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处守心
2016-12-05
儒学大师刘宗周言道:圣学之要,只在慎独。
二十年前,盗版光盘充斥音像市场,无数人为假冒但可能并不伪劣的制品而兴高采烈的时候,我的一位朋友坚持购买正版,没有任何人这样要求他。在一般人看来,原版的价格是盗版的若干倍,何必呢?在回答友人的疑问时,他很平静地说:独处守心。再说,都买盗版的,以后还有正版的吗?
一语成谶。音像业整体性凋敝迅即到来,不管原因多么复杂,盗版泛滥应该是罪魁祸首。
《礼记·中庸》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先贤认为,心是不可片刻离开正道的。作为君子,在别人看不到和听不到的地方都要有所敬畏,严格自律,谨慎行事,特别是自己独处之时更要谨慎。
元初理学家许衡某次赶路行至河南境内时饥渴难耐。同行者发现路边一棵梨树上果实累累,众人欢欣鼓舞地大嚼大咽,好不痛快。而许衡却在一旁默默地读起书来。有人问许,你为何不吃梨?许衡说:梨树的主人不在,怎么可以擅自占有呢!众人笑道,此地久经战乱,连个人影都难寻,几个梨也值不了多少钱。许衡一板一眼地说道:梨树无主,我心有主。
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兼国子祭酒的许衡的慎独修为有闻于时。
慎独是儒家推崇的为人境界。在日常生活中,慎独是衡量人的道德高下的一把尺子。
在公众场合,在他人面前,每个人都会受一定的约束,用公共准则检点自己的言行。然而一当脱离了公共环境、熟人视野之后能否慎独成了每个人面临的一道考题。
“四知堂”主杨震的慎独操守曾传为千古佳话。
杨震做荆州刺史时,举荐了才德出众的王密,王密做了昌邑县令。杨震转任山东东莱太守赴任路过昌邑时,顺道看望王密。王密自是热情接待伯乐恩人。夜深人静时,王密独自一人怀揣金子至杨震客房,真诚地向杨震酬谢知遇之恩。
杨震坚辞不受:我举荐你是因为你确有才学。你赶紧把东西收回吧。
王密误以为恩人过于谨慎,怕此事败露,便小声言说:请您放心,天黑无人,没有人知道的,您不必多虑。
杨震正色道:怎么会没人知道呢?此事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君子之道,重在慎独,你可千万别让我后悔当初对你的举荐啊!
王密闻听,无地自容,他急忙收起黄金,连连谢罪。自此后,王密也成了一位廉洁正派的
清官。而杨震被世人称为“四知先生”,他的书房也取名“四知堂”。
南怀瑾大师当年陪同何应钦赴日本访问。下飞机后因行李较多行动艰难。其时一位初中生模样的日本孩子主动帮忙。解困后南怀瑾大师诚恳酬谢,当时四下无人,他拿出20美金塞给初中生,但令大师意想不到的是,初中生面色平静,拒收“巨款”,泰然离去。大师感慨,如此慎独自律的民族绝不会甘于失败甘于现状的……
慎独的要义是自律。宋代陆九渊曰:“慎独即不自欺。”身陷高墙之内的贪腐之官若是早一点理解慎独之利、侥幸之害,懂得“纸包不住火”的浅显道理,也不至于如今整日以泪洗面了。弘一法师李叔同告诫世人:吾等凡有所作所为,起念动心,佛菩萨乃至诸鬼神等,无不尽知尽见。若时时作如是想,自不敢胡作非为。
人生确应有敬畏,领导干部更应慎微、慎初、慎独。
曾国藩在遗嘱中说: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务也。
斯言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