息化机构分管工作过多,人员及部门配置有待加强。信息化与城镇化融合的焦点之一是智慧城市的建设。相关主管部门,如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厅、工信厅等都在设立试点城市,各部门之间职能的界定及“智慧城市”试点之间的关系有待协调。应尽快理顺信息化管理机构并且明确各机构的职能,形成信息化工作的合力。

3.信息能力有待提升。信息能力的提升应该是由市场需求驱动的,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信息能力提升的总体思路应当落实国家和省关于促进信息消费、加快信息化的总体部署,坚持近期重点与着眼长远相结合。亟需实施专项工作,扎实推动信息化工程实施。需要实施信息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推动网络基础支撑能力大幅提升;实施产业发展工程,促进智能终端、电子商务、新兴业态、软件、数字内容产业竞争力;实施应用示范工程,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智慧城市、农业信息化、信息惠民的深度拓展。

4.电子信息产业有待加速发展。产业总体规模偏小,2015年河南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2.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仅占服务业增加值的3.5%;龙头企业数量较少,年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的行业骨干企业不多,需要引进更多业界龙头企业;知名品牌产品缺乏,尤其缺乏规模大、覆盖面广、能充分带动产业链发展的名牌产品。多数电子信息企业产品处于价值链低端,贴牌产品多,自主创新产品少;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企业创新投入较少,技术开发能力较弱,在智能终端、信息家电等领域主要以组装、制造为主,缺乏关键技术。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掌握核心技术的高端人才匮乏;产业配套体系尚需完善,关键核心零部件配套企业少,与省域范围内的产业关联度较低。产业发展的规划引导、财税金融政策扶持、公共服务、人才支撑等配套体系仍需完善。

三、信息基础能力转化为区域竞争新优势的路径

以“宽带中原”和“互联网+”为抓手,遵循以下路径,建设信息采集、处理、传播、应用以及安全能力,培育区域竞争新优势。

(一)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优化

1.以中心城市带动区域宽带网络协调发展。郑州先行实施网络升级和应用创新,创新宽带应用服务,培育发展新业务和新业态;建设智慧航空港区,提升信息集散中心和通信网络交换枢纽地位。

2.加快互联网配套系统建设。以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为抓手,加快配套系统建设;加快骨干网络节点升级改造、网间通信质量监测、安全运行维护、网络信息安全建设。

3.加快郑州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建设。以下一代互联网规模商业应用为抓手,统筹推动互联网向IPv6演进。

4.提高网络普及水平和接入能力。以宽带网络普及和速度提升为抓手,推进城市百兆光纤、通信村村通、LTE网络等工程建设。

5.构建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以加速推进“三网”融合为抓手,构建与电信网络互联互通、开放架构、具备综合业务承载能力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6.加快宽带网络优化升级。加大4G建设投资,实现TD-LTE网络深度覆盖;创新4G业务模式,开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

(二)推进宽带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

1.云计算推广应用。建设处理能力强、存储容量大、安全可靠、布局合理、适应不同需求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云计算基础设施和平台,推广付费服务模式;推进中原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

2.大数据培育发展。引进大数据存储管理和分析处理先进企业,培育大数据保障、系统集成服务、软件开发中小企业,构建大数据产业体系;推进电子政务、交通运输、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工程建设。

3.移动互联网应用提升。支持应用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吸引知名互联网企业落户,培育扶持移动互联网产品供应和运营企业发展,建设管控平台、运营支撑平台、客户服务平台。

4.物联网示范应用。开展物流、现代农业、智能交通、食品安全等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在核心芯片、关键设备制造等领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三)电子商务体系建设

1.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建设居于行业领先地位的综合性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推动农用物资、钢铁等电子商务平台形成规模优势;推进电子口岸、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信息平台等项目建设,形成国际网购物品集散分拨中心;建设工业制造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引导企业深化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物流服务电子商务应用;建设知名商品推广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2.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建设。建设网络交易监管平台和电子商务可信交易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构建企业主体、行业自律和政府监管的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加强第三方支付平台建设,构建由网上支付、移动电话支付等构成的综合支付体系;形成以郑州为核心、全国24小时送达的智能物流配送网络体系。

(四)提高宽带网络在各领域的应用水平

1.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发展智能制造生产模式,加快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技术应用;创新互联网与工业融合,推动研发设计、数据管理、工程服务等资源开放共享;发展智能化应用,建立流程实时监测和自动控制系统。

2.农业农村信息化。提升农业农村信息服务,推进信息服务综合平台、信息服务站建设;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做强特色农产品品牌;深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实施农业信息化示范项目。

3.全面深化电子政务应用。探索电子政务云计算发展新模式;深化电子政务应用,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政务工作深度融合;提升基层电子政务服务能力;提高社会管理信息化水平。

4.社会民生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加强社会保障、养老服务、教育、健康医疗、食品药品安全等信息服务。

(五)完善宽带网络产业链

1.发展并完善智能终端产业链。完善以智能终端为基础的产业链;引入和发展手机研发生产品牌企业,打造智能终端生产基地;依托智能终端产业集聚优势和发展。

2.建设软件产业集聚区。以行业应用软件、工业软件提升、智能终端软件开发项目为载体,打造行业应用软件开发品牌,建设特色软件园区。

(六)构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1.构建安全防护体系和安全管理机制。以信息安全发展为抓手,推进网络安全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发展信息安全产业。

2.完善网络信息安全法规制度。完善网络信息安全制度;完善安全事件预警及应急处置机制;支持安全软硬件产品的研发生产。

3.规范网络安全漏洞的信息披露和处置。工信厅指导互联网协会与民间平台建立工作联系,规范漏洞信息的接收、处置和发布工作。

四、加强信息基础能力建设与培育区域竞争新优势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和扶持

1.促进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加强电子信息产业运行和监测分析。推进智慧航空港区建设。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商用部署计划,落实“三网融合”推广阶段的工作方案,创新宽带应用服务,培育发展新业务和新业态。

2.切实推进“宽带中原”战略实施。省辖市政府以及相关省直部门制定和出台配套政策,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各级政府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和城镇化发展规划,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考核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逐步共建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推动宽带网络快速健康发展。

3.加强产业发展政策引导,加大扶持力度。实施智能终端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设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组织企业申报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物联网专项发展资金、云计算发展资金、技术改造资金等,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政策支持联动机制。

(二)完善产业发展制度环境

1.完善并且落实法规及配套支持政策。落实通信设施建设方面的规章,以法规形式强化宽带网络设施保护。依法保护个人信息,营造安全可信的网络环境,促进宽带应用发展。完善配套支持政策,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等加快完善以宽带为重点内容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加快农村宽带基础设施建设。利用预算内投资,结合新型城镇化、“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支持基础薄弱区域宽带基础设施升级改造。金融部门加大融资支持,对重大项目投资给予有效贷款支持。

2.健全产业监管体系。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加快电信和广电业务双向进入,建立适应“三网”融合需要的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监管机制。健全宽带网络监管制度,加强监管能力建设,推动电信监管队伍向省辖市延伸。

3.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制度。构建和完善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基础信息资源体系,加快建立公益性信息资源开发应用长效机制,推进农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人口、就业和社会保障、国土资源等领域信息资源的公益性利用,建立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开放共享机制,消除信息孤岛。

4.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加快出台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出版、网络信息安全等法规,研究制定政府信息安全管理、信息技术服务等管理办法,完善网络市场准入、网上交易税收征管、电子证据、电子支付、电子合同等相关管理规定。

5.加强标准化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完善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标准,发挥标准的技术支撑作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加快制定三网融合、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信息安全标准。优先支持物联网、云计算、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等领域知识产权专利池建设,加强信息技术知识产权保护。

(三)产业发展支持政策措施

1.承接产业转移,大力推进招商活动。研究电子信息行业国际500强、国内百强和软件20强企业,构建招商平台,指导县(市、区)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招商活动,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和产业链关键环节的重点企业;做好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打造中兴、华为、酷派、三星、联想等国产智能手机在航空港实验区的产业基地。

2.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培育支撑产业。围绕智能终端(手机)等发展前景好、产业链条长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加快配套企业集群式引进。围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物联网、云计算、北斗导航、工业设计和3D打印等新兴领域,谋划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切入点,培育创新集群。

3.加快“三力型”项目建设。依据“意向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在建项目抓完工、完工项目抓产能”的思路,加强对项目的监测与服务。加强与国家部委、省工信厅、央企等部门和单位的对接,积极引进和运作一批“三力型”(国际影响力、国内辐射力、国内外资源整合力)项目,积聚产业发展动能。

4.壮大电子信息产业企业群体。加快培育战略性工业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现代产业体系中的引领带动作用,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参与其产业链配套体系建设。引导中小企业运用优惠政策,促进其快速形成规模,培育壮大企业群体。

(四)产业科技创新支撑政策

1.进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层面的规划。注重产业化能力的培养,逐步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创新技术产业化,为自主创新提供政策高地。

2.积极培养有利于健康发展的创新系统。鼓励产学研合作,建立成果利润分成体系,调动创新主体积极性;构建鼓励竞争的市场环境,增强企业家创新意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促进技术成果转化。

3.推动产业、创新与市场的有效融合。加强产业链各环节的协调,推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软件开发、通信服务的融合创新和互动发展;加快制造业服务化升级,提高产品和服务附加值,发展应用电子产品、工业软件、生产信息服务。

4.优化法制环境,促进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推进技术创新补贴措施的经济政策法律化;加强对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

(五)加强信息市场管理

1.完善网络速率监测、电信服务质量标准等宽带网络标准并组织实施。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完善网络速率监测标准、电信服务质量标准并组织实施,加快建设“宽带中原”地图及网速监测平台,发布宽带速率权威信息。住房城乡建设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加大对光纤到户国家标准的实施和监督检查力度。

2.推动市场开放竞争,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宽带网络设施建设和运营。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宽带网络设施建设和业务运营。推动形成多个主体相互竞争、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通过产业联盟和行业协会,引导宽带网络设备制造和信息服务企业加强行业自律,共同维护竞争秩序。

3.加强电信市场监管,维护宽带市场竞争秩序。加强资费行为监管和宽带接入服务监管,打击价格违法行为以及虚假宣传、非法网站和应用程序窃取用户流量等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

(六)完善财政税收和投融资政策

1.加强财政资金支持。设立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利用专项资金引导宽带网络发展;加强宽带网络发展的金融政策支持。

2.完善税收支持政策,加强税收优惠政策扶持。互联网企业、电商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可以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

3.完善投融资政策。设立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确保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实施;设立引导基金,对引入社会资本的项目给予支持;设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开发基金,鼓励合作项目实施。

(七)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信息能力建设

1.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建设“互联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平台。

2.发挥社会资本的创新活力,形成多种主体相互竞争、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

3.依托软件园设立创业投资基金,或者成立金融服务平台,使企业获得适应自身特点的融资方式。软件园采用“天使投资+专业孵化+创业导师”的模式,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成为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孵化器。

(八)加强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1.构建技术创新平台,加强人才基础。构建产学研创新合作平台、公共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引进领军型技术人才和复合型高端人才。推进培训机构与大专院校和重点企业合作,建设实习、实训和示范基地。

2.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强创新型人才引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采用多种形式,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依托科研、工程等项目培养人才,重视发挥企业聚集和培养人才的作用。

3.制定优惠的人才政策,支持创新型人才创业。将人才发挥作用的业务和项目作为吸引并且留住人才的有力工具。

参考文献

[1]马费成.信息经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2]李峰.经济新常态下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趋势与天津发展战略[J].天津经济,2015(4):5-8.

[3]胡家勇.经济“新常态”下区域发展动力的转换[J].区域经济评论,2014(6):26-28.

[4]沈坤荣.把握经济新常态适应经济新常态[N].光明日报,2015. 01.29.

[5]原诗萌.工信部部长苗圩: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N].中国科学报,2014-05-13(5).

[6]赛迪研究院.2014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报告[EB/OL].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n11293832/n11293907/n11368223/16405769.html.

[7]河南发布《2015河南省互联网发展报告》互联网用户总数居全国第五[EB/OL].http://news.zynews.com/2016-05/16/content_ 10651776.htm.

[8]2015年河南省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EB/OL].http://www.hca.gov.cn/article!seeArtDet.action?id=73349.

[9]周宏仁.中国信息化形势分析与预测(201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10]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的通知[EB/OL].(2013-09-05)[2014-09-20].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n11293832/n12843926/n13917012/15611834.html.

[1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 05/20/content_9789.htm.

[12]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宽带中原”战略及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http://www.henan.gov.cn/zwgk/system/2014/04/02/0104 64563.shtml.

[13]国务院关于印发“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http://www.gov.cn/zwgk/2013-08/17/content_2468348.htm.

[14]薛晓光.探索“新常态”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之路[EB/OL].http://theory.gmw.cn/2014-12/02/content_14025941.htm.

[15]李伟.发挥信息化在转型中的关键作用[N].经济日报,2016- 05-12(14).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立项编号:2015B031)《河南省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培育区域竞争新优势研究》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宋晓舒(1974-),女,汉族,吉林长春人,经济学博士,任职于郑州大学商学院,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竞争优势。

猜你喜欢

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