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为当代艺术创作的材料

2016-12-05李锋

雕塑 2016年4期
关键词:艺术创作材质当代艺术

李锋

玻璃艺术目前似乎还是玻璃专业艺术家圈内的玩意,在艺术界中还算不上普及,但近几年有两个重要的国际玻璃展,在艺术界掀起了不小的涟漪。

个是北京789白盒子当代艺术展《剥离·玻璃国际艺术展》。这个展主要是中央美院的几个当代的雕塑艺术家,像隋建国、展望、吴永平、卢征远等不是完全做玻璃的艺术家,和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学院艺术学校玻璃系主任Michael AllenRogers,他引荐国际团队来参展。国际策展人是Bert Van Loo,中方策展人是卢征远。这个展览非常匆忙,短短3、4个月的准备时间,匆忙邀请几个之前不熟悉玻璃专业的艺术家用玻璃这种材料去介入当代艺术,所做的只是种尝试。

这个尝试还是非常有意思的。例如隋建国老师的作品,完全不把玻璃剔透的感觉当成他要表述的东西。他选择黑色,不需要金灿灿的透亮,还只要个朦胧的面,也不需要其他的东西,非常简洁,他寻找记忆里的形态,把玻璃当成了种媒介,颠覆传统的玻璃媒介概念。也就是说,隋的作品从视觉上来说,不定是要用玻璃才能体现,用其他的材料也能体现。但他只是感兴趣用玻璃去尝试想要表达东西能否符合创作要求,他不是站在玻璃角度在做创作,而是在创作中用到玻璃这种材料。另外,展望老师是想完全用玻璃特性来表现他的作品,由于玻璃的技术上存在定障碍,他反过来用其他的材料来模仿玻璃的东西。这两件作品对待玻璃的创作概念,仅仅作为当代艺术的种材质,与玻璃艺术有些相悖不契合,但确实很有意思。

另一个就是“透器·透气——2014杭州国际当代玻璃艺术展”,得到中国美术学院从院长到玻璃专业师生的全力支持,包括从行动到精神上的全方位支持。来自中国、澳大利亚、美国、德国、法国等近30位艺术家参加,有趣的事除了国内外的玻璃艺术家外,还有中国美院油画艺术家院长许江、雕塑艺术家杨奇瑞、陈汉,连著名建筑师王澍也参加了这个展览,个跨领域艺术家的展览,办得非常成功,不但对国内玻璃艺术产生很大的推动,对学院玻璃专业的教学推动也很大。对比近年中国美院玻璃专业的毕业生作品较以往学生的作品,如今的学生无论是思路上、技术上、观念上,还有他们的制作工艺中,的确有着很大进步。

展览的成果归结于此,让大家更加深入去明白玻璃的特性和表现力,了解玻璃是种既在当代艺术语境里可以完美呈现材料特性的可能性,又能区别于其他的创作材料。透过展览,推动公众更多了解玻璃这种材质的可能性,影响更多人从观念上去体味、欣赏和思考玻璃艺术,吸引更多的艺术家运用玻璃这种材质去体会,去创作。

玻璃艺术的特征是什么?玻璃的结构、特征,玻璃的制造方法,玻璃材料与其他艺术创作材料之间的差异,是每个创作者必须首先需要了解的。在自然学科里,玻璃更多是被看成种状态,是物质的固态、液态、气态之外的第4种状态,玻璃没有固定的熔点,只有个软化的温度范围,内部仍保持液态的固态物质。玻璃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及氧化铝,氧化钙、氧化钠、氧化钾等,这虽然和玻璃艺术创作关系不大,但是要充分挖掘出玻璃材质的可能性还是很有了解的必要。

在艺术创作中,用的最多的创作手段是玻璃的铸造法和吹制法,铸造用的玻璃更多是称为“琉璃”的铅玻璃,铅玻璃具有更好的光折射和高温流动性。但是玻璃区别于其他材料,比较特别的地方是透明、光的剔透,同时它本身的艺术处理包含处理的形态、色彩,表面以及内部表现形态、透明与不透明,整个处理能力成为审美很重要的种方式。还有,玻璃不单单是处理形体本身这么简单,还要解决形体内部的东西,因你能看到内部的东西,也可以透过内部向外看,能立足玻璃内部向外看也是玻璃最大的特点。所以说,它比其他材料的审美结构要复杂多变。玻璃的个外部形态,当你从里面向外看,这个外形就变成个空间结构了,而不是

个实在的区域性的东西,呈现的视觉体验是完全不同的,这也正是玻璃的最迷人之处。捷克玻璃艺术家李宾斯基称玻璃是光的容器,非常贴切形象。其实再小的玻璃艺术作品都是个空域呈现,可以是你的任何意象。

对材料足够的熟识,是能够将玻璃这种材料特性能完美地体现出来的第步。中央美院当代玻璃艺术中心的任务就是把玻璃这种材料运用到艺术创作中去,玻璃这种材料的特性不是你能想象就能做到的,玻璃有它独特的存在,需要去发现。玻璃的特点包括材料的剔透性、技术层面塑造的复杂性,这两个特性都很重要。

玻璃材质艺术运用的特点:技术审美和审美的技术性,也可以是通俗的两句话,怎么做和怎么看。完美的技术可以带来超级的美感,审美模式的转换又可以感知技术的精湛。技术性审美本身要求有娴熟技艺,还有

方面就是要求对材料足够的熟识,能界定创作出来的形态怎么样,怎么样才能将玻璃这种材料特性能完美地体现出来,一个是意象,一个是技艺。

《剥离·玻璃国际艺术展》筹备工作短短3、4个月,艺术家对玻璃材质的理解其实是很概念的,仅仅把自己的意念附加于玻璃上创作些作品,这样的好处在于可以完全无视玻璃的制作方法,只关注作品的最后呈现。当然,参展国外艺术家本来就是玻璃艺术家,国内参展的几乎都是当代雕塑艺术家,因此展出的作品有种反差在里面,而这反差也就是特别有意思的地方。有时候观念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不是说你对材料熟识到什么样的程度才能做这个东西,这是对我们是有启发的。展览让其他艺术家或普通民众看到玻璃呈现的另外个面,另外种技术,另外种视觉审美区别的东西,呈现出来让大家知道:玻璃可以这样去欣赏,玻璃可以做出这些东西来。

在国内,虽然玻璃艺术已经开展十几年了,但还是有很多推广的必要,让所有艺术家都可以了解,接触,可以去创作,而不仅仅是在玻璃艺术家领域内的创作。只有当玻璃回归为艺术创作的一种材料时,玻璃艺术的普及才能真正成为可能。早在中国汉代时期,玻璃铸造技术已很完善、完美,但这项传统并没有在现代玻璃艺术家技法里面体现出差异。目前看到的,更多是国外艺术家经常运用的些技巧,很显然的模仿迹象。现在国内大多的玻璃教学模式,是些教师从国外学习带回来的,在艺术品创作上所采用的技术,技巧,包括吹制、灯工、铸造,都沿用了西方的专业模式。这里面或存在些困难,当然,可以借鉴国外的技巧来表现你的观点和思想。但反过来说,如果缺乏很强的技术或观念的支持,其实内心会流露出自信不足的面。这或许是目前国内部分玻璃艺术家或用玻璃进行创作的当代艺术家们所要面对且需克服的问题。

猜你喜欢

艺术创作材质当代艺术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中国当代艺术研究
当代艺术拓展城市文化新“绿洲”
刚柔并济
浅析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马路奇遇记
克里夫兰当代艺术三年展论坛
材质放大镜电光闪耀亮片
外套之材质对比战
针织衫之材质对比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