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池州市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2016-12-05施学佳汪洋

时代金融 2016年29期
关键词:脉冲响应函数协整经济增长

施学佳 汪洋

【摘要】池州市自“十一五”以来,旅游经济快速发展,旅游总收入大幅度增加,2014年的旅游总收入已占到池州市GDP的83.76%。本文选取池州市1998~2014年的旅游总收入和GDP数据,对池州市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且初期经济增长对旅游业发展的拉动作用要大于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由Granger因果检验与脉冲响应分析可以得出,池州市旅游业是经济增长的单方面Granger原因,且后期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强于经济增长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并依此提出池州旅游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旅游业  经济增长  协整  Granger因果检验  脉冲响应函数

一、问题的提出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北临长江,南接黄山,西望庐山,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池州生态环境优美,被誉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池州人文积淀深,厚素有“千载诗人地”之誉,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同时是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域[1]。在“十二五”期间,池州市提出了“以建设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为契机,以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为重点,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建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2]。这充分体现了池州这座“森林城市”对于今后旅游业的战略部署和发展方向。那么,池州市国民经济和旅游业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本文选取了池州市1998~2014年共17年的旅游总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原始数据①,利用CPI指数法,通过修正得到旅游总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实际数据,并用TY和TGDF分别表示剔除价格因素后的旅游总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绘制成相应的直方图1如下:

由图1可以看出,从1998年到2014年池州市旅游总收入TY和国内生产总值TGDF都显著增长,并且TY的增长幅度要远大于TGDF。同时旅游总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到2014年已达到83.76%,这充分说明了池州市旅游业发展与其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基于以上简要的定量与定性分析,下面本文利用计量分析方法,借助Eviews7.0,深入实证分析池州市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这不仅能让我们清楚的了解池州市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作用的内在机理,也对池州市今后制定或调整旅游业发展规划有着重要的实际参考意义。

二、文献综述

随着国内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发展,国内有不少学者结合了全国或某些具体省市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了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周旋、干晓蓉(2010)利用VAR模型及其协整分析,对陕西1990~2007年间国际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国际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存在协整关系,并且陕西经济增长和国际旅游收入之间存在协调互动的反馈机制[3]。赵朋佳(2014)结合陕西省1995~2011年间旅游总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原始数据实证分析了陕西省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两变量间的关系,得出了旅游总收入与GDP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且经济增长对旅游业发展的贡献要大于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4]。陈友龙(2006)以全国为研究样本,分析旅游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二者存在因果关系,且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相对明显,而经济增长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却并不明显的结论[5]。

本文在全国旅游业转型升级、从传统旅游业向现代旅游业转变的大背景下,选取全国典型旅游城市池州市作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池州市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依此提出相关建议,这一研究将对安徽省内实行旅游业“区域联动发展”的其他旅游城市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三、数据选取处理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选取处理

本文选取了池州市1998~2014年共17年的旅游总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原始数据,通过剔除价格因素,得到了实际旅游总收入TY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TGDF。为了便于数据处理与问题分析,本文选取TY代表池州市旅游业发展水平,选取TGDF衡量池州市经济增长水平。为了消除或减少时间序列数据的异方差性对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以及避免某些特殊时段上(比如说03年非典、08年金融危机)数据的剧烈波动,本文分别对TY和TGDF取对数,即生成变量LNTY和LNTGDF,且经过这种数据处理后能反映出经济增长与旅游业发展之间的弹性关系,更便于经济意义上的分析。同时,用ΔLNTY和ΔLNTGDF分别表示相应的一阶差分序列,Δ2LNTY和Δ2LNTGDP分别表示其二阶差分序列。

(二)研究方法

本文以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和协整理论为基础分析池州市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由于时间序列可能存在非平稳性,所以在运用OLS法之前需要先对该时间序列变量的平稳性进行单位根检验,并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检验、脉冲响应等方法对非平稳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

四、实证结果与计量分析

(一)时间序列平稳性的单根检验

在进行OLS回归分析之前,为了避免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所造成的伪回归结果,有必要对时间序列均值、方差和自协方差的稳定性进行检验[6]。

(1)NLTGDF和LNTY随时间变化的时序图

由图2、图3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变化,LNTGDF和LNTY都呈现出上升趋势,所以不能直接对变量进行OLS分析,需要先检验序列的平稳性。

(2)ADF检验

在利用ADF检验法对序列LNTGDF和LNTY进行单位根检验时,我们根据赤池AIC信息准则和施瓦茨SC信息准则确定滞后阶数,利用Eviews7.0得到检验结果如下:

由表1ADF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序列LNTY和LNTGDF存在单位根,均为非平稳序列;一阶差分序列ΔLNTY是平稳序列,一阶差分序列ΔLNTGDF为非平稳序列;二阶差分序列Δ2LNTY和Δ2LNTGDP均为平稳序列。虽然序列LNTY和LNTGDF为非平稳序列,但它们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平稳的线性组合,所以有必要对这两个变量序列进行协整检验。

(二)协整检验

为了分析LNTY和LNTGDF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本文采用EG(Engle-Granger)两部法进行检验。以LNTY为解释变量,LNTGDF为被解释变量,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用OLS估计模型得到回归结果如下:

LNTGDPt=3.678263+0.375615LNTYt+et (1.1)

t=(63.64699) (23.57832)

R2=0.973728,2=0.971976,F=555.9372

由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模型的拟合度很好,F检验和t检验均显著,说明模型的解释程度较好。

现在进一步对残差et的平稳性进行检验,由于残差序列的均值为零,所以我们采用无趋势项、无截距项的ADF检验。得到结果如表2:

通过检验我们得到,在1%、5%、10%的显著性水平下,ADF检验值均小于对应的临界值,从而拒绝原假设,表明序列et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说明LNTY和LNTGDF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池州市旅游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同时,由方程(1.1)的解释变量的系数还可以得出:当旅游总收入TY变动1%时,池州市的TGDF数值将正向变动0.375615%。

同样,我们可以以LNTY为被解释变量,LNTGDF为解释变量,用OLS回归估计得到回归方程如下:

LNTYt=-9.451773+2.592355LNTGDPt+et (1.2)

t=(-17.47902) (23.57832)

R2=0.973727,2=0.971976,R=555.9327

从方程(1.2)我们可以看出,方程的拟合度很高,t检验和F检验都十分显著,并且由回归系数的经济含义可以得出:当池州市TGDF每变动1%时,将引起池州市旅游总收入TY正向变动2.592355%。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池州市旅游业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要小于经济增长对旅游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误差修正模型的建立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得出LNTGDF和LNTY之间存在协整,表明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这种均衡关系短期内可能会出现波动。因此,我们引入协整回归方程(1.1)中的残差et,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来修正这种误差,以提高模型的精度。利用Eviews7.0得到误差修正模型的估计结果:

=0.091567+0.067527ΔLNTY-0.3711175et-1 (1.3)

t=(4.129494) (1.248242) (-3.029320)

R2=0.417358 F=4.656087

上述结果表明,池州市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取决于旅游总收入的变化以及前一期池州市国内生产总值对均衡水平的偏离,其中et-1项的估计系数-0.381175就是对该偏离的修正,即系统存在误差修正机制,将短期的波动调整至均衡状态。

(四)Granger因果检验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池州市旅游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但对于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因果关系却并不十分明确,因此需要借助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两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深入分析。考虑到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分别选取滞后阶数为1、2、3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得到结果如表3:

由表3结果可以得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LNTY是LNTGDF的Granger原因,而LNTGDF不是LNTY的Granger的原因。

(五)脉冲响应分析

为了深入分析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间的动态关系,我们通过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得到下面图4—图7的脉冲响应图:

由图4可以看出,池州市旅游总收入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新息从第1期的0逐渐上升至第4期达到最大值,之后趋于稳定,这表明池州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密切关系,初期池州经济增长对于旅游业发展的响应比较强烈,并且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长期逐渐趋于稳定,这与Granger因果检验的结果类似。图5中,国内生产总值受到自身的冲击后,呈现平稳上升趋势,最后趋于稳定。图6中,池州市国内生产总值对旅游总收入的影响从第1期开始有很微弱的上升趋势,到第2期基本趋于稳定,这说明池州市经济增长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并不是十分显著。图7中,旅游总收入对于自身的冲击从第1期开始下降,到第3期达到最低之后又显著上升,至第5期达到最大值后又呈现下降趋势,这表明池州市旅游总收入对于其自身的影响并不十分明确。

五、结论及建议

(一)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得到了下述几个主要结论

(1)池州市旅游总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这表明池州市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即旅游总收入每增加1%,池州市国内生产总值将增加0.375615%,同时池州市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时,池州市旅游总收入将增加2.592355%。因此,池州市经济增长对旅游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要大于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当TGDF在短期内由于波动而偏离长期均衡状态时,系统将会以0.38的力度对偏离进行修正。

(2)由Granger因果检验可知,5%的显著性水平下,LNTY是LNT GDF的Granger原因,而LNTGDF不是LNTY的Granger的原因,即存在LNTY到LNTGDF的单向因果关系。

(3)从脉冲响应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池州市经济增长和旅游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强烈,且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强于经济增长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4)结论(1)、(2)和结论(3)看似有些冲突,但当我们进一步结合池州市旅游业和经济发展的历程来分析时,其实并不矛盾。上世纪90年代初期,池州市经济发展滞后,当地的旅游业发展十分缓慢,交通基础设施不便成为制约池州经济和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到了90年代中后期,随着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九华山风景区的设立,池州市抓住发展契机,经济显著增长,交通状况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为池州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充足的条件。直至现今,九华山机场的通航、宁安高铁客运专线的开通已为池州市旅游业的国际化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充分显示了前期池州市经济增长对旅游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同时,池州市旅游总收入的增长速度要明显大于GDP的增长速度,到2014年底,池州市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已达到83.76%。在我国当前经济新常态的大趋势下,池州市旅游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将为池州今后的经济增长直至腾飞提供坚实的后盾。

(二)几点建议

一是池州市及当地政府应继续加大对旅游建设方面的投入,特别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从而加快推动池州市旅游业的全方位和国际化进程。

二是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打造旅游核心生态圈。池州境内围绕着九华山有大约300多个旅游区,当地政府应以九华山风景区为旅游核心区域,因地制宜地将附近众多的旅游资源整合成一个旅游生态圈,提升旅游产业整体规模的经济效益。作为可再生资源的旅游产业,池州市应充分利用这种资源。

三是区域联动发展。池州应抓住与中部六省联合发展旅游业的机遇,积极寻求与周边城市、同类城市、省内城市、长三角城市、国内重点城市、国际客源地、国际友好城市的合作,以此提升池州旅游产品的整体竞争力[7]。

注释

①安徽省统计年鉴;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参考文献

[1]池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EB/OL].

http://www.chizhou.gov.cn/content/detail/527350956118a01aae2cc498.html,2015-02-04.

[2]盛文鹏.池州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N].《安徽经济报》,2011-4-29.

[3]周旋,干晓蓉.陕西国际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2):33—37.

[4]赵朋佳.陕西省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4:50.

[5]陈友龙,刘沛林,许抄军.我国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研究闭[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1):27.

[6]庞皓.计量经济学第三版[M].北京: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238-239.

[7]胡文海.池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池州师专学报,2007(3):77.

作者简介:施学佳,男,安徽池州人,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学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汪洋,男,安徽六安人,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学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脉冲响应函数协整经济增长
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中国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检验
中国资产价格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协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