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把媒体当外人——对话邹伟

2016-12-05毕玉婵

现代世界警察 2016年2期
关键词:老百姓公安机关角度

文/本刊记者 毕玉婵

对话媒体人

别把媒体当外人——对话邹伟

文/本刊记者 毕玉婵

●对话人:邹伟

新华社国内部政法首席记者

记者:作为媒体人,对涉警方面的新闻报道,你最关注什么?

邹伟:作为媒体人,如果出现涉警新闻的时候,我们首先会将其放在整个社会的大环境背景下来考量。在多年以前,如果有民警说一声“我是警察”,可以震慑一群犯罪分子。但是现在,当面对一群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如果你说是警察,可能会招致犯罪嫌疑人疯狂的报复、当场的攻击,一些不明真相或者少数别有用心的人也会盲目跟进。这些因素会是给民警的执法环境带来很大的挑战。同时,由于我们的警察队伍内部管理的疏漏或某些个人产生的问题,使得在社会当中产生了各种各样对于警察队伍的负面情绪。这是当前警民关系中的客观存在,但不是主流。因此,处理涉警新闻时,我们首先要考虑到警察是执法者,是正义的化身。

记者:那么,具体有哪些关注角度?

邹伟:第一,我们会关注警察的身份,即从新闻的角度,关注警察的身份跟这个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有哪些内在的联系。第二,关注警察的具体执法行为,即与新闻相联系的警察的执法行为是否规范,是从执法规范化的角度去思考。另外,还存在一个怎么看待警察队伍的问题。我们也经常从很多的报道中看到“人民警察为人民”这样实实在在的事例。从主流看,警察是人民群众可以信赖、党中央可以托付重任的一支纪律部队。但全国二百多万警察,队伍庞大,不可避免会存在害群之马或素质比较低下、执法能力相对较差的个别警察,他们的一些不良行为可能会成为新闻,并被少数媒体极尽渲染、夸大,并因此败坏了警察形象,形成了少数人的一种社会成见。由此,社会上某些人会戴着有色眼镜看警察,或不经意间、不自觉地放大涉警事件,从而使得社会上仇警情绪进一步蔓延。

作为媒体来说,我们就应该理性、公正、客观地报道涉警新闻,关注点应是事件本身,不能够以先入为主的观点或站在不客观、不公正的立场上。例如有很多感动老百姓的警察人物和故事,有的积极帮助群众,有的英勇负伤,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这种正能量的事件,我们要以积极弘扬的角度去报道。另一方面,如果某些警察吃拿卡要,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不及时解决老百姓的问题,以及违法办案,那么我们应该从监督的角度,做好监督报道。

概括讲,我们会关注新闻点的本身。同时,涉警案件一般都会涉及法律问题,因此,我们就会关注公平正义的基点,同时也会关注老百姓关心的事件、话题,特别是民生的难点问题。

记者:在涉警的报道中,你希望与公安机关建立一种什么样的沟通方式?

邹伟:作为媒体来说,跟公安机关的合作应该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希望公安机关在面对媒体时,可以坦诚相待,不把媒体当外人,这样媒体就会以新闻的方式为公安机关说话,传播公安机关的正能量。否则,如果二者有冲突,这种冲突就会在老百姓的圈子里被无限放大,而形成新的关注点。还希望公安机关能够在尽可能的范围内,为媒体提供较为便利的采访条件,大家形成一种良性合作的关系,把各自的工作都做好。(图片来自网络)■

猜你喜欢

老百姓公安机关角度
关于公安机关“情指勤舆”一体化实战化运行机制改革情况的调研报告
神奇的角度
搬迁后,老百姓能否快乐起来?
衡阳市公安机关党员风采剪影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老百姓的微笑
老百姓的话
公安部印发《公安机关执法公开规定》的通知
公安机关将开展3个月行动 深化打击食品药品农资和环境犯罪
角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