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会计信息化管理策略研究
2016-12-03胡友明胡培靖
胡友明+胡培靖
摘 要: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和数据存储形式,触发了财务管理模式和企业战略决策的创新,从战略的高度前瞻性地构建高效的信息化框架,强化网络安全风险防范,确保数据安全,提高信息综合利用水平,是会计信息化管理的目标和关键策略。
关键词:会计 信息化 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0-141-02
互联网、移动通讯、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催动了网络时代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加速了会计信息融入信息社会的步伐,会计信息化正朝着规范化、智能化、互联化、社会化方向高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但也面临着信息安全、内部控制、电子档案管理等新的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克服挑战,提高会计信息化水平,笔者提出以下管理策略。
一、提高战略意识,优化构建整体框架
2006年国务院印发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9年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2013年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在国家引导推动下,我国的会计事业经历了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企业顺应经济技术发展趋势和资本市场发展要求,广泛采用基于业务管理需要的ERP集成软件,实现了财务业务一体化,提高了企业管控和决策能力。但由于知识产权保护、数据采集标准不一、存储与转出格式不同,各家软件不能相互兼容,很多企业出现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办公自动化系统(OA)等系统之间的数据不能自然对接,无法有效提供跨部门、跨系统的综合性信息。
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核心子系统,产生了企业70%以上的信息。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和国家信息化的基础和有机组成部分。在全球性竞争日益激烈,信息化作为市场核心竞争力的背景下,企业必须高瞻远瞩,以国际化的战略思维重视信息化工作,综合考虑企业内部各信息化系统的构建和协调发展,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效率低下和会计信息孤岛现象的发生,把会计信息化纳入企业管理信息化整体建设之中,与国家信息化紧密结合,统筹规划,执行国家标准和统一的数据接口,实行基础数据采集标准化、规范化,提高信息的通用性、开放性、精确性和稳定性,实现各软件系统数据自动对接、安全流畅地交换数据,努力做到数出一门,资源共享,提高数据深加工与再利用水平,从而提高会计信息化管理水平和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二、实施安全策略,强化内部控制
当今的社会已进入了一个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时代,伴随着新技术、新载体的大量采用,企业普遍使用了高度集成化及网络化的分布式的系统结构,提高了会计信息采集、整理效率和数据传输反馈的速度。同时,会计信息化系统通过对企业内外各个机构、部门的信息接口转换,广泛接收、发送财务和非财务指标的信息,实时交换数据,相互获取信息,会计信息系统已逐步成为开放的系统。由于会计信息系统的分布式、对外开放性以及可以远程处理的特点,系统的统一性和可控性大大降低,更容易受到来自黑客、恶意软件、病毒木马、钓鱼网站等的攻击,必须从技术和制度方面创新,才能确保网络和信息的安全。
1.实施运行安全技术策略。首先,实施安全技术控制。不能用普通办公电脑替代服务器,必须购置会计专用服务器,并加设防火墙和路由器,利用访问控制技术、数据加密技术、隧道技术等,建立综合的多层立体安全体系,从而限制外界对会计专用网络应用系统服务器和会计数据库系统的非法访问,有效防止外部入侵。其次,运行系统安全策略。运用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会计软件系统的安全策略,制定合理的用户账号、权限和密码,进行网络资源访问授权和身份认证,从而保障会计数据的安全。再次,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检测。安装正版杀毒软件和系统检测工具,如360杀毒和安全卫士等软件,对会计信息化系统进行实时保护,实时预警网络攻击和欺诈行为,及时有效地清除潜在的病毒,提高网络失窃密检测预警能力和网络有害信息监测能力;及时在线修补系统安全漏洞并进行软件升级,防患于未然,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安全性。
2.强化系统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建章立制。按“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制定计算机病毒科学预防、软件开发维护、硬件管理维护、机构和人员的组织、资源信息管理等一系列控制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其次,严格执行授权和批准控制制度。系统管理员主要负责硬、软件系统的管理维护和用户权限、网络资源的分配;操作员应严格按照被授权限操作,不得越权接触系统;系统程序员不得越权进行业务作业。通过明确系统管理员、操作员和程序员各自的岗位职责,界定合理的权限范围,从而避免分工交叉或误操作给信息化系统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风险。再次,建立安全稽核和内部审计制度。在信息化系统中植入基于业务流程的财务监控机制,重视业务流程中“关键岗位”和“关键点”的控制和稽查,定期或不定期对会计核算的组织控制、系统维护控制、系统安全控制和操作控制等环节进行审计,对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安全状况做出客观评价,提出完善措施和应急预案。
三、完善档案管理,提高使用效率
1.高度重视会计档案工作。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是保证会计档案工作开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需要,提供与档案管理要求相适应的库房,配置档案管理必须的电脑、空调、抽湿机、除尘等基本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配备专职或兼职会计档案人员。建立会计档案移交、归档、保管、调阅和销毁制度。严格按制度规定,执行按权限调阅,履行必要的审批手续,规范会计档案的调阅,定期销毁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减轻库房管理的压力。
2.做好会计档案日常工作。实行纸质、电子档案同步存档,提高档案保险系数。根据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电子文档资料应准备双份即采用“AB”备份法进行数据备份存档,尽量存储在光电介质上,少用磁介质。实行远离磁场、异地存储,注意防潮、防尘等,以便在系统被破坏时,能紧急响应、快速重构和快速恢复。为解决隔代数据兼容、日后查询和故障恢复需要,必须将会计软件不同版本及系统软件同时存档,并标明备份的数据所对应的会计软件版本和系统软件。也可辅助将序时的会计凭证、总账、明细账导出,在Excel或Access中保存归档,方便日后直接调阅、查询。建立会计资料索引体系,保证会计资料的线索性和相互关联性。在电子资料中,应当含有相关纸质资料的索引信息;在纸质资料索引中,也应当包含相关电子资料的索引信息,从而实现电子资料和纸质资料的互查,保证会计资料作为证据和轨迹的留存价值。
四、加快软件研发,培养复合型人才
1.加大软件研发力度。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大数据的运用,云技术日臻完善,移动智能商务的普及,会计信息化系统数据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资源高度共享,借助互联网接入服务,在最短的时间内广泛地搜集到企业内外相关信息数据进行决策变为可能。使用者已不满足于传统会计定期披露的静态的事后的财务信息,而是更需要高度实时地动态地与企业相关的综合信息,迫切地需要会计信息化软件进行功能拓展和完善。国家应积极扶持和引导软件公司,开发出集业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战略管理系统为一体的新型信息化系统,以便财政、税务、审计、投资者等不同的使用者更加便捷地挖掘使用企业相关信息,从而节约资源、增进社会效益。
2.多渠道培养复合型人才。在网络时代,新技术、新观念将贯穿于经济活动全过程,面对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在职会计人员要不断地坚持岗位自学,密切关注与会计专业相关的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进一步拓宽视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便适应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创新会计人员后续教育模式,利用开放的网络平台和高校教学资源的优势,积极推进远程教育,分层次地对现有在职会计人员进行后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信息化理论水平。加强系统内和行业间的学习交流,深入实践,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招收高校优秀毕业生,高薪引进急需的复合型人才,多渠道培养人才,壮大会计队伍,从而加快会计信息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李文宁,周雯珺.基于云计算的在线会计实务服务模式设计与构建研究[J].财政监督,2015(8)
[2] 程平,万家盛.大数据时代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云平台的构建及应用[J].商业会计,2015(15)
(作者单位:胡友明,安徽省驷马山引江工程管理处 安徽马鞍山 238251;胡培靖,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计算机)学院 江苏徐州 221116)
(作者简介:胡友明,安徽省驷马山引江工程管理处高级会计师,主要从事水利行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水利部基建财务专家、安徽省综合评标专家、安徽省水利会计学会理事。)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