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2016-12-05汪立夏

南风窗 2016年24期
关键词:乐享艺术化心性

汪立夏

按照艺术化生活的要求,落魄都难以掩饰你高贵的气质和独特的个性,富贵也无法遮掩你的粗卑和低下,也许有时这些并不决定必然或者必需,但却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我是主张并践行乐享人生的,初步有了一些想法和实施的办法,似乎效果也挺理想。比如读书,重要的是使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而且读而不断,恒而有悟,就算是空寞孤独,只要有书相伴,就感觉踏实了许多。

近来一直在读王阳明的《传习录》,挺深奥的,也不容易懂,但慢慢地一段段读下去,对其知行合一的理论似乎有那么些感受。正因如此,我把朱熹、吕祖谦的《近思录》也找来参读,想想过去还读过的南怀瑾的《易经杂说》、《易经系传别讲》,干脆一并找来,互为研读,我想一定会学习领悟的更快些呢。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现在的感觉读书是比黄金、白玉还要好出许多的事情,只是看到有介绍说我中华礼仪之邦现在似乎不太喜欢读书,年均不到0.7本,而韩国是7本,日本是40本,俄罗斯、德国是50本,以色列、匈牙利是70本,心里多少有点失落,因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要是自己的这点读书小爱好都能成为中国人共同的爱好,我想不管做什么,都有了根基和资本了。随着读书愈多、愈广、愈深,这种认识是越来越强烈了,兴致不减反深,看来要把读书进行到底不是一句口号,将会成为自己终身自觉追求的目标。

比如工作,我提出一个观点,工作生活化、生活艺术化,因为既然要乐享人生,工作就应该像生活一样的必须和常规,而不应该成为一种生存发展的压力和负担。当人们工作时,都能像一日三餐那样自觉和正常,而不是为工作而工作、为生活而工作、为工作而生活,那工作就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乐趣,就是必不可少的生活部分。惟其如此,工作才变得有意义也有意思得多。

问题在于,生活化的工作需要有思想上的自觉和行为上的自信,正常的履职能力都不具备,谈何生活化的工作?即便能够生活化,那应化到什么样的程度呢,这里提出的艺术化到底有多艺术,这些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我想工作还是会成为问题的。应该说物质文明的基础问题,是我们绕不开的首要问题,古人早就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当人们还要为吃饭穿衣的问题而劳碌奔波的时候,工作只是个谋生的手段。只有工作成为一个人释放潜能、施展才华的自觉选择时,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方能显示出来。

讲生活的艺术化,就必然涉及到情韵雅致一类的兴趣爱好,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就在于人具有复杂的高级思维和精神享受。而工作的目的就应该与精神享受紧密相连,因为它积极响应了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唤。尽管这种呼唤根据每个人的不同也表现出各不相同的取向,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都是呼应满足人性的内在需求。

都说人要活出自我,可现实总是为他人而活,在单位是为领导而活,在家庭是为亲情而活,在社会是为认同而活,在追求是为一致而活,可当你真还想活出自己的真实和心性时,无数个声音和不知来自何方的压力,让你总是无法“跟着感觉走”。

艺术化的生活,追求的是个性和品味,同样一件艺术品,因为各人的禀赋、心性不同,会有不同的品鉴方法和感悟。同样一件事情,如乞讨,有的拉着优美的小提琴在倾说,有的却残忍地断手断脚,此中味道,因为人不同事殊异,事相同行有异。按照艺术化生活的要求,落魄都难以掩饰你高贵的气质和独特的个性,富贵也无法遮掩你的粗卑和低下,也许有时这些并不决定必然或者必需,但却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们追求的艺术化,就是人性潜力的最大化,个性发展的彰扬化。

应该说,我们所谈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是人生十分重要的三个组成部分,而要使这三方面都洋溢着健康,充满着快乐,就必须提升个人的心性修养,提升践行的行动自觉,提升知行合一的效果。实际上,我们知道,我们并不快乐,因为苦多乐少,快乐才显得更加重要,所以求乐和认识苦一样,也十分的艰难和不易。我们也知道,尽管快乐难求,可有的人就是很快乐,苦难亦有快乐处,说明更多的求得快乐是可能的、做得到的。

乐享人生,我们要解决的不就是为什么乐享、乐享为什么,如何去乐享。乐是一种状态,健康向上的状态,享是一种感受,感同身受的体验,乐和享加在一块,就是和谐自如、生态交融的人生目标和取向。这样一种人生价值和目标,难道不值得去倡导和践行吗?

猜你喜欢

乐享艺术化心性
远离老年抑郁症,乐享幸福晚年
艺术化 可否成为乡村的未来
心性与现实
SUMMARIES OF ARTICLES
主题航班·乐享云端会客厅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艺术化表达
桂拂清风 乐享国庆
用艺术化手段引领儿童走进“童话世界”
胡宏心性观中的“儒佛之辨”
“气”与船山心性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