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亲谭炳文的长征故事

2016-12-05谭军

共产党员·下 2016年11期
关键词:大方县王震长征路

谭军

谭炳文,曾用名刘少怀,1919年9月15日出生于贵州省大方县,1935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入党。历任红二方面军17师15团3营机枪手、359旅王震旅长警卫员、机要科科员、独立师后勤部政治指导员等。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沈阳七二四兵工厂、五三工厂、沈阳化工研究院、化工机械厂、铁西区建委等单位工作。1981年离休,2014年病逝。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全国上下掀起了纪念长征胜利的热潮。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愈加怀念我的父亲——老红军战士谭炳文。

父亲出生于贵州省大方县的一个雇农家庭,排行老六。在他3岁那年,我的爷爷奶奶就去世了。为了活下去,他7岁就给地主放牛、干活儿,挨打受骂。由于饥饿和营养不良,他长得很瘦小,成年后身高也只有1.56米。

1935年1月,红二方面军路过大方县,父亲见红军纪律严明,对待老百姓如亲人,就认定红军是老百姓的队伍,决心这辈子跟着红军走。于是,16岁的他报名参军,跟随部队踏上了漫长的长征路。当时,父亲个头还没有步枪高,穿上军装,上衣耷拉到膝盖下边,裤子得挽好几折才不绊脚。

九死一生长征路

当时,父亲知道部队要转移,但他没有想到这次“转移”如此艰难。万里长征路上,父亲与战友们一起爬雪山、过草地,历尽了艰难困苦。由于粮食奇缺,父亲有时几天吃不上一粒米,只好吃草根、煮皮带、啃树皮、嚼野菜,亲眼看到一些战友病饿交加,倒在地上再也没有爬起来。翻越雪山时,有的战友遭遇雪崩,埋入厚厚的积雪而牺牲。过草地时,有的战士不慎陷入沼泽,越挣扎陷得越深,有时连前去帮助他的战友都会一起被沼泽吞噬。一路上,他们还要同围追堵截的敌人浴血奋战。在难以想象的困境中,父亲和战友们凭着坚定的信仰,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

惊马拖不垮好儿男

有一次,政委让父亲骑马去送部队急需的“军票”。父亲翻身上马,疾驰而去,没想到,途中战马受惊,把他从马背上摔翻在地。此时,父亲的左脚还挂在马镫里没有抽出,惊马拖着父亲足足跑了两公里。父亲的衣服被磨烂了,身体被磨得血肉模糊,但他不顾伤口流血,强忍疼痛,终于把惊马拽停,坚持把“军票”送到了目的地。由于当时没有药品,父亲伤口化脓,高烧不退,昏迷不醒,被送到当地老乡家养伤,这才捡回了一条命。惊马拖不垮好儿男,父亲后来回忆说,“搭上命也要完成任务”。

王震待他如慈父

长征胜利结束后,1937年,在山西郭县,父亲从359旅7团调到旅司令部,任王震旅长的通讯员。王震同志见父亲忠厚老实,又让他担任了自己的警卫员。父亲跟随王震同志长达6年时间,受益颇多。

那时,由于战事紧张,他们部队在紧急转移时,往往一夜行军100多华里。有一天夜里,已经很晚了,王震同志还在紧张工作,父亲陪伴在他身边。但由于年轻觉大,父亲不由得上下眼皮直打架。在给王震同志端水时,昏昏沉沉的父亲被门槛绊了个跟头,水洒了,碗也摔碎了。那时候,碗也是红军的宝贝,很是稀少。父亲难过地坐在地上哭了起来,王震同志闻声走过来,把父亲拉起来,拍拍他的肩膀说:“小鬼,别哭了,没关系,水洒了再盛一碗,碗打了再找一个就是了。”父亲回忆说,王震就像一位慈爱的父亲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语气中透着慈祥温厚。这件事,父亲一辈子都没有忘记。

铭记光辉岁月,传承长征精神。作为老红军后代,我回忆父亲的长征故事,不只是缅怀老一辈共产党人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立下的丰功伟绩,更是寄希望于后来人继承弘扬长征精神,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继续拼搏,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认为,这是对长征最好的纪念。

猜你喜欢

大方县王震长征路
白布河畔苍鹭飞
回望长征路
追忆长征路
夏日荷景
“要是”的作用
追寻长征路
抢着去边疆的王震
My Best Friend’s Lifestyle
“办”“为”和解
走好新的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