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特有植物厚壳红瘤果茶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2016-12-04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贵阳550001

种子 2016年8期
关键词:果茶心土生根

, , , , , , (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贵阳 550001)

·应用技术·

贵州特有植物厚壳红瘤果茶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戴晓勇,袁丛军,林泽信,杨冰,王莲辉,谢涛,姜霞
(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贵阳 550001)

通过起垄搭建塑料薄膜小拱棚,上部搭建遮阴网能获取厚壳红瘤果茶较好的扦插效果,对比试验表明:不同扦插基质比较,黄心土+珍珠岩、黄心土扦插效果较好而河沙较差,扦插成活率分别为83%、78%和63%;不同枝条年龄扦插效果差异显著,1、2、3年生枝条扦插成活率分别为76%、64%、0%。不同α萘乙酸浓度处理扦插成活率分别为67%、69%、70%、65%,方差分析表明,几种浓度和浸泡时间对扦插的成活率和发叶量都没有显著影响,但通过α萘乙酸浸泡可以促进生根量。

厚壳红瘤果茶; 扦插繁殖; 基质; 枝条年龄;α萘乙酸; 成活率

厚壳红瘤果茶(CamelliarubituberculataChang)为山茶科山茶属瘤果茶组植物,为常绿灌木至小乔木,为贵州特有的极其狭限分布的物种[1-2],目前发现总的分布面积约47 hm2,生长在石灰岩山地,特别是自然分布于石灰岩山地的石旮旯环境。因其开花红色,花冠较大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同时其果实同普通油茶一样,是很好的木本食用油料。

由于厚壳红瘤果茶分布区域极为狭窄,所以针对厚壳红瘤果茶方面的研究很少且不系统。邹天才[3]把其列为濒危物种;刘海燕等[4]提及对其进行栽培繁殖试验,但并未有获得成功的具体报道;邓忠志等[5]对其群落特征做了初步研究,并进行了种子繁育试验,扦插成活率为47%;周丽等[6]对其果实特征和种子萌发特性做了初步研究,除此之外对厚壳红瘤果茶方面的深入研究未见报道。

因厚壳红瘤果茶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但因其种群数量有限,种子结实量不大,成本相对较高,为此笔者做了厚壳红瘤果茶的扦插繁殖试验。

1 试验条件

1.1 试验地气候条件

试验地设在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苗圃地内,地理位置106°43′25″E,26°37′16″N,海拔1 120 m,属于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兼有高原性和季风性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为15.3 ℃,年极端最高温度为35.1 ℃,年极端最低温度为-7.3 ℃,其中,最热的7月下旬平均气温为24 ℃,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为4.6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年平均总降水量为1 129.5 mm,年平均阴天日数为235.1 d,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 148.3 h,年降雪日数少,平均仅为11.3 d。

1.2 试验基本情况

本次试验扦插基质主要采用了黄心土、黄心土+珍珠岩、河沙、种植土。

第1次扦插试验时间是2013年4月,试验基质为种植土,采用起垄作床,垄高20 cm,宽100 cm。第2次扦插时间为2013年10月初,试验基质分别为黄心土、黄心土+珍珠岩、河沙,采用起垄作床搭小拱棚,床宽10 m,拱棚高40 cm,小拱棚用塑料薄膜覆盖,上面200 cm高处水平搭遮阴网。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 料

试验材料采集于兴仁县田湾乡新寨村的厚壳红瘤果茶接穗,当天采集后用湿毛巾覆盖带回处理后立即扦插。

扦插穗条处理:扦插穗条根据不同的实验设计要求把穗条截取成8~10 cm长度的插穗,1年生枝条去掉所有的叶片,保留顶芽即可。2、3年生枝条的叶片仅留最上部1片。一般插穗按插入土面2/3,保留露出土面1/3,土面外保留2个芽为宜(1个在土面上,1个刚好和土面齐平)。

表1 试验对比设计统计

处理类别 不同基质 不同枝条年龄 不同α萘乙酸浓度(mg/L) 不同浸泡时间(h) ABC1年生2年生3年生50100150ck26ck重复数33310101010101010101010样本量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扦插穗条1年生1年生1年生1年生2年生3年生1、2年生1、2年生1、2年生1、2年生1、2年生1、2年生1、2年生扦插基质ABCA、CA、CA、C河沙河沙河沙河沙河沙河沙河沙

注:A:黄心土;B:黄心土+珍珠岩;C:河沙。

2.2 方 法

2013年10月初扦插,主要是按不同基质、不同枝条年龄、不同浓度(50,100,150 mg/L,ck为不做任何处理)的α萘乙酸处理等措施进行对比试验,每个对比处理分3个重复,于第2年5月统计插穗的存活率和发根量、发叶量。生根同时又发叶的穗条即为成活,生根量按根长大于0.5 cm即为1条根,发叶量按扦插后新发叶片数量统计,试验设计见表1。

2.3 数据测定

成活率是以生根发叶为标准进行统计。发根量和发叶量是按发出根的数量和发出叶的数量分不同对比进行统计。

2.4 数据分析

测定数据全部用Excel软件和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第1次扦插试验时间是2013年4月,由于温度低,雨水多,穗条腐烂均为未成活,第2次扦插时间是2013年10月初,采取起垄作床搭小拱棚保温,上部遮阴,扦插成活率在70%以上。根据第2次扦插试验设计结果分析如下。

3.1 不同基质对扦插成活率、生根量、发叶量的影响

基质是影响扦插成活率的因素之一,本试验采用的3种基质扦插的成活率、生根量和发叶量各不相同(见表2),黄心土+珍珠岩、黄心土和河沙的扦插成活率均值分别为83%、78%和63%;黄心土+珍珠岩、黄心土和河沙的生根量均值分别为7.3条、7.8条和2.8条;黄心土+珍珠岩、黄心土和河沙的发叶量均值分别为4.8片、4.8片和2.7片。

方差分析表明(见表3),不同扦插基质间的成活率、生根量、发叶量具有显著差异(显著水平0.007、0.050、0.014<0.05),多重比较表明,黄心土和黄心土+珍珠岩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但河沙和上述二者之间差异显著,即以黄心土+珍珠岩、黄心土扦插效果为最好。

表2 不同基质扦插测定指标均值

项目成活率(%)生根量(条)发叶量(片)河沙632.82.7黄心土+珍珠岩837.34.8黄心土787.84.8

表3 不同扦插基质成活率、生根量、发叶量方差分析

项 目平方和df均方F显著性组间650.0002325.00013.0000.007成活率组内150.000625.000总数800.0008组间45.236222.6185.1130.050生根量组内26.54064.423总数71.7768组间8.96224.4819.3790.014发叶量组内2.86760.478总数11.8298

3.2 不同插穗年龄的扦插成活率、生根量、发叶量分析

在扦插穗条年龄对比试验中,采用1年生枝、2年生枝和3年生枝进行对比试验,扦插基质都为河沙。试验结果(见表4)表明,扦插1年生、2年生和3年生穗条成活率分别为72%、64%和0;扦插1年生、2年生和3年生穗条生根量均值为3.3条、3.0条和0条;扦插1年生、2年生和3年生穗条发叶量均值为2.7片、2.7片和0片。

表4 不同枝条年龄扦插测定指标均值

项目成活率(%)生根量(条)发叶量(片)1年生枝723.32.72年生枝643.02.73年生枝000

表7 不同扦插浓度和浸泡时间成活率方差分析

源Ⅲ型平方和df均方FSig.校正模型885.440a7126.4911.2190.340截距100631.3681100631.368969.4540.000浓度103.910334.6370.3340.801浸泡时间660.9172330.4593.1840.064浓度×浸泡时间125.524262.7620.6050.556误差1972.24019103.802总计126972.36027校正的总计2857.68026

注:a表示R方=0.310(调整R方=0.056)。

表8 不同扦插浓度和浸泡时间生根量方差分析

源Ⅲ型平方和df均方FSig.校正模型8.865a71.2664.3110.005截距218.6321218.632744.2690.000浓度2.00330.6682.2720.113浸泡时间6.89423.44711.7350.000浓度×浸泡时间0.32020.1600.5440.589误差5.581190.294总计283.30027校正的总计14.44726

注:a表示R方=0.614(调整R方=0.471)。

表9 不同扦插浓度和浸泡时间发叶量方差分析

源Ⅲ型平方和df均方FSig.校正模型2.074a70.2962.0450.102截距161.7411161.7411116.1310.000浓度0.22730.0760.5210.673浸泡时间0.27520.1370.9480.405浓度×浸泡时间0.83520.4172.8800.081误差2.753190.145总计209.29027校正的总计4.82726

注:a表示R=0.430(调整R=0.220)。

表5 不同枝条年龄扦插成活率、生根量、发叶量方差分析

项 目平方和df均方F显著性组间12782.81626391.40869.4070.000成活率组内2486.3322792.086总数15269.14829组间27.323213.66126.3300.000生根量组内14.009270.519总数41.33229组间20.467210.23457.4880.000发叶量组内4.806270.178总数25.27429

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穗条年龄间的扦插成活率、生根量和发叶量有显著差异(sig=0.000<0.05),1、2年生的穗条扦插成活率较好,3年生枝条扦插成活率极差(见表5)。

3.3 不同处理浓度和浸泡时间对扦插成活率、生根量、发叶量的影响

激素处理通常能有效地提高植物的生根和扦插成活率,根据大多数植物扦插生根的适应浓度范围,本试验采用了50,100,150 mg/L 3种浓度进行扦插处理对比试验,基质为河沙。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α萘乙酸(50,100,150 mg/L、ck)处理穗条的扦插成活率分别为67%,69%,70%,65%;处理穗条的生根量均值为3.1,3.5,3.2,2.9条;处理穗条的发叶量均值为2.9,2.9,2.7,2.6片(见表6);不同浸泡时间处理穗条的成活率为63%,63%,73%;处理穗条的生根量均值为3,2.7,3.7条;处理穗条的发叶量均值为2.6,2.7,2.9片(见表6)。

方差分析表明,浓度和浸泡时间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即浸泡时间、浓度以及浸泡时间和浓度的交互作用的显著度分别为0.064,0.801,0.556都大于0.05),不同浓度之间的扦插成活率、生根量、发叶量都没有显著差异,不同浸泡时间扦插成活率、发叶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生根量有显著差异(见表7、表8、表9)。

4 结果讨论

4.1试验结果表明,厚壳红瘤果茶是一个扦插繁殖较容易的树种,于秋季通过搭建塑料拱棚增温,上部遮阴防灼伤是其扦插繁殖的好方式。上述扦插方式在很多常绿植物扦插繁殖中都得到了验证[7-10],其原因是通过起垄能够防止土壤过多积水,用塑料薄膜搭拱棚能把蒸发的水分回流到土壤使土壤保湿,同时提高拱棚内温度,上部搭建遮阴棚又可以防止温度过高而使插穗产生灼伤,从而促使插穗生根。

表6 不同(α萘乙酸)浓度、浸泡时间扦插测定指标均值

浓度(mg/L) 浸泡时间(h) 50100150ck蘸一下2h6h成活率(%)67697065636373生根量3.13.53.22.932.73.7发叶量2.92.92.72.62.62.72.9

4.2扦插穗条选当年生枝条扦插效果最好,所以在剪取穗条时尽量剪取1至2年生穗条,既可保护树体,促进萌发,同时节约成本。

4.3通过使用α萘乙酸浸泡穗条,虽然对提高扦插成活率不显著,但能显著促进生根。

4.4通过不同基质扦插试验表明,扦插基质用黄心土(黄心土+珍珠岩)效果好,当年10月扦插于翌年5月已完全正常生根发叶,于6月便可给扦插苗施肥。所以按此扦插育苗方法直接进行大田扦插作业,可以节约扦插育苗成本。

[1]郑万均,傅立国.中国植物志(第49(3)卷)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2]李永康,蓝开敏.贵州植物志(第5卷 2—10)[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8.

[3]邹天才.贵州特有种子植物种质资源与利用评价研究[J].林业科学,2001,37(5):46-57.

[4]刘海燕,邹天才,周洪英,等.贵州20种乡土园林植物的原生境状况及栽培繁殖试验[J].种子,2011,30(6):29-33.

[5]邓忠志,潘德权,刘正本,等.贵州省厚壳红瘤果茶初步研究[J].贵州林业科技,2011,39(5):39-42.

[6]周丽,王苑,张应祝,等.厚壳红瘤果茶果实特征与种子萌发特性[J].北方园艺,2015(2):34-37.

[7]耿玉敏.闽鄂山茶扦插繁殖技术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5,32(4):127-129.

[8]张建忠,姚小华,任华东,等.香樟扦插繁殖试验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6,19(5):665-668.

[9]戴晓勇,任朝辉,林泽信,等.篦子三尖杉的扦插繁殖研究[J].种子,2013,32(7):123-125.

[10]欧阳志勤,苏文华,李秀华,等.稀有植物云南金钱槭的扦插繁殖技术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06,35(2):27-30.

Study on the Cuttings Propagation Technology ofCamelliarubituberculataChang

DAIXiaoyong,YUANCongjun,LINZexin,YANGBing,WANGLianhui,XIETao,JIANGXia

2016-04-03

贵州石漠化区厚壳红瘤果茶资源利用技术研究(编号:黔科合SY字[2012]3028号);贵州石漠化区生态经济型植被恢复模式构建技术研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编号:201004033)子课题)。

戴晓勇(1971—),男,贵州桐梓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资源生态方面的研究;E-mail:dxy5198@163.com。

10.16590/j.cnki.1001-4705.2016.08.124

S 792.99

A

1001-4705(2016)08-0124-04

猜你喜欢

果茶心土生根
洮河流过生根的岩石(外二章)
灶心土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红皮糙果茶研究进展
半红树植物水黄皮的不同基质育苗试验
国外的微水洗车模式如何在本地“生根”
大力提升我国果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农村果茶产业化发展途径探索
温暖在严寒深处生根
LAviva乐维饮冰果茶全线上市
灶心土治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