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中的“意外”

2016-12-03焦爱峰

江西教育C 2016年10期
关键词:意外失败者错误

焦爱峰

小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是一个从肤浅、表面的感性认知到理解、运用的理性认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某些行为和理解是下意识的表现。作为教师,面对课堂教学中的种种“不和谐”反应和表现出的“意外”,应该从一个教育者的角度去审视。

一、有“意外”方显真实

对于课堂教学的评价,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解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对课堂教学真实性也有不同的想法。一堂课从始至终教师引经据典、如痴如醉地流利讲解,问题一个接一个,学生对答如流,答案一针见血,整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滴水不漏,看似高潮迭起却又波澜不惊,最后学生获得知识,这就是一堂好课。这样“真实”的课堂,学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教师的指引下机械地记忆,学生的思维创造力被无情扼杀,失去了活力和灵性,整个课堂只停留在表面。

课堂因生命而精彩,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从发展的角度来说,犯错误是学生特有的“权利”。新课程倡导的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主与探究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方面。我们鼓励学生在自主思考、自主探究中获取知识,获得体验,亲身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在探究中反映出学生真实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问题由教师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意外”的出错应该是“意料之中”的事,要允许学生出错,摈弃课堂中的虚假浮华,讲究求真务实,如此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意外”之外的价值

爱因斯坦说:“在科学上,每一条道路都应该走一走。发现一条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对于科学的一大贡献。我们的科学史,只写某人某人取得成功,在成功者之前探索道路的,发现‘此路不通’的失败者统统不写,这是很不公平的。”对于学生来说,出错符合一个正常人的认知规律,而课堂上学生出现的错误,不同的教师采取的态度也截然不同。有大声呵斥的,有置之不理的,也有仔细剖析的,等等。笔者认为“差错是珍珠”(华应龙语)。正如《易经》中所讲,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无咎”。“无咎”不是说没错,而是说错了没关系。课堂学习也应该如此。

在新课程资源观中,学生的经验、感受、见解、智慧、问题、困惑、错误等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在动态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将学生的错误当成一种资源加以研究和利用,让学生在错误中成长,在错误中形成知识与技能。学生一旦有了错误,教师要留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找到错误的源头,然后对症下药。通过对错误的分析和整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也属于“再认识”的过程。其他同学也能在此基础上“引以为戒”,真正体现出“吃一堑长一智”的效果。

三、用“意外”演绎精彩

学生出现的“意外”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应从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出发,从知识生成的角度对这些资源加以分析和利用。我们评价一堂课是否为好课,重要的方面就是教师对课堂中的“意外”处理方式的考量。作为教师要针对不同原因的错误,灵活纠正学生错误,引导他们从“错误”走向“正确”。繁重的解题训练,使得很多学生遇到错误常有“失败者”的心态,受挫后一蹶不振,教师应该更多地从学生学习心理出发,分析其产生错误的原因,在明白错误、通晓错误的过程中改正错误,实现由“失败者”向“成功者”的转变。当学生出现错误,教师引导学生去辨析和修正,让他们在分析、辩驳中明理,在争论中内化知识。如在教学“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时,出示题目:

从甲地到乙地,一辆客车要4小时,一辆货车为5小时,客车的速度比货车快百分之几?

笔者没有评价两种方法正确与否,而是让他们分别讲出自己的思路,并指出出现错误的原因,对于第一种解法让学生说说计算的实际意义。在对比中学生明白“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关键在弄清是哪两个数量相比较,解决上面类型的题目时要看清数量的性质,才能正确解答,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也都将这种解题思路运用得轻松自如。

出现“意外”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必然伴随的现象之一。对于课堂中似是而非、学生不易察觉的错误,教师决不能直接告诉正确的做法,那样会难以触及问题的实质,更容易抑制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教师引导学生从错误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这样错误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习,课堂教学才会更生动。

课堂教学中“意外”经常发生,对于这样的“意外”不是每个教师都能抓住,我们要给学生创造“意外”的机会,进而善待学生的错误,关注学生的错误,利用学生的错误。从错误中获取知识,让课堂因“意外”而精彩。

猜你喜欢

意外失败者错误
在错误中成长
菲律宾年底“意外”加入亚投行
“意外”服药被轻判李宗伟“五一”复出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可爱的错误等
胜利者与失败者
成功者对失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