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关键在党,根本在人
2016-12-05民生周刊郑智维崔靖芳
□ 《民生周刊》记者 郑智维 崔靖芳
扶贫:关键在党,根本在人
□ 《民生周刊》记者 郑智维 崔靖芳
选派第一书记,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解决一些村“软、散、乱、穷”等突出问题的重要举措。
2015年4月29日,中组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
截至目前,第一书记的选派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国共有18.8万名第一书记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在实现脱贫的道路上,他们深入农村基层,带领群众,向贫困发起“攻坚战”。
“做到贫困村不脱贫,驻村工作不脱钩。”谈及未来,国务院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刘永富接受采访时说,第一书记的其中一项任务就是帮助建强基层党组织,即使将来驻村干部撤离,也会留下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
“两村”难题
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如今,扶贫已到了攻坚克难的阶段。
去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提出,扶贫要做到“六个精准”,即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而“第一书记”的派驻,正是体现和落实“因村派人精准”的一项制度安排。谈及驻村干部的优势,刘永富分析说,和村里原有干部相比,下派的驻村干部更容易做到公平公正;在脱贫方面,被选派的多数是优秀机关干部,有能力,有思路,眼界也更加开阔。
实践证明,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解决一些村“软、散、乱、穷”等突出问题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和改进机关作风、培养锻炼干部的有效途径。
在农村的发展和治理中,“两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贫困村已成为关注的重点和全国共有18.8万名第一书记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在实现脱贫的道路上,他们深入农村基层,带领群众,向贫困发起“攻坚战”。解决的难题。据新华网报道,截至2014年4月底,全国共排查确定软弱涣散村党组织57688个,占村党组织总数的9.6%。
除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外,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派驻第一书记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具体而言,就是帮助建强基层党组织,培养“永不撤走的工作队”、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就目前来看,距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到5年时间,但全国还有832个贫困县、12.8万个贫困村、5575万贫困人口,且剩下的大多都是“硬骨头”。“啃下这些‘硬骨头’,关键在党,根本在人,成败在干。”接受《民生周刊》采访时,刘永富说。
驻村帮扶
作为一种制度安排,选派干部“驻村帮扶”由来已久,各地也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从上个世纪“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期间开始,河北、山西、江苏、湖北、湖南等省就已开展并坚持至今。
“2011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颁布实施以来,各地普遍加大了干部驻村、联村工作的力度,28个省区市均以不同形式开展了干部驻村工作。”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负责人王光才解释道。
随着发展的阶段变化,驻村干部肩负的任务也在不断调整。“此前主要以农村党建、新农村建设等为主;党的十八大以来,驻村工作目标更加明确,职责更加清晰,就是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王光才说。
在派驻第一书记方面,安徽等省起步较早。公开资料显示,自2001年开始,安徽省从省、市、县机关抽调干部下派到贫困村、后进村担任第一书记,先后共六批1万多人。选派干部任职期间,每村每年配备5000元办公经费。除此之外,安徽省财政为每个选派村安排5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
“去年4月,《通知》下发则是从全国层面部署推动选派第一书记工作。目前,基本实现了每个贫困村都有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王光才说。
据公开资料,全国目前共有18.8万名第一书记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28个省份(除京津沪)共向贫困村选派驻村工作队12.8万个,派出驻村干部54万多人,其中第一书记兼任驻村工作队队长的8.6万人。
按需精选
作为精准扶贫的先锋,第一书记们深入到最艰苦、最锻炼人才的农村基层。
去年11月,中央召开的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村级层面而言,要注重选派一批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和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
和其他中央机关一样,国务院扶贫办去年也曾选派了两名干部到贵州雷山、甘肃渭源的贫困村任第一书记。在他们赴任前夕,刘永富专门和他们进行了座谈。
“到村任第一书记,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在座谈中,刘永富说,贫困村条件都比较艰苦,工作、生活方式与城市有很大不同。到贫困村后,要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尽快适应农村的工作生活环境,积极融入到基层干部群众中,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
“好干部是选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刘永富说,若要精密管理好50多万驻村干部,必须建立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
在第一书记等驻村干部管理方面,各地也制定了相应的制度或规定。例如,河北省委办公厅印发了《河北省精准脱贫驻村干部选派管理办法》,青海省的互助县探索建立“五个一”工作制度,在全县88个重点村设立落实制度晾晒台。
四川省已建立完善的召回撤换制度。对选派后不能胜任工作,群众不认可的干部及时召回。该制度设立以来,四川全省曾先后召回撤换了1062名第一书记,约占选派总数的10%。
而四川省贫困人口最多的达州市,更是自曝“家丑”,自我“动刀”,开展以出勤、作风、业绩等为重点内容的考核。2015年底,曾一次性召回调整241名综合排名靠后、履职不力的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占全市828名派驻干部总数的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