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鱼米之乡 装泥鱼

2016-12-05编辑薛珊摄影席湖李建束

珠海 2016年4期
关键词:传统习俗山村村民

编辑|薛珊 摄影|席湖 李建束

鱼米之乡 装泥鱼

编辑|薛珊 摄影|席湖 李建束

装泥鱼是斗门乾务镇极富地方特色的一项传统习俗,最早起源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至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当时的虎山村村民黄元亨及其次子黄子常在带领族人生产劳作的过程中发明了装泥鱼习俗,并传授与邻村的黄氏兄弟,成为他们主要的谋生技能,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装泥鱼以其独特的劳作方式对当时渔业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泥鱼,也叫花鱼,因其颜色与泥土相近,村民们习惯把它叫做泥鱼。

清同治十二年出版的《香山县志》(本衙藏版)卷十四中记载:“弹流鱼即田流鱼,一名花鱼,一名七星鱼。色灰黑,长三四寸,身有花点,肉嫩,味清美,可作羹”。

由于泥鱼经常在泥洞里出没,很难徒手捕捉。村民们尝试过抓泥鱼、踩泥鱼、整泥鱼(“整”,粤方言,捉弄之意。即用一种顶部架空的网状工具在滩涂上大面积捕捞)、叉泥鱼(用鱼叉来刺杀泥鱼)等多种方法来捕捉泥鱼,但总是收获甚微。后来,村民们慢慢地摸索出了通过编织泥鱼笼来进行捕捉的方法,那就是“装泥鱼”,这种方法在斗门区乾务镇虎山村、荔山村、马山村、网山村、大海环村和石狗村广为流传,并渐渐成为当地极富地方特色的一项传统习俗。

装泥鱼技艺主要有制作鱼笼、制作鱼篓、制作泥板、捕捉泥鱼四道主要程序,具有地域性、独创性、实用性和性别差异性的特点。这一传统习俗祖祖辈辈相传至今,家喻户晓。2011年5月23日,装泥鱼习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CULTURAL INHERITANCE IS THE BEST WAY

猜你喜欢

传统习俗山村村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山村日出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山村一天一个样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沉寂山村崛起时
传统习俗历久弥新 不变的年味是亲情
偏僻山村有个“五老”帮扶队
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