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实性、现代性与民族化的融合
——2015年国产电影作品观察

2016-12-05路侃

中国文艺评论 2016年2期
关键词:六爷现代性精神

路侃



现实性、现代性与民族化的融合
——2015年国产电影作品观察

路侃

编者按:2015年是我国文艺发展史上具有深远影响和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文艺事业呈现新变化、新气象的一年。从本期开始,本刊将陆续刊登一组盘点和研究2015年不同艺术门类发展状况的文章。

当中国电影票房不断突破新的最高纪录,而电影的文化内涵、社会影响、专业规范也不断成为舆论和电影界喜忧参半的话题时,2015年的国产电影以相当的实绩表明,面对艺术商业化、娱乐化潮流冲击,也始终有一些优秀的电影人坚持为人民为艺术的创作态度,表现出可贵的艺术追求、创造力和突破性,产生了一批艺术、娱乐、精神兼而有之的好作品,为前进的中国电影带来可贵的变化。其中一个突出的创作现象是电影的现实性、现代性与民族化融合的崭新探索。

一、现实性丰富拓展重新挺起中国电影的脊梁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国产电影曾经表现出浓厚的娱乐化、商业化气息,满是游戏、轻飘、浮华的内容,缺少真实深厚的生活感受,缺少给人启迪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从有些电影的片名也可见一斑:“魔盗激情”“闺蜜”“香气”“纯纯欲动”“我的早更女友”“老公去哪儿了”等等。现实性对于电影创作的重要性是什么?为什么要重视电影的现实性?现实性对于电影的重要,首先在于艺术的本质特征。在艺术的起源上,至今最具有说服力的观点仍然为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审美对象化。《诗·大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文学、艺术都是现实感受作用于人的内心,激发起强烈的表达欲望而创作。现实性是人的心灵最直接的体现,现实性包含了艺术表现的根本对象——人及其一切社会关系。从电影的发展传统看,中外电影的发生发展都是以表现内容的现实性为深厚基础的。艺术的现实性往往与社会的现实发展相伴随,推动社会进步。艺术现实性的强弱往往与艺术的社会价值、社会影响力相左右,常常能体现艺术家的精神境界、心胸情怀,也是社会文化氛围好不好的反映。现实性不是艺术的最高或唯一要求,但却是艺术不可缺少的社会意义和精神内涵的体现,在一定意义上与人民性是统一的,为人民的艺术一定会通过现实性表达人民的心声。

2015年,有相当一些口碑佳好的电影表现出鲜明的艺术和社会现实性,它们延续了2014年出现的《归来》《亲爱的》等优秀作品的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表现出鲜明的社会批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给观众强烈的心灵震撼和思考,并且以各种开放姿态拓展了现实主义电影艺术的表现方式,在艺术精神层面重新挺起中国电影的脊梁。从年初到岁末,现实主义精神的突出始终成为电影的主流。《开罗宣言》《百团大战》等电影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闯入者》《狼图腾》《我是路人甲》《煎饼侠》《失孤》《左耳》《重返20岁》《微爱之渐入佳境》《夏洛特烦恼》《解救吾先生》《山河故人》《老炮儿》等也都在真实、崇高、美善、反思等多方面表现了现实主义精神特有的魅力。其中有三个突出特点。

第一,艺术影片直面现实,勇于艺术地揭示严峻的社会问题。新的艺术片大多摆脱了形式大于内容的倾向,表现出敏锐的观察、深厚的内容和深度的震撼。《闯入者》讲述了一个发达城市小康之家独居老人的离奇遭遇。退休多年的奶奶突然不断接到不发声的骚扰电话,接着小区又接连发生盗窃和凶杀案。奶奶在看望远方落后老工业城昔日同事时,意外发现与自己结怨几十年的工友家的青年就是多次出现在自己小区和家中的人,瞬间将一连串疑窦串联起来。此时寻迹前来抓捕嫌犯的警察也出现在工友家外。奶奶为消除与工友的怨恨突然暴发营救孩子的冲动,但她在与警察几乎同时到达工友家时,却目睹了青年因拒捕而摔下危房身亡。影片在犯罪悬疑故事的后面揭示了贫富悬殊诱发社会人际关系紧张,而社会和谐问题的背后不仅有政治历史对人的影响,更有经济发达或落后、社会发展全面或不协调的深刻关系,表达了普通人之间需要实现和解、和谐的愿望,在客观上揭示出,只有实现社会全面发展,缩小地区不平衡,才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最有效途径。不过影片没有对老太太与工友的历史过节给出明确的价值判断,从而影响到观众对两位老人过节是非的认识,特别是年轻观众对“文革”历史的认识。

《我是路人甲》采用纪实手法,故事和表演全部来自非专业群众演员,讲述了一个影视业底层年轻人追梦励志的故事,从影视圈最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震撼,显示了编导的眼光。一群热爱影视艺术,但基本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甚至从未接触过影视制作的年轻人,从四面八方来影视基地寻梦。其中充满五味杂陈的梦想、渴望、追求、努力、局限、挫折、执著,有的因难以适应而最终放弃,有的因压力巨大而精神崩溃,有的不思进取而碌碌无为,也有的坚持梦想自强不息而迎来希望。一群影视圈底层小人物充满艰辛的打拼生活折射了中国影视业的空前繁荣和经济社会发展,也表现出令人深思的问题:一些青年从普通农民到艺术家的可能性,其中既有梦想,又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影片突出了现实主义的真实性和批判性,也许因为导演来自市场环境相对成熟的香港,影片对业内的不规则、电视剧产业的繁荣与粗糙和群演生存状态的反映,表现出惊人的敏锐,以犀利的眼光揭示了影视工业光鲜背后的严苛和暗影。同时也有阳光温暖的人间情谊和师长关怀,坚持理想不懈努力的年轻人最终获得机会。高度的现实主义使影片表现出粗粝中朴素的艺术美,导演的发掘使万国鹏、沈凯、独舞女等众多普通青年以本色的表演完成了出色的角色塑造,创造了高度的真实之美、真实的震撼。

《左耳》也是一部现实主义精神强烈的艺术片,把一个生活中很普遍的青春爱情故事拍得十分震撼,彻底突破了以往青春爱情片的清纯路线。影片主题是少男少女追求美丽单纯的爱情梦想,故事却让他们不断处于生活的复杂和疼痛中,情节不断从人生的暗处、矛盾切入,又总是向着光明和美善,不断造成转折的戏剧性,不断惊心动魄。影片的结尾,女主人公没有和青梅竹马的表哥出国留学,又断然离开曾经暗恋却发现并不忠诚的男友,重新开始一个人的生活,表现了人物的成长与成熟。影片在十六七岁少男少女的生活中揭示了人生、人性的丰富复杂、美好和不安、纯正与丑陋,显示出现实主义精神反映生活的力量,拓展了青春片更加丰富深入的内涵。

第二,现实主义融入开放多样的表现方式。这些影片对现实人生的表现,普遍具有开放多样的表现形式,在写实中融入喜剧、传奇、奇幻、穿越等多种样式,并且注重精神情怀和感性娱乐的统一,表现一种精神的开放。《煎饼侠》作为喜剧片,一改过去某些喜剧片空洞无物,单纯凭语气表情搞笑,生硬做作的难受,紧贴现实人生,鲜明地表现出一种喜剧现实主义风格。影片描写了电影人最熟悉的演艺圈生活,没有人脉的年轻文艺人创业的艰难,对文艺圈某些乱象的辛辣讽刺也是以往少见的,显示了喜剧批判的强大力量。而主人公大鹏的传奇段设计,形式上把喜剧、西方和中国民间传奇元素结合起来,塑造出一个既现代又平民,一路蹉跎又充满喜感的小人物的“高大上”,表达了他对电影事业的执著理想和不懈追求。大鹏的一句台词“我就是个屌丝,却总想扮演英雄”,表达了许多普通文艺人平凡中的胸怀和追求。含泪的笑、笑后的思考、笑后的励志,完整统一在一起,构成了《煎饼侠》喜剧的充实。《重返20岁》描写代际隔阂、人际关系、为人处世、青春选择等充满身边气息的当下生活,充满对现实的深入认识,很娱乐又很清新温暖,很现实主义也很有理想情怀。故事精神是充分现实主义的,但表现形式却远远超越了写实,以奇幻变身的方式表达对现实社会现象的思考。女主人公人到老年之后突然奇幻地变身回到20岁的美貌少女,但内在依然是70岁老人,形神分离的人物在现实与奇幻的交织穿越中展开对社会人生的种种体验和思考,遇到过不平,也感恩美好,激励向上,满满的正能量,超越了老年或青年的内涵。影片难得的是在现实主义精神实质下展开的幻想翅膀,使现实主义作品有了宽阔的表现形式。《夏洛特烦恼》也有这样的特点,表现的是珍惜平凡真情的美好,强调知足常乐,但是通过梦幻穿越的故事呈现,借男主人公梦想成为歌星而栽倒把文艺圈的不良讽刺了一番,梦醒后,对原来平凡的爱人珍惜到极致。不过影片对想入非非的讽刺又与坚持高尚理想是矛盾的,这与《煎饼侠》对小人物理想的肯定正好是反向的。

与现实主义基本风格相对,在写实中融入写意,赋予写实一种诗意、象征、精神,从而增加现实主义的心灵撞击,也是一些影片很好的表现。《山河故人》结尾女主人公的独舞,《老炮儿》结尾六爷独自在冰湖上挥刀冲跑的场面,都有这样的特点,都超出了原来写实的风格,表现出一种精神的意味,走向形神结合、形意结合。

第三,人物塑造表现出深厚的丰富性和多义性。这往往是经典现实主义艺术的成功之处。《山河故人》的突出地方在于塑造人物很成功,三个主要人物都有丰富的内容,从三人的感情纠葛命运变化看到经济快速发展中物质与人的巨变,情感、财富与家国情怀,以及种种的社会问题。影片给人最大的感受是丰富细腻的形象多义性,三个主要人物三种命运,人与时光和社会共同演出历史的沧桑。煤老板、女教师、矿工,三个同乡小镇一块长大的好友,在决定婚嫁取舍时终于发生分裂,女教师选择了煤老板,矿工远走他乡。影片充分运用了写实的表达,让人物、画面、时间自己说话。煤老板与女教师结婚生子后很快婚变,从此三人命运三个走向,煤老板到上海组成新家又远走澳洲,女教师为父尽孝坚守家园,矿工在外打工患肺癌回家一贫如洗。三条线串联起五彩斑斓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画面:乡镇煤矿的快速发展带来资本财富的快速积累,小城的环境空气也在恶化,年轻人纯洁的感情被物质利益冲击瓦解,贫富悬殊亟需解决,危难之际乡情友情的宝贵。但影片最具有深度内涵的,是对一种家国情怀的曲折表达。一方面是对故乡发展与发展中的社会问题的直面表现,更深层是男女主人公对故乡家国的复杂感情,一种爱与忧的情感。按照片名的含义,最具有家国情怀的应该是舞蹈女教师沈涛。她不厌弃偏远小城,有自己喜欢的工作,中意的感情,稳定的生活,但同伴友谊中的财富因素打破她的平衡,最后又抛弃了她,而她并没有倒下,重新开拓事业,照顾父亲终老,在随父远行的儿子身上寄予浓浓的家乡情、母亲情,随时等待他、接待他。不管生活有多少艰辛,她始终是一个优雅的舞者,一个平静然而前行的生活者。她实际上是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建设国家平凡人生的缩影。煤老板的生活轨迹是,开矿发家,一阔就变,抛妻携子,另组新家,出国享受。但国外并非天堂,语言不通,强烈的孤独,现代化与自然的断裂,儿子在精神压抑下与老年女教授发生畸恋,向往、现实、故国在他内心实际构成极大矛盾。生活方式的不适与保留,乡音难改,实际上也反映了故乡情结。片中沈涛和煤老板全部使用方言,与儿子失去汉语能力形成反差,不仅是生活化细节,更是造就一种凝重的故国家园气氛。一个活生生的人所有的真正的爱国心情,一定是建立在他具体的生活实际和情感之上的。故乡的语言成为男女主人公在内心深处都难以离开故国的根源。在这样的情境中,片中几次出现的美国流行歌曲《向西行》实际上也成为一种对比和反讽,歌曲对“向西行”(美国西部)的赞美与煤老板在国外的孤独处境及儿子的异化相对,形成了一种讽刺;而在结尾响起,沈涛合着音乐翩然起舞的画面,则是一种写意式的表现,在沈涛的安详与劲舞中,叶倩文演唱的《向西行》更多是一种奔腾律动的节奏,配合了主人公既有开放的胸怀,又安于家乡生活的心境。

《老炮儿》的特点主要也在人物刻画。影片上映后出现很多解说,特别是关于六爷的形象和“老炮儿”的含义,更是众说纷纭,反映了形象有很大的多义性。按照导演管虎的说法,“老炮儿”的简单意思就是曾经辉煌过、有血性的人,也就是见过世面、敢做敢为的人。但影片对六爷的身份叙述非常模糊。很多评论都谈到六爷的形象重在讲规矩、讲理。但影片中,六爷关于规矩、理数、秩序的内涵也很模糊。他的威严语气,他的军刀、军大衣,似乎让人能猜测一点他或他父辈的过去,但他的行为方式、标准和话语体系、糙话脏话基本都是民间底层的、自发的。与其说六爷的形象是一个逐渐淡出主流生活的老人对社会规矩、秩序的自觉维护,不如说是他对个人尊严的顽强体现更为突出,或者说二者同时表现。在长幼关系、社会纠纷、强势欺压、求于朋友、约架高潮等一系列故事面前,六爷最突出地表现了自己的尊严,决不躺下。最后他独自挥刀冲向黑帮,突然发病挺立在冰湖的画面,充满一种尊严的象征感、悲壮感。而这种尊严又有着复杂多样的内涵。一方面,面对阔少们的仗势欺人,六爷大义凛然,威武不屈,敢说敢打,展现了正义的坚持和底层艰苦磨砺出的硬气。在城管与小贩纠纷面前,六爷的尊严是爱管不平事,用威信维护公平。另一方面,在儿子面前,六爷的尊严更多表现为规矩的教育。而在朋友面前,六爷的尊严又有很多自怜的面子的成分。在女友面前,六爷的尊严则暴露出粗俗粗暴与大男子主义的一面。尊严作为六爷性格的鲜明特征,带来周边诸多人物关系的矛盾冲突,进而展现了阶层关系、社会治理、市井生活、道德情感、腐败与反腐败等广泛的社会图景。六爷的尊严是瑕瑜互见、良莠交加的一类民间文化反映。六爷性格的多义性使人们不断补充自己对老炮儿的想象,可能也是影片的一个收获。在人的正当个性还没有受到充分尊重,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念越来越引起全社会重视的环境下,剔除消极成分,人的尊严应该是六爷人物塑造中最有意义的内涵。不过,片中过多的脏话和粗俗的身体暴露实际上只是肤浅的噱头,并没有带来深厚的性格内涵和内容意义。

二、民族化与现代性融合的创作新路径

民族化与现代性融合是当代优秀电影的一个共同特征,世界许多电影佳作都有这个特点。2015年的中国电影也表现出这样一个好的趋向。电影的民族化与现代性不是孤立的内容与形式的划分,民族化是从内容到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精神,现代性是一种现代化的文化特点,也不仅是形式,更包括精神内涵,体现时代精神和历史进步精神。

《寻龙诀》是一部将民族化和现代性结合得很好的作品,它表现出中国文学固有的传奇传统和民间文学的影响。在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中,从魏晋志怪,到唐传奇、明清神魔和鬼怪小说,奇幻成为一个传统,其特点是民间化、非主流,与诗词文赋的主流文学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但却有着比主流文学更不受封建正统观念束缚的自由精神,更无拘束的文学想象力。它们一方面在文人士大夫中没有地位,另一方面又深深影响着真正有才华的思想和文学创造,在李挚、王实甫、冯梦龙、曹雪芹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这种民间文学的影响。奇幻,而不是写实,实际上成为中国叙事文学的起点和传统,只是到《红楼梦》和欧洲古典现实主义文学传入后,情况才发生改变。《寻龙诀》在文学故事上表现出民族文化的浓厚影响,它不是直接取自古代传奇,但有着鲜明的民族烙印,构成故事情节的基本元素,如密室八卦、寻宝密诀、探墓行当、地域文化,特定的历史内容,都十分民族化。其中的探墓情节、墓室中的时空穿越、尸体复活等奇幻内容都能看到中国传奇的影响。电影改编自网络小说《鬼吹灯》,也反映了新民间文学的重要影响。网络文学可以看作是当代信息化时代下新的民间文学。它在作者身份、创作内容、观念形式、媒介传播上,几乎都完全独立于传统主流文学,读者基本都是青年和大众,作者的艺术地位也完全不在传统主流文学界,这些都是民间文学的特点。网络文学对电影的重要影响是它的民间性和现代性,它们往往有很强的故事性、传奇性、奇幻和穿越的情节,想象天马行空不受束缚,是民间文学向来具有的活力。同时它们又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又有鲜明的现代性,不仅是物化形式的现代性,更有精神文化的现代性。《寻龙诀》里可以充分看到传奇和民间文学的影响,在自由的形式下,把抗战、“文革”、跨国黑帮、盗墓、真情、友情等跨度极大的故事串联起来,想象思接千里,思绪又深重扎实,对“文革”作了不露痕迹的彻底否定。高度的娱乐化和人文精神、现实与历史与超现实、故事性与性格化、正剧和喜剧、奇幻景观和自然世界、民族化和现代性,完美地融合成一部精彩大片。

动画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也是民族化与现代性很好结合的作品。它延用了神话小说形式的叙述,但是从现代精神视角对原有故事做了全新创造,也使动画片改变幼稚化而更加剧情化、人物化、动漫化,提升了动画片的创作水平。影片延续了《西游记》英雄除妖、保驾护航的叙述脉络,但不再是神界的善恶搏战,而是平民英雄对平民的一路保护,大圣形象也有着健硕的体魄,是明显的现代青年特征。片中的孙悟空偶然逃出五行山,但仍身负如来的箍咒,失去了原有的七十二变、千钧威力和万里腾云的神性,只是拥有一身勇武的平凡勇士。出于对自由的渴望和自身未得解脱的愤懑,他不想受束缚,不愿再管闲事,不想承担对两个孩子的保护义务,但遇事也不怕,妖怪来了总是他挺身而出,对孩子虽然有过救与不救的内心矛盾,但孩子的期盼还是唤醒他的良心,全力杀妖。最后,救过自己的孩子江流儿惨死,终于重新焕发出他与妖决战的神性威力。这个心理活动完全是一个人间平民英雄的心路历程。动画制作充满中国民间人物绘画和木偶特点,又有很快的转换节奏。音乐也融合了戏曲、交响、流行的特点,摇滚歌曲《勇敢的心》加入其中,更表现了大圣形象的现代性。《大圣归来》的成功主要在于民族文学资源与现代人文精神的恰当结合,化神奇为新视野。两部影片反映出,民族化与现代性结合得越紧密,越具有对观众的亲和力和现实激励的力量。

需要指出的是,某些表现生活内容很现代的电影,并不一定具有精神的现代性。如个别内容空洞的综艺电影,只是几个衣着华丽的型男靓女嬉戏玩耍,表现浮华生活,没有任何实际内容。这样的现代内容丝毫不具有现代性,反而是反映了享乐主义的落后观念。

三、技术美学的创新发展

中国电影在技术美学上与好莱坞存在巨大差距,特别是以科幻、奇幻形式表现宇宙和世界的宏大方面,过去几乎不能涉足。李安执导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曾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贯穿全片的老虎全部由电脑动画加3D技术制作,咆哮跳跃,纤毫毕现,与主人公少年派的表演无缝对接,完全以假乱真,带来超级惊悚的审美快感,也使人痛感中国电影在技术制作、技术美学上的差距。但在2015年,中国电影在后期制作的技术美学上,有了突破性的进步。《捉妖记》首次实现了国产电影真人表演与电脑动画设计形象的无缝结合,真实生活和虚拟现实完全融合,这是它对国产电影形式的最大贡献。井柏然的村长形象和动漫形象小妖王胡巴“天然”合一,从胡巴在村长肚中借腹孕生,到胡巴出生后与村长的一路逃难,演员现场表演和动漫形象的后期加入,两个时空对接得天衣无缝。技术形象的加入带来虚拟之美、奇幻之美和真实之美奇妙统一,它拓宽了艺术与现实的空间,也丰富了精神的表现。在《寻龙诀》中,虚拟的墓室空间和历史幻化与现实、自然、情感对立统一,也创造出一种惊悚加传统的美感,特别是影片的虚拟形象也成为深刻反思历史苦难、历史曲折、财富观、价值观的一部分。《寻龙诀》和《捉妖记》的成功表明,从技术的形象到技术的美学,有一个精神内涵的有无与高下。如果只有视觉的奇观震撼,新技术就只停留在技术形象层面;有了精神价值,才达到技术美学层面。

技术美学对电影艺术最显见的意义是带来想象和表现空间的极大化,重启天马行空的想象驰骋。回想18世纪,在欧洲工业革命不久,文化的浪漫主义曾与技术文明产生对立,卢梭认为科技带来道德沦丧、社会奢侈,提出返回自然。那时西方的科学进步对油画写实产生过重要影响,但技术对文学艺术的想象和文艺的创造性贡献并不普遍。而当今信息化时代的科技却实现了技术与美学的统一,技术可以为艺术、为美而生产,艺术可以借技术而想象、而创造。技术可以创造人化自然的美,可以创造各种超能的想象、巨大的视觉震撼。传统电影把一切有限具象化,而现代技术美学则几乎把所有的无限具像化。《地心引力》用特技把实拍不可能拍摄的浩瀚太空拍得无比壮丽,技术使电影在表现宏大和奇观时达到虚拟的更加真实,更具有庞大的美感。

中国电影的技术美学也表现出自己的特点。第一,不是利用技术营造单纯的视觉震撼,而注重体现人文精神。对超能的表现,并没有用超人崇拜、神性意志取代对现实人的价值表现和对人性、人的情感的重视、探索,这和西方某些超能内容的电影有很大不同。动漫形象小妖王胡巴的可爱,不仅在于计算机造型设计做出的一种“萌”态,更是因为写出了小妖的弱势、出身的无奈和出生时的童真无邪。第二,中国电影的技术形象设计更多表现为基于民族文化资源的奇幻想象,而很少关于外太空的想象设计。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国面对世界爱好和平的基本态度,同时也反映出中国航天技术的巨大成就还很少与科幻电影结合,激发新的艺术创作领域。这也和好莱坞众多的太空科幻题材电影形成对比。第三,技术形象成为与真人形象相并列的独立角色,成为继人、自然物之后第三种独立的电影形象。《捉妖记》中的小妖王胡巴完全是计算机动漫设计制作出的新形象,与演员表演一同构成电影角色。技术服从于美学,服务于形象创造。这种第三种形象可能还会更多地出现,而它的成功与否,还在于创作者赋予它什么样的精神内涵。

回顾2015年国产电影创作,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坚持现实主义的艺术精神,坚持对现实生活与人的精神世界的深入反映,是中国电影的生命所在、热点所在。

民族文化和民间文学是电影创作最喜闻乐见又有活力的资源,应该坚持现代化视角下的融合创作,重视网络文学作为新民间文学的价值,充分借鉴它的想象能力、现代意识和大众文化性。

以计算机设计为主的特效技术正在创造新的电影美学和电影样式,中国电影应该跟上技术发展,并且坚持在技术形象中融入、丰富人文精神。同时在技术创新时也应该重视技术对创作的适应性,不应忽视传统技术的长处。坚持更好的技术与更好的内涵相结合,实现与中国故事、中国精神、中国风格的完美融合,创造独特的中国电影技术美学。

路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责任编辑:胡一峰)

猜你喜欢

六爷现代性精神
六爷的天书
六爷的天书
六爷的天书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浅空间的现代性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牛仔少年的孤独:论《骏马》中现代性对西部空间的争夺
也谈现当代诗词的“入史”及所谓“现代性”的问题
也谈现当代诗词“入史” 及所谓“现代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