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度挽黄兴
2016-12-05文伟
●文 伟
公谊不妨私,平日政见分驰,肝胆至今推挚友;一身能敌万,可惜霸才无命,死生自古困英雄。
这时,一声哽咽打破了呼吸声,随之传来一阵啜泣。某个庞大身躯在翻动,床垫弹簧吱呀作响,接着枕头捂住了哭泣声,但还是有声音漏了出来。声音是从我旁边的床铺传来的,原来是诚实派的男孩艾尔——新生里面最高大、最胖的人,他用枕头捂住脸,但哭泣的声音还是断断续续。真没想到,艾尔会是第一个崩溃的人。
目前,高校较为丰富的图书资源和相对充足的课余时间,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各种课外活动的组织开展,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提供训练各种技能的平台;良好的自我管理和科学的作息安排,能使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变得充实、丰富和高效,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养成良好习惯,为其知识和潜能的积淀提供支持保障。科学、健康、优质的课余生活,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课堂教学不能替代的。
这是一副颇耐人寻味的挽联,只因挽者杨度与被挽者黄兴的关系太过复杂之故: 二人都是湖南人, 都生于一八七四年; 杨度乃晚清大儒王闿运的弟子,当然不可避免的受其师影响,修习所谓的『帝王学』, 这与他早期成为顽固的保皇派有很大的干系; 而黄兴,却是大名鼎鼎的革命先驱,是推翻帝制的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之一。作为与黄兴政见截然相反的杨度,会怎样着笔来挽这个政敌?
上联第一句即开宗明义的点明他与黄兴的政治立场及私人交情。 一九零二年,杨度不顾王闿运的劝阻,瞒着老师自费留学日本。 他在东京和孙中山就中国革命问题辩论数次,『聚议三日夜不歇,满汉中外,靡不备论;革保利弊,畅言无隐』(章士钊《与黄克强相交始末》)。 杨度不赞成甚至反对孙中山的革命思想, 坚持走自己君主立宪的救国道路, 持不同政见的他却将流亡日本的革命人士黄兴介绍给孙中山,促成了孙黄的深度合作,使黄兴成为了孙中山先生的第一知交。 孙中山后来评价黄兴『今日中国不可无此人! 』足可见黄兴对中国革命的重要及孙中山对黄兴的推崇之情。而杨度从最初便因政见上与黄兴的不合、却并未因此疏远黄兴,而最终将黄兴介绍给孙中山,到后来与黄兴分道扬镳,各自走上了保皇与革命的道路,『平生政见分驰』,正是他与黄兴人生足迹的真实写照。而『肝胆至今推挚友』之语,从杨度介绍黄兴与孙中山相识一事便可看出, 这种政见上的不合并未影响到二人的挚友之情,读者亦可从中想见二人的肝胆相照, 是以杨度落笔处毫不扭捏,显得落落大方。
下联为挽联的正格写法, 作者转入对逝者的追思与悼念: 一九零五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 成为同盟会内仅次于孙中山的重要领袖。 其后至一九一零年的短短五年时间里,同盟会发动了九次武装起义,孙中山在海外负责为起义募捐筹款, 而黄兴在国内的革命运动中『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起义打响, 隆裕太后调集了清廷三分之二的兵力进攻武汉,汉口失守,汉阳告急。 十月二十八下午,黄兴抵达武昌,并亲赴最前线,将汉口从清军手里夺了回来; 十二月, 同盟会在南京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隆裕太后不得不以宣统皇帝的名义发布诏书,宣布退位,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八年的大清帝国就此完蛋。作为推翻帝制的领导者黄兴,章太炎说『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则有斯人』,杨度在联中称其『霸才』虽是褒奖拔高之语,但却是不为过的。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后,孙中山和黄兴发动了反袁的『二次革命』,但很快失败,黄兴再一次流亡日本。直到一九一六年袁世凯败亡后回国, 当年十月便在上海病逝,年仅四十三岁。作为同龄人的杨度禁不住悠悠一叹,『死生从古困英雄』,更是真情流露。
此联在创作手法上颇为纯熟, 运用了比较少见的当句隔字自对, 即上联首句的『公』『私』与下联首句的『一』『万』自对,没有典故的运用, 全联平白如话, 却真挚感人,实为大家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