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彩塑中写意语言探析
2016-12-05李贝
李贝
内容摘要:民间彩塑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有着深厚的发展历史。民间彩塑深刻地展现了我国丰富多样的民间生活,虽然原料与制作工艺不是很复杂,但是在形象、色彩和造型等方面的表现下,却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意义。本文从民间彩塑的写意概念、以及主要发展的艺术特征,从造型和色彩两个方面重点分析和论述民间彩塑。
关键词:民间彩塑、写意语言、艺术分析
中国传统泥塑具有很长的发展历史,自新石器时代以来,泥塑艺术从来没有停止过发展。作为古老而普遍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泥塑艺术它主要是以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泥土为主要原料,在具体的艺术家手中,通过将其手工捏制成为各种不同的形状,来展现种别样的美感。通常情况下,泥塑艺术的表现主题多以显示生活中的人物和动植物为主,作品内容大多反映民间题材的故事,塑造形象既有正面人物也有负面人物,充满了非常浓厚的趣味性,同时兼具了的实用和审美的多种功能。如“泥人张”,就是我国北方民间广为流传的民间彩塑。民间彩塑艺术的创作具有的极强的写意特征和美学特征。
一、民间彩塑中写意概念的提出
中国传统的彩塑美学理论对于写意概念的提法不是特别的多,写意的概念更多的被用于在绘画方面,成了艺术表现方面非常重要的关键词,同时也在定程度上反映了融于画、诗、书、塑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为身的艺术亮点。所谓的“写意”,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就是:“国画的种画法,用笔不讲究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行发作者的情趣。”是种形简而意丰的表现手法。《中华大字典》中对“写”的解释是“舍车解马”,即“卸也”,所以我们可以将“写”解释为有“宣泄”和“发泄”的意思。而所谓的“意”就是指人的意趣和思想、情感与意兴以及个人的情绪等,它是人的内心的种心灵状态的映射,在
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的主观精神和想法。通常在实际的艺术作品表达中,可以简单理解为意味、意境和意思的涵义。“写意”这个词最早见于《战国策·赵策二》:“忠可以写意,信可以远期。”宋代陈造于《自适》诗曰:“酒可销闲时得醉,诗凭写意不求工。”然而这里所说的“写意”还不是目前广泛应用在艺术创作表现方面,而更多的是表达作者的种心情和心境。鲁迅先生于《且介亭杂文末编-记苏联版画展览会》中说到:“”我们的绘画,从宋以来就盛行写意。”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绘画艺术作品创作中对于写意表现手法的重视程度。写意的艺术作品,特别注重对现实生活进行充分的加工要改造,不单单是追求神似,更加是追求形似,尤其注重抒发艺术家本身的主观情感。
民间彩塑作品尤其注重外在表现的抽象性,同时也追求具体的色彩、点,线、面的纯粹组合,以便于为广大欣赏者创造广阔的想象空间。中国民间彩塑作品,常常是不拘泥于刻板的形式,“因意造形、见材施艺”是其最好的概括,可以更好地传达其中的内涵深意,形简意赅,带有非常明显的写意特。对于写意雕塑这一概念,陈培一先生曾给过阐述:“凡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雕塑作品,不管是严谨、写实,具象的,还是非严谨、写实、抽象的雕塑作品,只要是无拘无束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创作时自由自在,物我两忘的状态,达到了主客观的统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物象的把握意趣,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生活状态和生存状态,把握好了度,都具有写意性,都可称之为写意之作,直言写意雕塑也未尝不可。”
二、民间彩塑的发展和艺术特征
民间彩塑和传统的其他民间艺术作品有很大的不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征。民间彩塑已经把泥塑推到了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充分展现了体现了实际的观赏性。由于我国是个礼教文化盛行的国度,因此在很多民间彩塑作品当中都会体现出明显的宗教色彩。按照具体的流派,可以将民间彩塑大致分为几个不同的种类,如山东高密泥彩塑,江苏惠山泥彩塑以及天津泥彩塑和陕西的凤翔泥彩塑等,这些彩塑都各自有各自的风格和特色,而且艺术风格变换非常多变,但是都是在民间创作的基础上来完成的。
吴为山在《写意雕塑论》中曾经有过这样的段话:“写意是从古至今贯穿于中国艺术的核心语言,并与中国的写意画、写意诗歌等艺术具有审美方面的共通性,因此纯粹写意雕塑研究成果虽然不多,但实际上却拥有取之不尽的共享资源。如何通过对写意雕塑经典之作剖析,以及通过古代哲学、侍书画论的解读,进步发掘写意说之真诗;如何在雕塑中深化写意精神和弘扬写意精神,进而在西化写实和抽象雕塑潮流之外找到条新的道路,创造出既具有民族性,世界性和个性,又无愧于时代和未来的雕塑力作,已成为当代雕塑家的新的任务和课题。”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写意语言在我国民间彩塑作品中的重要性,具体来说,民间彩塑大致主要表现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民间彩塑的精神内涵。我国民间艺人的思想往往会受到我国传统的儒家精神文化思想的影响,在彩塑创作过程中的审美观念和造型观念就会有别于其他民族或国家的创作风格,会更加注重作品“神韵”的表达,传达的是“立象以尽意”。例如在我国些反映宗教题材的彩塑作品中,就会将创作者对人生和精神感恬充分地加进去。其次,民间彩塑的情感彰显。我国的民间彩塑艺术具有非常强烈的情感性,在作品创作中往往会传达很多无言的情感和意境,让欣赏者很容易就被情绪所感染,这也是民间艺术创作中个非常重要的关键性因素。最后,是民间彩塑写意性构建。民间彩塑作品创作过程中,讲究天人合一的意境构建之美。尤其注重作品创作本身要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来进行,然后进行各种夸张的形态构建与加工,使之成为大家所容易接受的作品。
三、从造型与色彩分析民间彩塑的写意特征
“写意”是我国艺术作品创作中所经常要使用的创作术语和习惯性的语言表现方法,是归属美学的范畴之内。民间彩塑在造型和色彩纹饰方面的表达形式上言简意赅,常常可以表现出浓厚的民问艺术色彩,同时又充满了诗意般的笔墨情趣和丰富的色彩美感。造型和色彩是民间彩塑两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充分展现了民间彩塑的写意特征。
1.从造型方面来看民间彩塑的写意性
从造型方面来看,民间彩塑明显带有自身独有的特色,不单单表现在其独有的制作技巧,即通过捏、塑,贴、压、削等不同的制作手法,更加体现在它的灵活性,可以带给创作者十分丰富的想象空间。首先,在创作造型的理念表达上,很多彩塑制作的民间艺人都会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文化底蕴来进行比较夸张化的艺术创作,例如,河南淮阳的泥塑,它的造型就非常夸张和奇特,都是在现实生活中不会经常看到的,带有明显的图腾和宗教崇拜在里面。再如,江苏惠山的泥塑,在人物构建比例结构方面也十分夸张,带有浓厚的写意意味,以“大阿福”这样典型的创作作品为代表,在实际的作品创作过程中,明显带有现代漫画艺术创作中的夸张成分,很好地体现了”形”和“意”的完美融合,而且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民间彩塑作品造型夸张的写意特征。在实际的创作过程中,民间艺人们大多偏向于幻想主义,一定要强调夸张和新奇的创作特色,充分体现了写意画大师齐白石先生所倡导的“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神韵在其中,有时候为了作品表现的需要,甚至会打破常规的想象和人物正常的身高比例。
2.从色彩和纹饰方面来看民间彩塑的写意性
民间彩塑在创作色彩方面的特征也是十分明显,如整件彩塑作品定要突出主题色,严格区分冷色调和暖色调,充分表现创作者本人的实际创作意图,不会出现主题表现不突出的滥用色彩现象。在传统的民间彩塑创作过程中,流传着“三分塑,七分绘”行业俗语,从中可见色彩和纹饰在实际的彩塑作品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在定程度上体现了色彩和纹饰在民间艺术作品创作中写意性表现的重要作用。民间彩塑主要依托色彩的渲染,才能将丰富传神的内容表现的淋漓尽致,即更好地传情达意,就像乔晓光先生所说的那样:“色彩在民间不同于传统绘画仅限于艺术语言信仰崇拜等众多的命题紧密关联着。”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大量的民间艺术作品创作中都对宗教信仰有着种崇敬之感,例如,在我国的汉代时期,整个社会都非常盛行五行阴阳之风,其中的五方和五色都在定程度上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尤其是在民间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五色更是在民间大多数人的意识当中具有驱邪避瘟的神奇效果,因此在民间艺人进行作品创作的过程中就会进行相应的倾斜。例如,淮阳的“泥泥狗”。
从以上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整个作品主要是以黑色为底色,同时在其中又加上了白、赤、青、黄等色彩的纹饰,带有很强的意象性的特征,同时也带有明显的主观性的色彩,因此可以给欣赏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而且也会使彩塑作品的本身展现出非常明快和谐的特征。如果只是种单的色彩,那么就很难表现出创作者索要表现的艺术特征和意象性。民间彩塑作品的创作手法中,很少出现特别精雕细琢的现象,都是在创作者本身强烈的思想情感意识的主导和支配下,运用夸张地艺术表现形式,通过恣肆纵横的手法气呵成,去展现民间彩塑的所包含的艺术神韵。在民间彩塑艺术创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小乌羽毛很细,不能都画出来,取个意就行。”所以我们不难看出艺术作品本身最重要的其实不是形象表达的本身,否则它很难被称之为艺术,不过是现实生活中实物的模板。民间彩塑创作定要包含有重要的象征性的意义,即充满”写意”之感,能够去为欣赏者创造强大的想象空间。通过不同的色彩和纹饰的综合表现,才能够将彩塑艺术作品本身表现的淋漓尽致。
四、分析民间彩塑写意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
从传统的民间彩塑艺术作品创作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其实际的原料是以泥土为主,但是通过不同的步骤,如做底子和起稿、着色和绘画的等多个复杂的结构,一方面可以使民间艺人的创作水平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同时也可以透过作品本身来讴歌劳动人民的创作智慧,或者更好地反映出以往旧时的生活经历,从而引起广大欣赏者之间的共鸣,达到艺术与生活的完美结合。通过民间彩塑作品的创作,人们也可以将自己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和愿望,甚至是自身的情感态度融入到作品当中。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民间彩塑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的本质所在。例如,在民间彩塑作品《坐莲童子》的创作中,隐约表达着种期待祥瑞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艺人内心的精神世界。民间彩塑中大部分作品,都是与现实生活截然相反的艺术创作,表达了种极其纯洁和质朴的特点,进而也就非常自然地形成了艺术作品本身的写意风格。民间彩塑的创作,从总体造型的设计以及色彩纹饰的绘制,都具有种自由洒脱和生动而富有韵味的写真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传统的审美价值观和人们对于生活的审美理想,正是在这种从内心中生发出来的美好愿望,才能有效地指导和解决人们的现世问题,即体现出某种“理想化”的精神风貌。正如成复旺先生所说的那样:“功利先于审美,审美源于功利,审美的超功利,只在于它实现了功利。人通过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实现了自己的功利目的,就会在合于自己功利目的的对象上产生超功利的精神快感,即美感。”正是这种传统的审美价值观,为民间彩塑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正是秉承这种展现淳朴而自然的真、善、美的艺术创作方式,才能够不断推动着我国民间的彩塑艺术不断向前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民间传统艺术作为现代艺术发展的重要土壤,在很大程度上有力地推动了整个民间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在中国传统的雕塑发展历史上,民间彩塑就像是朵绚丽的花朵,总能带给人全新和不样的感受。本文分别从民间彩塑的写意概念、民间彩塑的主要发展艺术特征,重点从造型和色彩两个方面分析了民间彩塑的写意特征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形成这
特征的主要原因。民间彩塑要想取得深远的发展,就定要不断进行形式上的革新,不断探究能够为大众所理解和接受的造型语言,力求使作品本身能够更加生动地反映现实中的生活状态。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加强彩塑创作者个人的文化修养,不断增加其自身的文化底蕴,在艺术实践和探索创新过程中,造就较高的审美品味和创作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