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地区大安寨段页岩地球化学和储集特征变化规律
2016-12-05何柳蔡忠贤
何柳,蔡忠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涪陵地区大安寨段页岩地球化学和储集特征变化规律
何柳,蔡忠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通过对涪陵地区大安寨段页岩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岩矿物组、微观孔隙结构和储集空间分析研究,探讨了涪陵大安寨不同亚段地球化学和储集特征及变化规律,为寻找页岩气开发“甜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大安寨段总有机碳质量分数w(TOC)平均为0.79%,属低有机质丰度,但大二亚段属于好的烃源岩,平面上从东北往西南方向w(TOC)呈现减小趋势。烃源岩有机质处于高成熟的湿气演化阶段。石英在纵向上分布较稳定,黄铁矿和菱铁矿的普遍存在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硅质含量与w(TOC)呈正相关,碳酸盐含量与吸附气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大安寨段为低孔、特低渗储层,纵向上大二亚段物性好于大一和大三亚段,页岩构造微裂缝、黏土矿物间孔隙较发育。
页岩气;页岩矿物组成;储集性能;大安寨;涪陵地区
据2013年资源评价页岩气占世界气资源总量的32%[1]。中国页岩气资源潜力巨大,分布面积广、发育层系多,据“全国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及有利区优选”评估报告,中国陆域页岩气资源潜力达134.42×1012m3(不含青藏区),其中已获得工业气流或有页岩气发现的单元资源量93.01×1012m3。国内不少学者开始研究黑色页岩[2~7],研究内容涉及黑色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古环境意义及成矿规律等方面。
重庆涪陵大安寨页岩(油)气田构造上属于四川盆地的川东褶皱带万县复向斜带拔山寺向斜,东邻大池干井构造、西邻黄泥塘-云安厂构造,构造呈北东向延伸。涪陵地区自流井组地层厚度约为300~350m,其中大安寨段地层厚度约为70~90m。涪陵地区大安寨段发育多期沉积旋回,结合沉积旋回与测井曲线及取心将大安寨段划分为3个中期旋回(大一亚段、大二亚段和大三亚段),根据次一级短期旋回划分出8个小层,由上往下依次为:大一1、大一2、大一3、大二1、大二2、大二3、大二4和大三。笔者在大安寨段系统取样分析的基础上,对大安寨段页岩地球化学和储集特征进行研究、总结其规律,并初步探讨了成因。
1 有机质丰度分布特征
烃源岩中的有机质是油气生成的物质基础,油气生成潜力评价的基础数据之一是有机质丰度,表征有机质丰度的指标有总有机碳质量分数(w(TOC))、总烃质量分数(w(HC))和生烃潜量(w(S1+S2))。形成页岩气要求页岩有机质丰度高,通常要求w(TOC)大于2%[8]。
统计分析涪陵地区大安寨段页岩共92个样品,大安寨段w(TOC)最大为3.06%,最小为0.01%,平均为0.79%(见图1),为低有机质丰度;w(TOC)在0.5%~1.5%的样品占47.7%,而w(TOC)大于2%的样品占23.7%;平面上工区内w(TOC)从东北往西南涪页1、5井方向w(TOC)呈现减小趋势(见图2)。其中大一亚段w(TOC)在0.01%~1.23%,平均为0.31%;大二亚段w(TOC)在0.51%~6.84%,平均为2.37%,大二亚段w(TOC)最高。对于常规油气来讲,大二亚段页岩属于好的烃源岩;但针对页岩气勘探,只有工区东北部属于中等气源岩,工区其他地方w(TOC)小于1%,为页岩气勘探非有利区。大三亚段w(TOC)在0.01%~1.24%,平均为0.28%。
图1 涪陵地区大安寨段页岩w(TOC)统计图
图2 涪陵地区大二亚段页岩w(TOC)平面分布图
2 有机质类型及成熟度
大安寨段烃源岩干酪根主要含腐泥组(生油)和镜质组(生气),腐泥组体积分数50%~70%,镜质组体积分数30%~50%,有机质类型以Ⅱ2型为主(见图3)。腐泥组主要以生油为主,镜质组以生气为主,因此反映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烃源岩以生油为主,并具有一定的生气潜力。岩心岩石热解结果(见图4)表明,有机质类型以Ⅱ2、Ⅱ1型为主,少量Ⅲ1型。有机质主要源于浮游生物和细菌,有较高的原始H/C原子比,较低的O/C原子,生烃潜力为0.3~0.5。
图3 大安寨段有机质类型显微照片
图4 烃源岩热解数据反映有机质类型图
描述有机质成熟度参数常有:镜质体反射率Ro(%)、岩石热解峰温tmax(℃)以及可溶有机质中生物标志化合物和芳烃等成熟度指标。该次评价烃源岩成熟度主要采用Ro。
室内测定了大一亚段、大二亚段和大三亚段样品的镜质体反射率。结果表明涪陵地区大安寨段岩样干酪根成熟度Ro介于1.10%~1.50%之间。平面上呈现出由北东往南西方向有变大的趋势,只有西南部属于高成熟阶段,其他区域属于均属于成熟阶段,高成熟区域以生成湿气为主。
3 页岩矿物组成特征
3.1 硅质、碳酸盐、黄铁矿等矿物特征
大安寨段黑色页岩的石英体积分数平均为37.62%(表1);长石(斜长石)体积分数较低,平均为3.83%。其中大一亚段石英体积分数小于5%的占79.25%,仅有11.32%样品含长石。大二亚段石英体积分数大于10%的占85.96%,有76.86%样品含长石。大三亚段石英体积分数均小于10%,几乎不含长石(斜长石)。纵向上大安寨段石英分布稳定,大一亚段、大三亚段长石体积分数较低,而在大二亚段中上部长石体积分数相对较高。该区页岩的硅质矿物主要为陆源和生物成因,属于同沉积产物。
表1 大安寨段硅质、碳酸盐、黄铁矿等体积分数表
大安寨段黑色页岩中碳酸盐矿物主要为白云石和方解石。方解石体积分数平均值69.97%。白云石体积分数平均值0.99%。方解石体积分数纵向上分布稳定,而白云石体积分数很低且纵向上分布不稳定,大三亚段几乎不含白云石。黄铁矿体积分数平均1.77%;菱铁矿体积分数平均0.83%。大二亚段黄铁矿和菱铁矿分布广泛,2种矿物的普遍存在表明曾经所处的还原沉积环境,利于有机质的保存。
3.2 黏土矿物组成
涪陵地区大安寨段黑色页岩的黏土矿物体积分数在1.20%~68.20%,平均24.69%。黏土矿物组成见表2,在黏土矿物中,伊-蒙混层(I/S)体积分数较高,平均11.34%;伊利石体积分数平均为7.72%,绿泥石和高岭石体积分数较低,脆性较低,不利于形成无机孔。
表2 大安寨段黏土矿物组成表
4 页岩储集性能
4.1 物性特征
涪陵地区大安寨段为泥页岩储层,岩性主要为暗色泥页岩,夹薄层介壳灰岩、泥灰岩等,灰岩泥质体积分数相对较高。大安寨段孔隙度介于0.02%~7.41%之间,平均为1.77%;渗透率介于0.011~4.65mD之间,平均渗透率为0.33mD(表3),为低孔、特低渗储层。纵向上来看大二亚段物性好于大一和大三亚段;且大二亚段下部孔渗条件要优于上部,下部孔隙度一般介于3%~4%之间。横向上兴隆1井、兴隆3井、兴隆101井的孔渗条件较好,且随着孔隙度增加,渗透率有增大的趋势;但渗透率变化不明显,反映为孔隙之间连通性较好,为孔隙-裂缝型储集层。
表3 大安寨段储层物性参数表
从表4中分析不同岩性物性表明,大安寨段的泥、页岩和粉砂岩的物性明显好于含泥灰岩的储层物性,泥页岩和粉砂岩段孔隙度较高,介壳灰岩和灰质泥页岩渗透率较高。
表4 大安寨段不同岩性储层物性统计表
4.2 页岩微观孔隙特征
应用薄片、扫描电镜、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压汞等资料研究表明,大安寨段页岩构造微裂缝发育。从兴隆101井大二亚段等的页岩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图片(图5)可知,页岩中定向分布张性裂缝和不规则孔隙,应为构造应力作用的结果;孔隙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态,孔径0.1~3μm表面星罗棋布着大小不一的石英和黄铁矿颗粒,大小0.5~8μm,面孔率5%,有机孔隙不发育。
图5 灰黑色页岩氩离子抛光后的构造微裂缝
图6 页岩黏土矿物层间次生微孔
4.3 储集空间类型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扫描电镜、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综合分析表明,大安寨段页岩构造微裂缝发育,黏土矿物间孔隙较发育,少量生屑黄铁矿后粒间孔隙;与有机质相关的孔、缝主要为有机质边缘缝、有机质内部生物结构孔等。
1)黏土矿物层间次生微孔隙 大安寨段泥页岩中伊利石结晶度高,且伊利石顺层定向排列的,微孔隙也具有定向分布的特征,连通性一般,结构致密;但对于伊-蒙混层、蒙脱石体积分数较高的,因黏土矿物的卷曲、弯曲,其间微孔隙较发育,尺寸为纳米级~微米级,连通性较好(图6)。
2)刚性颗粒边缘残余的原生微孔及粒内溶孔 从图7可以看出,大安寨段页岩中粉砂颗粒(石英、长石)、碳酸盐(泥晶、粉晶方解石,白云石等)等刚性颗粒边缘有残余几微米~十几微米的微孔隙及粒内溶孔。
3)与生屑构造有关的原生微孔 由于大安寨段泥页岩中的生屑常为钙质生屑、黄铁矿化生屑等,由图8可以看出,钙质生屑边缘常残余微米级孔隙,黄铁矿化生屑内部则会保存与生物结构有关的纳米级-微米级孔隙。
4)与有机质有关的孔、缝 通过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观察(图9)可知,大安寨段页岩中有机质结构致密,有机质生烃形成的有机质孔不发育,其边缘常发育数十纳米~数百纳米的微裂缝,仅少量有机质内发育生物结构孔,其尺寸最大可达微米级。
图7 大安寨段刚性颗粒边缘残余原生微孔及粒内溶孔
图9 页岩有机质内部生物结构孔
5 相关性分析
5.1 硅质矿物和黄、菱矿物与w(TOC)的关系
页岩作为一种特殊的储集岩,一般呈现低孔、特低渗的物性特征;微裂系发育程度对页岩气藏有效开发非常重要,脆性矿物含量高是形成天然裂缝和人造缝的基础。从表5可以看出,大二亚段硅质体积分数较高,硅质体积分数和w(TOC)呈正相关关系,表明当时沉积水体较深,有利于有机质的富集。硅质矿物的成因较多,主要为陆源搬运的硅质碎屑、热水沉积以及有机生物成因等。
5.2 碳酸盐与吸附气含量的关系
表5 硅质矿物含量与有机碳关系表
表6 碳酸盐体积分数与吸附气关系表
表6可以看出,大安寨段表现为碳酸盐体积分数和吸附气体积分数呈负相关关系。主要是由于碳酸盐以胶结物的形式出现,充填了微孔隙或微裂缝,降低了页岩吸附页岩气的比表面积,导致随碳酸盐体积分数增大页岩的吸附气体积分数减小。
6 结论
1)涪陵地区大安寨段残余w(TOC)最大为3.06%,最小为0.01%,平均为0.79%;平面上工区内w(TOC)从东北往西南涪页1、5井方向呈现减小趋势,大安寨段页岩仍为低有机质丰度。但大二亚段w(TOC)平均为2.37%,属于好的烃源岩。
2)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水盆地中浮游生物和细菌;干酪根成熟度Ro介于1.10%~1.50%之间。平面上呈现出由北东往南西方向有变大的趋势,只有西南部属于高成熟阶段,其他区域属于均属于成熟阶段,高成熟区域以生成湿气为主。
3)涪陵地区大安寨段为低孔、特低渗储层。纵向上来看大二亚段物性好于大一和大三亚段,且大二亚段下部孔渗条件要优于上部。储集空间主要类型为:黏土矿物层间次生微孔隙,刚性颗粒边缘残余的原生微孔及粒内溶孔,与生屑构造有关的原生微孔,与有机质有关的孔、缝。
4)涪陵地区大安寨段黑色页岩脆性矿物含量较高,黏土矿物中的伊-蒙混层含量较高,伊利石、绿泥石和高岭石含量较低,晶间孔欠发育。涪陵地区大安寨段硅质含量与w(TOC)呈正相关,碳酸盐含量与吸附气含量呈负相关。
[1]张抗,张葵叶,张璐璐.关于致密油气和页岩油气的讨论[J].天然气工业,2013,33(9):17~22.
[2] 王大伟,罗小平.湘东北拗陷泥盆系海相泥页岩地球化学特征[J].油气地球物理,2013,11(4):509~511.
[3] 王世辉,陈春瑞,郑玉龙,等.黑龙江省达连河油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36(6):10~12.
[4]魏怀瑞,杨瑞东,鲍淼,等. 贵州早寒武世黑色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3(4): 433~434.
[5]李晓彪 , 罗远良 , 罗泰义,等.重庆城口地区早前寒武系、黑色岩系研究:早寒武世硅质岩的沉积环境研究[J].矿物学报,2007,27(3):2~12.
[6] 胡望水,吕炳全,王红罡,等.扬子地块东南陆缘寒武系上升流沉积特征[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4,26(4):9~11.
[7]李周玲,王敏捷,邓亚,等.重庆城口地区早寒武世黑色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规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13(6):24~28.
[8]庞长英,连军利,吴一凡,等.美国页岩油气开发技术及对我国的启示[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2,26(5):62~66.
[编辑] 宋换新
2016-01-20
何柳(1991-),女,硕士生,从事石油地质研究, hjhhl3335@sina.com。
TE122.1;TE122.2
A
1673-1409(2016)32-0007-07
[引著格式]何柳,蔡忠贤.涪陵地区大安寨段页岩地球化学和储集特征变化规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13(32):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