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的影响浅析
2016-12-05呼新乔
呼新乔
【摘要】电子支付工具的迅速发展使得电子货币在流通领域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其实际上已成为信用货币的组成部分,在经济运行中与一般通货并不存在有很大的差距。电子货币的发行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现金流通,降低基础货币的规模,对货币乘数,从而间接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对电子货币流通的情况下的货币乘数的简单推导,得出电子货币的发行,会扩大货币乘数,缩短货币乘数实现的时间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电子货币 货币乘数 基础货币 货币政策
一、引言
中国自九十年代中期,由中国银行发行第一张信用卡以来,电子货币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在国民的日常交易中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的定义,电子货币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各类电子设备,以及在公开网络(如Internet)上执行支付的储值和支付机制。厂商与消费者分别追求利润与效益最大化、电子商务的兴起、信息、加密技术的发展等原因加速了电子货币的发展。在目前我国,电子货币正处于由二次通货形式向独立通货过度的阶段。就当前的趋势和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电子货币最终成为独立通货将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就电子货币自身而言,它一方面能够代替纸质货币执行流通手段与贮藏手段,另一方面也凭借其所具有的使用便捷、交易成本低等突出特点而与纸质货币有所不同。电子货币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消费者在对其使用上必然与纸质货币不同,进而决定了其在加入支付体系之后,必然对货币乘数产生影响,同时货币政策的效果也会因此发生改变。如果不了解这一点,很可能会导致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与期望产生偏差。因此,有必要就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的影响进行分析,以得出电子货币的流通对货币政策的具体作用。
二、文献综述
目前,国际上对于电子货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以及中央银行是否趋于消亡的问题。尽管对于电子货币的发展将削弱中央银行的职能这一点,学者的意见基本是一致的,但对于这种削弱的程度几何,却存在较大的分歧。Benjamin M.Friedman(1999)认为,随着电子货币的发展,调整基础货币所产生的效果将越来越小,央行对于利率的调控能力也越来越小,使得最终“未来的中央银行将成为只有信号兵的军队”。Reddy通过实证检验证明电子货币能增强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进而对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的能力产生较大的影响。Mervyn King(2000)认为,电子货币的使用与中央银行毫无关联,中央银行因此不再能垄断货币的发行,将因此丧失执行货币政策的能力。与此相反,Charles Goodhart(2000)认为由于税收等因素的存在,电子货币并不可能完全替代基础货币,因此,电子货币的发展不会明显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Michael Woodford(2000)通过分析指出,即便在当前的信息时代,中央银行对利率的控制也是强有力的,因此电子货币不可能完全取代基础货币。
国内对于电子货币与货币政策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主要集中于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所产生的具体影响上。杨文灏(2004)认为电子货币会导致货币乘数的不稳定,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产生挑战。周广友(2007)通过计量模型对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的影响进行检验,从而得出电子货币的存在加大了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给的难度,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的结论。陈仲常,李志龙,夏进文(2010),对电子支付工具与货币乘数的相关性进行了统计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电子支付工具扩大了货币乘数,且缩短了货币乘数实现的时滞。张辉(2012)在总结之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央银行应利用其垄断地位保证货币政策的效果,央行应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等政策建议。
总的来说,国内外的学者都认为电子货币的流通,会造成基础货币规模的降低,增加货币乘数的不稳定性。本文分析引入电子货币后,货币乘数是如何变动的,从而给出政策建议。
三、引入电子货币后的货币乘数模型
根据传统货币理论,货币乘数取决于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比率、现金与存款比率等因素。
通常记流通中现金C,活期存款为D,定期存款为T,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分别为rd和rt,超额准备金率为re,现金漏损率为K,K=CD,t代表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之比,t=TD。基础货币B=M0+rdD+rtT+reD=C+R
由M1=C+D,M2=C+D+T,可得货币乘数为:
m1=(K+1)/(K+rd+trt+re)
m2=(K+t+1)/(K+rd+trt+re)
引入电子货币后,公众会减少手中持有的一部分现金,代之以银行存款。记这部分现金为E,显然,这部分现金属于活期存款,需要缴纳rd的存款准备金。记E与原先活期存款D之和为Y。以g代表电子支付账户与存款账户存款之比,g=E/Y
此时银行系统的准备金R=rdD+rdE+rtT+(D+E)r
此时的M1=C+D+E,可据此推导货币乘数:
m1=M1/B
=(C+D+E)/(C+R)
={KZ+(1-D)Y+dY}/{KZ+(rd+trt+re)Y}
=(K+1)/(K+rd+trt+re)
同理可得出
m2=(K+t+1)/(K+rd+trt+re)
通过以上公式可以得知影响货币乘数的主要因素。而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的影响,最终体现在对现金漏损率K的影响上。
据此,m1、m2分别对K求导:
dm1/dK=(rd+trt+re-1)/(K+rd+trt+re)2<0
dm2/dK=(rd+trt+re-1)/(K+rd+trt+re)2<0
因此,货币乘数与现金漏损率K乘反方向变动。电子货币在活期存款中所占比重越大,现金漏损率则越小,货币乘数越大。
在联系到货币供给,在传统理论中,货币供给表示为:
M=B(1-r^n)/(1-r)
引入电子货币后,居民交易与支付的速度大大加快,而银行在电子支付体系下也能更快地进行清算和资金调动,存贷款的速度因此也得到提高,这使得货币流通速度由n变为n1,n1>n,而货币供给表示为:
Me=B(1-r^n1)/(1-r)
Me>M
因此,在引入电子货币后,货币乘数将增大,与此同时货币供给也将加快,货币政策效应显现速度加快。
四、结论
以上结果在理论上表明,电子货币的使用,能够起到放大货币乘数的作用,扩大了货币的创造速度,从而缩短货币政策的时滞,使得货币政策的效果更为显著,这与学术界较为流行的电子货币会削弱货币政策的观点有所不同。但对于这一结论,有两点是需要注意的:(1)这一结论能够适用于短期,未必能够适用于长期。因为在长期里,一旦人们日常交易行为与央行的基础货币相脱离,或在较大程度上脱离,货币供给量变动对利率的影响程度会降低。那么上述货币政策的效果势必大为削弱。(2)这一结论的得出是在理论上的,实际情况如何,还有待于通过计量模型和大量数据进行实证上的检验。总的来说,这一结论对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践,还是具有一些启示的。
一是货币政策应该选择合适的中介指标,货币当局应该了解所选取的中介指标的效果。中介指标必须具有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如果基础货币作为一种中介指标,这些性质受到了削弱,中央银行则可以考虑将中介指标向利率、汇率等方面侧重。
二是在采取基础货币作为中介指标的情况下,要充分考虑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产生的作用。在科技日益进步,电子货币日益流行,对货币乘数产生干扰作用的情况下,中央银行不能只依赖于过去的经验和数据,应该充分考虑到经济运行过程中的长期趋势,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来调节国民经济。
三是做好进入电子货币时代的准备。电子货币由二次通货形式不断的发展,成为独立的通货将是必然的结果,这会对我国今后和未来的货币政策实践产生重大影响,也会对中央银行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此,我们只能做好充足的准备,积极应对。
四是加强对电子货币,以及资本流动的监管。经济的自由运行不能偏离法律的准绳,随着新兴电子支付工具的层出不穷,对这些工具使用的监管也将是一大难题,如果不加以必要的规范,很可能导致电子货币对经济运行的影响超出预想,带来一些不利的后果。
参考文献
[1]Benjamin Friedman,the future of monetary policy:the central bank as an army with only a signal corp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Nov 1999,Vol.2,Issue.
[2]CharlesGoodhart.Can central banking survive the IT revolution,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Jun2000,Vol.3,Issue2,P32-38.
[3]Michael Woodford,Monetary policy in a world without money[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Nov 2000 Vol.3,Issue2.
[4]MervynKing,Challenges for Monetary policy:New and old.Bank of England Quarterly,Bulletin,Nov1999,Vol.39,Issue4,P68-80.
[5]周广友.电子货币发展与存款货币创造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财贸研究,2010,6.
[6]杨文灏,张鹏.电子货币对传统货币领域挑战与对策研究[J].金融综合,2004.8.
[7]陈仲常,李志龙,夏进文电子支付工具发展与货币乘数.时效性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10.4
[8]张辉.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J财务与金融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