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创客空间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6-12-05刘红梅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6年9期
关键词:创客中心空间

李 蓓, 刘红梅

(南通大学 工程训练中心,江苏 南通 226019)



高校创客空间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李 蓓, 刘红梅

(南通大学 工程训练中心,江苏 南通 226019)

随着创客运动在全球范围的迅猛发展,创客空间在我国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创客空间以其巨大的价值潜能赢得了国家的重视与支持,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分析了创客空间对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推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和促进创新创业的重要作用,明确了高校建立创客空间的必要性。通过比较的方法,从实践基地、课程体系、场地环境、设备材料、师资队伍等层面全面揭示了工程训练中心在高校建设创客空间的作用和优势。最后,介绍了南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在该领域的探索、实践及成效,为高校创客空间的建设运行和管理、协同机制、教育载体以及制度保障等方面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

高等教育; 实践教学改革; 创意创新创业; 创客空间; 工程训练中心

0 引 言

“创客”一词源于英文单词“Maker”,指出于兴趣和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创客空间是一种全新的开放性物理空间和服务平台,该场所通过提供相关材料、设备等资源,将人们组织聚集在一起,促进知识分享,跨界协作和创新创意的实现。目前,创客运动正在全球范围蓬勃发展,其中,以美国创客空间运动的发展最具代表性,中国政府也逐渐认识到创客空间的重要优势和价值,从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新词语“创客”,到李克强总理走访创客空间,回信鼓励清华大学青年创客,以及国家提出发展“众创空间”的政策措施,都体现着政府对创客空间的重视与支持。无论是高校还是中小学,创客空间已经悄然兴起,并在大踏步地摸索前进,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议题。

1 高校建立创客空间的必要性

1.1 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

2015年国际高等教育权威报告《地平线报告》指出创客空间作为教育变革的重要策略和关键技术,将在未来5年内将对全球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1-2]。与国外相比,国内的高等教育面临着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理论与实践的不平衡等诸多问题,学生缺少发挥创意和动手实践的机会。而创客教育则融合了知识共享、动手实践、协同探究、项目合作等多种积极的学习方式为一体,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开展学习和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创客教育彻底颠覆了传统教育理念,有利于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带动高等教育领域资源的优化整合与转型升级,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1.2 新时期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挑战,各国都在加紧部署科技创新战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靠创新型教育。创客空间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开放的环境和先进的设备,通过接触前沿科技,交流思想,拓展思维,实践创意等方式有效地推动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时期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和实施路径[3-5]。因此,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主战场,高校应抓住全球创客教育迅猛发展的有利契机,积极推动创客空间建设与发展,努力培养大批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1.3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前进动力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和企业吸收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有所下降,而高校毕业生人数却逐年攀升,2015年达749万人,创历史新高,就业市场供需的结构性矛盾严重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先后出台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和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政策文件,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经济转型和保增长的“双引擎”之一,表明了创新创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国家对大众创新创业的重视、支持[6-7]。高校创客空间为学生提供了将创新创业变为现实的平台,在开展创意创新创业活动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自我认知和管理能力、职业规划能力、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有利于推动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的融合、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将极大地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激发创新和增长就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2 工程训练中心在高校创客空间建设中的优势

目前国内对创客空间的理论研究尚在起步阶段,且绝大多数直接借鉴了国外的初创模式——开展以图书馆为载体的创客空间研究;我们认为工程训练中心在国内高校创客空间建设中的作用和优势是不可替代的,更加符合国内的高等教育实际[8-9],更具优势。

2.1 基地平台优势

(1) 作为服务平台,两者价值取向、培养目标一致。创客空间是一种开放性物理空间和服务平台,通过提供相关材料、设备等资源,旨在促进知识分享,跨界协作和动手实现创意。而工程训练中心作为高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和服务平台,通过提供准企业化的实训环境,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训练学生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致力于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训练和培养,两者都是提供知识融合、团队协作分享以及创新创意实践的服务平台[10]。

(2) 工程训练中心与企业存在天然的联系。工程训练中心是高校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的重要载体,长期与企业保持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可借助与企业合作及资源共享的优势,为创客空间建设发展提供资金、技术、设备、创业经验指导、新产品研发和投入生产、销售渠道等方面的有力支撑。此外,可以借助校企合作搭建校外创业见习、实践平台,促进高校创客空间创意创新创业的落地孵化。

2.2 课程体系优势

作为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场所,高校工程训练中心所开设的机械制造和电工电子实训等系列实践课程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创意产品的设计开发提供了系统的课程保障。在课程内容上,传统的理论课程以知识的传授为主,而实践课程以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跨学科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够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甚至将创意变为现实。可见,后者的课程目标价值更为丰富和深远。在课程体系上,工程训练中心面向全校各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开设从认知教育,到实践操作,到综合应用,再到创意创新创业的由低到高多层次渐进式课程体系。这种面向全校学生的系统性、综合性实践创新教学课程体系,是高校图书馆等部门或其他教学单位所不具备的。

2.3 场地环境优势

用于交流学习、设计制作和开展活动的场所是创客空间建设的前提条件,具有教育属性的高校创客空间还需要一定的教学场地和学生创意作品储存、展览的空间,这就使得创客空间在学校的建立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场地投入。高校工程训练中心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为全校学生提供了一般创客空间无法比拟的制造加工场所、开放的实验室以及开展创客教育和网络互动的多媒体教室和机房,极大地节约了高校创客空间的建设成本,提升了高校教学资源的利用率[11]。同时,与图书馆受制于安静的阅读环境相比,工程训练实践教学基地更能满足创客空间开放式活动场所的要求:学生可以携带相关文本资料和工具入内,根据需要合理布置、改造空间,并能够分别在工作室、实验室、实训区开展交流研讨、实验测试和加工制造等活动。此外,作为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场所,工程训练中心将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学龄、不同特长,但喜欢动手实践创意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为他们提供跨学科互动和开展团队协作,实现创意创新创业的可能。

2.4 设备材料优势

开展创客教育和创客活动所需要的工具、材料和软件、硬件资源是高校创客空间建设、发展的必要条件。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工程训练中心拥有种类齐全的用于实践教学和工程训练的工具材料和软、硬件设施,机械制造实训的线切割机床、数控铣床、数控车床以及三坐标测量机等机械加工设备,便于学生实现便利的机械加工和超常规、个性化的工件制作;电工电子实训区的嵌入式处理器、CAD/CAM软件、电路板等为完成各种电子电路和系统的设计提供齐全的工具。多媒体教室、实验室方便学生开展交流分享和实验验证等创新活动。

而工业4.0时代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为各大高校工程训练中心设备技术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利契机,数字化工厂成其发展的必然趋势。伴随数字化加工中心、3D打印机、开源机器人、激光加工等一系列工业化加工设备和先进技术的逐步引进,工程训练中心的先进设备技术资源为学生创客接触高水平的制造技术、实现创意提供了设备和技术条件。通过资源共享,极大地节约了高校建设创客空间的额外软硬件设施投入。

2.5 师资队伍优势

高校创客空间建设仅仅依靠硬件还远远不够,打造一支优秀的创客师资队伍,为学生的创意创新创业提供专业的指导才是创客空间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创客教育是一项极具复杂性与综合性的创新教育活动,学生在创客活动中遇到的诸多困难,需要在学科知识、技术工具和创新思维启发等方面给予专业的指导和帮助。这就要求创客师资队伍要具备设计课程项目、管理人员资源、启发创新思维等能力[12]。尤为重要的是,教师要来自不同学科背景,拥有较高的实践操作技能和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才能在创客教育中更好地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熟练地操作设备工具,制作创意产品;借鉴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经验,开展创意创新创业活动。工程训练中心师资在机械、电子、电气、计算机、纺织和艺术等领域多学科交叉的学科背景,长期从事实践教学的过硬实践操作技能以及丰富的企业工程组织实施和管理经验,成为创客教育的最理想师资力量。

3 创客空间的探索与实践

3.1 初具雏形的创客空间

2014年,工程训练中心发起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面向全校大学生社团提供创新创业平台和服务,成为南通大学创客空间的雏形。工作室采用自主申请、滚动入驻的方式,每年接受一定数量的创新创业社团入驻,为其提供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研究跨学科的创新项目,分享知识、交流创意的固定场所。工作室运行至今仅1年多时间就吸引了19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包括学生注册成立的公司)先后入驻,成功设计、研发了“磁性纳米材料磁响应特性检测装置”等25个创新项目,及相关的科研和专利成果。同时,对个别团队运作模式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与探索,设计制作的个性化陶瓷作品在校内公开义卖,所筹善款上交学院资助院内贫困生,由学院对该社团成员给予相应的学分认定,实现了共享共赢。此外,工程训练中心还选择了一间工作室专门储存、展览大学生在校制作的外观精美、造型独特的纸质建筑模型,供校内外人员参观学习。上百件凝聚学生天马行空、奇思妙想的建筑模型,是大学生无限创意和创新精神的最佳体现,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营造创客文化的重要载体。

3.2 自由灵活的开放时间

工程训练中心采用智能化门禁管理系统,使入驻创客空间的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到创新创业工作室开展创意创新创业等活动。与数字化门禁系统同步实施的还有“南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门禁系统管理规定”,其中特别规定了入驻工程训练中心创新创业工作室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包括工程训练中心组织的各类竞赛团队成员),可通过填报“工程训练中心门禁授权申请表”或“工程训练中心门禁授权团队申请表及人员登记表”,经本人所在学院、工程训练中心批准后由工程训练中心对其校园卡予以授权,实行刷卡出入制。数字化门禁系统管理的制度和办法有效限制了无关外来人员的出入,保障了师生到工程训练中心开展学习、工作和创新实践等活动不受外界干扰和人身财物安全;同时,又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自由灵活的安排出入创新创业工作室的条件,不会因为非工作时间或节假日而无法进入工作室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和竞赛等活动,有效提高了楼宇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同时,也营造了安全、科学、有序的创客空间环境。

3.3 多方联动的协同创新

技术对学习的支持极大地增强了高等教育领域大学联盟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加入联盟,以资源整合或战略调整为基础开展深度协作,积极推动高等教育协同创新。2015年4月,清华大学i.Center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响应国家创意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联合50余所高校、10余家企业共同发起并成立“创客教育基地联盟”,引领全国高校创新教育发展的新方向[13]。工程训练中心代表南通大学作为首批成员加入了该联盟,进入了国内创客教育的第一方阵。通过联盟内部组织的各类活动,如创客教育高端论坛、培训研讨活动、创客大赛、创客嘉年华、产业创新需求和项目创意征集发布会、技术创新和应用成果的宣传展示会等,搭建了国内高校创客教育沟通交流的大型平台,促进了共同研讨和解决创客教育、创客基地建设以及创客实践的相关问题[14]。通过资源共享机制,享有联盟为内部成员提供的丰富资源,包括创客教育相关的信息资源、软硬件资源(包括先进设备和仪器、软件工具、新型材料与前沿技术等)以及人力资源(如创客导师、企业专家、名校大师等),实现联盟成员的协同联动,推动创新教育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切实有效地降低创新教育成本。

3.4 不断拓展的教育载体

以形式多样的创新项目为载体,激发大学生创意创新创业的活力,充分发挥对学生创意创新创业的指导和服务作用,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意创新创业生态环境。2014年,工程训练中心面向全校大学生设立“南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大学生工程训练创新项目”,包括“高压环境下的培养液自动倾倒装置的设计”、“测控课程教具设计”等在内的10个优秀创新项目得到了立项资助,并且有工程训练中心教师提供跟踪式服务,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对创新项目团队进行义务指导,助推项目研发、专利申请和创业孵化。除了独立设置创新项目,工程训练中心积极参与资源整合,丰富服务模式,协同扶持大学生创意创新创业实践。2015年,学生工作处和大学科技园联合主办,工程训练中心参与协办的南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大赛,面向全校学生分别设立了创业类项目、创意类项目和创新实践项目。其中创意类和创业类项目设1~10 000元不等的奖励,而创新实践类项目优胜团队通过签订项目合同,投入创新实践。获奖项目通过考评筛选后,入驻学校创业苗圃孵育,并为之提供为期6个月有针对性的指导培训和3~5万元项目运作经费。通过主办、协办各类创意创新创业大赛,为大学生提供开展创新创意创业活动的平台、资金和技术指导等资源和服务,切实提高创意创新创业服务质量,有效保障优秀创业项目落地孵化。

3.5 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

高校创课空间有别于常规的理论教学和一般性的社团活动,特殊的性质决定了其正常、有序的运行离不开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为此,工程训练中心专门制定了“南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创新创业工作室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在明确入驻工作室的创新创业团队的权利、义务的同时,也规定了工程训练中心创客空间为入驻工作室的创新创业团队提供场地、设备、资金、法律、管理、科技等方面的资源与服务。通过为入驻的创新创业团队组织对外宣传最新成果,帮助对外承接各类课题和业务;面向成熟的创新创业团队联系地方创业基地,协助做好入驻工作;适时召集创新创业团队总结、交流、检查等活动。同时,配合相关主管部门,组织校内外有关专家和管理咨询机构提供企业管理、财政、税务、工商、外贸商务、法律法规等咨询服务和人员培训。此外,结合社会资助,设立运行管理基金和创新创业奖励基金,对入驻的创新创业团队择优予以扶持;定期与学生工作处共同对创新创业团队的业绩进行管理与评价,对业绩突出者予以奖励,对考核不合格者限期整改甚至清退。从而充分发挥创客空间创新创业工作室平台的服务作用,系统规范工作室的运行管理,切实保障创客空间朝着科学、优质、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3.6 创客空间的实践成效

创客空间围绕“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大工程”系统训练,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依托学校学科技能竞赛,引领学生创新创业,提升就业能力,打造广阔的实践教学开放平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学科竞赛和项目研究提供广阔的活动平台和技术支持。2015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入驻各级创新团队56队222人,接受竞赛指导和培训的学生92队224人;获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第五届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第三届江苏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第八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总决赛二等奖1项;获得校级以上课题16项,发表论文16篇,授权专利7项;同时资助立项并指导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10项。2015年,先后接待日本鹿儿岛大学、美国杰克逊州立大学等国内外专家和学者来访近20批次,近500人。

4 结 语

创客空间建设与发展是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发展战略的题中之义,是高校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高校实践教学基地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创客空间的巨大潜力值得全社会给予更多关注、研究和实践。然而目前对创客空间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包括如何建立完善的创客教育服务评价机制;如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实现创新教育公平;如何更好地实现资金、人力、物力的优化配置,推动创客空间的可持续发展等[15]。上述问题有待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以期不断推动我国高等实践教学和创新教育的深入发展。

[1] 龚志武, 吴 迪, 陈阳键,等. 新媒体联盟2015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 NMC地平线项目[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5(2):3-22.

[2] 李双寿, 杨建新, 王德宇,等. 高校众创空间建设实践[J]. 现代教育技术, 2015, 25(5):5-11.

[3] 李 娜, 贾 方, 杨瀚宇,等. 我国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困境及对策[J]. 大学教育, 2015(1):16-19.

[4] 王云彪.教师教育中创新勇气的激发与培养[J]. 高等教育研究,2014(8):77-81.

[5] 龚 婷, 邹倚岚. 互联网时代的创客运动特点及其启示[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14(4):117-120.

[6]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Z]. 国办发[2015]9 号文件, 2015.

[7]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Z]. 国办发[2015]36号文件, 2015.

[8] 王 敏. 我国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及构建方案研究[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14.

[9] 林致远. 地方本科高校创业教育的思考[J].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28(4):166-168.

[10] 傅丽凌, 杨 平, 骆德渊,等. 探索工程训练新模式实施大学生个性化层次化培养[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1):85-87.

[11] 傅 骞, 王辞晓. 当创客遇上STEAM教育[J]. 现代教育技术, 2014, 24(10):37-42.

[12] 杨现民, 李冀红. 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其争议[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5(2):23-34.

[13] 李 洋. 高校实验室协同创新平台共建与共享刍议[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4, 33(11):297-300.

[14] 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 创客教育基地联盟成立暨创客教育生态系统构建高端论坛举行[J]. 现代教育技术, 2015, 25(5):1.

[15] 马 骏. 克利夫兰图书馆创客空间构建实践及其有益借鉴[J]. 图书馆学研究, 2015(3):84-88.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Maker Space in University

LIBei,LIUHong-mei

(Engineering Training Center,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226019, 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maker in the word, the maker space has been sprouting up around our country. The maker space has caught the attention of all walks of life and gets the support from our government due to its huge potential usefulness. This paper researches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 maker space in the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promoting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innovative talents and propell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describes the necessity to establish maker spaces in universities. From the practice base, course system, space environment, equipment, materials and teachers, it reveals the action and the advantages of the engineering training center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ker spaces in the universities. Finally, it introduces the effect,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engineering training center of Nantong University, and provides a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ker space of universities in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coordination mechanism, education carrier and system guarantee.

higher education;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creativ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maker space; engineering training center

2015-12-20, 修改日期:2016-02-20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项目(2015JSJG238);南通大学人文社科项目(14W25)

李 蓓(1986-),女,江苏徐州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实践教学与管理工作。

Tel.:0513-85255563;E-mail:rsmhmt@163.com

G 642.0

A

1006-7167(2016)09-0254-05

猜你喜欢

创客中心空间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创客
创客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