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
2016-12-03简芳芳
简芳芳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书香气自华。”如今,阅读已成为全世界大力倡导的生活方式。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孩子从小爱上阅读,逐渐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呢?
一、营造课外阅读氛围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要让学生爱上阅读首先要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学校不但在公共活动区域设置了开放书架,还在每个班的教室外设有走廊书架。哪怕是在课间玩耍的时候,喧闹的校园里和走廊上也能见到一些孩子捧着书,或低头伏案,或席地而坐,或倚墙站立,静静地享受阅读。教师也总会将这当作一道美丽的风景,抓拍下来传到校园网上和班级群里,这是对学生无声的赞许。教室里就更不用说了,每个班级都配备了班级书柜,还在教室的后墙上设有开放书架,方便孩子们随时取阅。经常在家长会上,通过请家长做典型发言,播放“书香校园”宣传片和各项活动剪影等,让家长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逛书店,在家与孩子一起阅读。孩子们沉浸在这样浓厚的书香氛围里,顷刻间便缩短了与书的距离。
二、保证课外阅读时间
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为了保证孩子们充足的阅读时间,学校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入手,严格控制家庭作业的时间,要求家庭作业务必做到少而精。另外,每周二的上午第一节课固定为全校的经典诵读课,要求低中高三个年级段的学生分别诵读《三字经》《千字文》《论语》。每周三则是全校读书日,要求每个孩子下午一进校园就开始静静阅读。在学生的居家阅读方面,充分利用班级家长群,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个家长负责。家长对本组孩子每天的居家阅读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这样多措并举,让课外阅读真正落到实处。
三、汇聚课外阅读资源
新《课程标准》要求,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让学生有足够数量的好书读便成为了关键所在。要求每个班级书柜里的藏书不得少于200本,书的质量由班主任把关。也就是说每个孩子每学期要带3~5本好书来充实书柜,给同学们借阅。所以每个学期,通过家校沟通平台将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目发给家长,让家长在为孩子选购书籍的时候有一个大概的参考。除了交几本书籍充实班级书柜和书架,还建议孩子们平常在书包里也放上一两本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可以自主阅读,也可以推荐给同学阅读。
四、进行课外阅读指导
课外阅读的资源十分丰富,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很多教师觉得课外阅读指导难以把握,让人不知从何处下手。其实,课外阅读指导完全可以“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平常的语文课上,教师对精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进行品读指导,要求学生在精彩之处或感受深刻的地方做上批注,摘抄和背诵好词好句,在略读课文时指导学生如何略读、跳读和浏览,整体把握文意……日积月累,孩子们自然会运用语文课上习得的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教师要做的则是监督和鼓励。为了养成孩子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每两个星期会对班上学生课外阅读的《采蜜本》进行检查和评比,内容包括课外好词好句的积累,读一本好书后的感受,好书推荐的理由等多个方面。这样一直坚持,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孩子们便能逐渐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学校每学期开展至少一次的课外阅读指导活动,更是具体而明确地为孩子们的课外阅读方法指明了方向,也为教师们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五、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读书的时间、阅读的资源、阅读的方法,还得孩子们自己主动读书,爱上读书才行,阅读的成就感无疑使是学生爱上阅读最大的动力。因此,学校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例如开展“经典诵读考级”活动,每个年级按照古诗文的背诵数量确定学生等级,达到8级则被评为“班级诵读小博士”,有班级奖励;达到9级则被评为“年级诵读小博士”,有年级奖励;达到10级则被评为“校级诵读小博士”,全校隆重表彰。同时,通过开展课前两分钟展示、讲故事比赛、读书沙龙、辩论会、手抄报比赛等多种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励他们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书香少年”“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的量化评比更是让学生、教师、家长都积极地投入到有关课外阅读的各项活动中来,形成了全员阅读的良好氛围。
总之,广泛的课外阅读不但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令其一生受益。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既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更离不开学校的重视。只有多效并举,持之以恒,才能让书香溢满孩子们的童年,让书香陪伴孩子们一路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