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安徽宏村建筑中“传统建筑与文化”引发的思考
2016-12-03彭赟
摘要:以古村落宏村为例,分析了宏村的规划与建筑之美。整个村落布局似“牛”宅居栋宇鳞次、庭院相贯、雕饰如画。宏村的规划与建筑不仅是人们对物质的需求,更是满足人们对精神的需求,数载的古建筑已是凝固的文化,其中蕴藏的人文文化和环境风水学的文化遗产如何保护和利用,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宏村;规划;徽派建筑;文化保护
宏村是位于安徽黟县东北部的一个小村庄,村落面积19.11公顷,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公元1131年),至今800余年。它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常常云蒸霞蔚,时而如泼墨重彩,恰似山水长卷,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整个村落水系环绕,水流依墙委婉而动,使它有着水一样的灵性;村内依水而建保留完好的明清古民居,使其成为徽派建筑村落中最有魅力的村落,成为徽派建筑村落的代表,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一、村落规划
宏村是中国古代依据仿生学建造,具有独特造型的“牛型村落”。始祖汪九是唐初越国公后裔。村子始建于宋代,其规划由一个名叫胡重娘的女子设计,该女子是西递古村一风水先生之女,嫁给了宏村一个祖先的族长,该女子运用了自己的才智,借助在京城身居要职的丈夫的力量,才有了完美的宏村……村内有着数百户粉墙青瓦的古民居群,特别是精雕细镂的承志堂、敬修堂;森严的上元厅、南湖书院;街道两旁古朴的店铺;充满诗意且碧绿如镜的月沼,以及碧波荡漾的南湖……如此美景构成了完美的艺术整体,带给我们悠久历史所留下的深远的文化底蕴。
整个村落的“牛”型结构被誉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一大奇迹。巍峨的雷岗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如庞大的牛躯。以村西北一溪凿圳绕屋过户,九曲十弯的水渠,聚村中天然泉水汇合聚成一口半月形的池塘,整个形如牛肠和牛胃,其半月形池塘又名“月沼”。人们又在绕村的溪河上先后架起四座桥梁,作为牛腿。这种别出心裁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方便,更创造了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
宏村依山傍水而建,村后以青山为屏障,地势较高,可挡北面来风,既无山洪暴发冲击的危机,又有仰视山色泉声的乐趣。
二、村落建筑
宏村背倚秀美青山,清流抱村穿户,数百栋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静静屹立。它吸引人的地方还在于它的民居建筑,宏村民居被称“高墙深院小窗户”,是徽派建筑的典型。
徽派建筑的主要特点就是青砖黛瓦马头墙。其中有讲究的房子布满木雕、砖雕、石雕,代表了身份、荣耀,马头墙本身则是为了防火,天井则是在下雨时蓄水应急,通风、透气、采光。高大奇伟的马头墙灰白的屋壁被时间图画出斑驳的线条,更有了凝重、沉静的效果;还有祠堂、书院和牌坊。走进民居,砖雕、石雕、木雕装饰满眼皆是,门罩、天井、花园、漏窗、房梁、屏风、家具,都在无声的展示着精心的设计和精美的工艺。
宏村现有明清建筑138座,粉墙青瓦,巷门幽深。建筑的马头墙高低错落,真是“高高低低马头墙,黑白分明瓦与墙”的典型徽派建筑。若没有马头墙,徽派建筑的风韵会顿失光彩。村中有几处规模较大的民居,分别是承志堂、东贤堂、三立堂、南湖书院等,都是大门森严,古朴宽敞,精雕细镂。
宏村古建筑中的汪定贵宅承志堂,被誉为“古民居建筑博物馆”。是皖南古民居中规模宏大,设施齐全,布局合理,三雕精湛的代表作。进门就可以看到水缸,它主观上讲是聚财,客观上是作为消防池。房门即莲花门至上而下由眉板、胸板、腰板、群板组成,为了通风、透气、采光,胸板采用了镂空雕,腰板采用的是浅浮雕或深浮雕,群板则用平板。这里就像徽派木雕工艺陈列馆,尽是木雕镂空门窗。前厅横梁上的“宴官图”,充分表现了主人虽地位不高,但追求功名利禄、向往达官贵人的生活。几百年的银杏树雕的是琴棋书画,以及茶余饭后的活动。梁上雕的人物都是往前倾的,这叫高浮雕。高浮雕比深浮雕更进一步,好处在于让人从下向上央视的时候形成准确的透视。中门上方护楼板上的立柱调着“渔樵耕读”,南北财神,斗拱上是“三国演义”,边门上方的“商”字图案,全都层次丰富,人物繁复而生动。
在宏村,石雕多体现于祠堂和牌坊。砖雕都体现在大门口,明清时期的建筑大门口都有门镂式面罩,有的大门两侧砌有八字墙,人们在这些地方精雕细琢,使原本无生命的青砖一块一块活了起来,有着人物,鱼虫,山水,都是镂空雕刻。木雕题材也十分广泛,无所不有。
三、村落的保护与利用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宏村,尤其是古建筑水乡如诗如画的美景,每年都吸引无数的游客和艺术专业的学生。因此,保护与利用宏村的生态与人文资源尤为重要。
大量的游客观光旅游,对环境的破坏,对部分古建筑的保护不利。每年大量学生写生,颜料水等对周边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当地居民为赚钱,不惜拆卸其他尚未列入遗产保护的古村落上的雕刻。
应采取有效的保护原则和措施。保护古村落水系建筑景观的原真性,要控制对自然水质的污染。保持人文文化背景,承传淳朴的民风,保持传统的民俗。并建立保护专项小组,制订古村落建筑的分级保护措施,收集记录周边散失的遗迹和资料。与周边古村落联合,控制对古建筑上雕刻的拆卸与买卖,共同保护原生态的建筑与文化。
四、结语
在徽州有数不尽的高墙深院,在宏村穿巷走弄总是与水相伴,印刻在老建筑上的沧桑和水系是历史最好的见证。
宏村这座传统古村落历经风雨沧桑,是徽派建筑古村落的完美代表。宏村的规划、街道形式、建筑和装饰以及房屋与广泛的水系相结合的“牛”形规划布局,被中外专家认为是“将科学与诗意完美结合、建筑与环境珠联璧合的典范”,是人类古老文明的见证。
但如何深层的保护和利用古村落宏村的自然与人工天然为一体的水系生态环境的文化景观以及隐藏在其背景下的人文文化和环境风水学的空间设计,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允鉌.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2]丁俊清.中国居住文化[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
[3]汪森强.水脉宏村[J].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
[4]武旭峰.发现之旅——深入黄山的背后寻找徽州[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彭赟,女,硕士,重庆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