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用雏鸭的培育技术
2016-12-03王晓艳
王晓艳
中图分类号:S834.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16)04-0019-02
1 饮水
雏鸭出壳后第一次饮水叫“开饮”。开饮通常在雏鸭绒毛较干、能够站立和行走时进行,时间大约在雏鸭出壳后24~26h。雏鸭一边饮水,一边嬉戏,雏鸭受到水的刺激后,生理机能处于兴奋状态,促进新陈代谢,促使胎粪的排泄,有利于“开食”和生长发育。给雏鸭开饮可使用较浅的圆盘或方盘,盘中盛放约lcm深的水,水温在15~20℃为宜。将雏鸭放入盘中,自由饮水和冲洗绒毛。待雏鸭在盘中饮水、嬉戏3~5min后,将它提起放入围栏内,让其自由理毛。第一次饮水通常加入0.02%土霉素,以抑制雏鸭肠道内有害病原菌繁殖,促进雏鸭健康。开饮后可自由饮水。
2 喂料
2.1 开食 第一次给雏鸭喂食叫“开食”。雏鸭饲养过程中,适时开食非常重要。“开食”过早,一些体弱的雏鸭活动能力差,本身无吃食要求,往往被吃食好的雏鸭挤压而受伤,影响今后“开食”;而“开食”过迟,因不能及时补充雏鸭所需的营养,致使雏鸭因养分消耗过多、疲劳过度而成“老口”,降低雏鸭的消化吸收能力,造成雏鸭难养,成活率也低。雏鸭开食一般放在开饮后进行。现代集约化饲养中,为节约时间与人力,开食与开饮通常同时进行,但通常建议开饮后3h开食。给雏鸭开食时要注意雏鸭的消化生理特点。雏鸭出壳后消化器官发育还不健全,消化系统还没有受到饲料的刺激和锻炼,消化器官肌肉还不强健,贮存和消化饲料的能力都较差,所以开食一定要选用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饲料。传统喂法是用焖热的大米饭或碎米饭,或用蒸熟的小米、碎玉米、碎小麦粒。食物往往较为单一。应提倡用配合饲料制成颗粒料直接开食,最好用破碎的颗粒料,更有利于雏鸭的生长发育和提高成活率,现在大型鸭场多使用雏鸭料开食。饲料撒放要均匀,面积要足够大,以保证每个雏鸭都能吃到充足的饲料。对体质弱小的鸭,要耐心诱食,必要时可捉出来隔离饲养或人工喂食。
2.2 喂料 在第一周内,雏鸭相对生长速度最快,应为雏鸭提供充足的饲料和饮水,让其自由采食和饮水。这一时期提倡少食多餐。料槽内不能断料,但饲料也不宜过多,避免饲料发生霉变。如果饲料发生腐败或被粪便等脏物污染,应及时铲除并更换。雏鸭每日饲喂次数可根据雏鸭生长发育状况进行适当调整。考察雏鸭生长发育的方法很多,其较为实用易行的是根据雏鸭外形变化来判别。如果育雏期前3~5d雏鸭颈部开始出现食管膨大,腹部开始下垂,尾部开始上翘,说明雏鸭的饲喂和生长发育良好。否则,就说明雏鸭饲喂不好,应及时查明原因,加以纠正。
3 育雏密度
饲养密度是否恰当,与雏鸭发育和充分利用鸭舍有很大关系。饲养密度过大,舍内空气污浊潮湿,影响雏鸭生长,严重时雏鸭容易发生挤压而受伤,而饲养密度过小,单位面积上雏鸭饲养数减少,鸭舍利用率低,成本高,生产上不经济,不宜采用。饲养密度一般根据鸭日龄大小、饲养方式、饲养条件、品种、季节等进行调整,不同日龄、不同饲养条件的雏鸭饲养密度如表1。
4 开青和加腥
“开青”即开始喂给青绿饲料。饲养量少的养鸭户为了节约维生素添加剂的支出,往往采用补充青料的办法弥补维生素的不足。青料一般在雏鸭“开食”后3~4d喂给。雏鸭可吃的青料种类很多,如各种水草、青菜、苦荬菜等。一般单独饲喂经切碎的青料,也可拌喂,以单独喂给好,以免雏鸭先挑食青料,影响精饲料采食量。
俗话说:“鹅要青,鸭要腥”,要及时给雏鸭“加腥”。所谓“加腥”,是指给雏鸭加喂动物性蛋白质饲料。雏鸭生长速度很快,需要大量的蛋白质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动物性蛋白质饲料的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组成较好,易被雏鸭消化吸收。此外,动物性蛋白质饲料矿物质含量也很丰富,适口性好,雏鸭十分爱吃。常用的动物性蛋白质饲料除鱼粉外,通常还包括蚕蛹、鱼虾、蚯蚓、螺蛳、河蚌等。在饲喂这类动物性蛋白质饲料时一定要注意保持饲料新鲜,不能选用腐败变质的,以免雏鸭食后引发消化道疾病。一般在5日龄左右就可加腥,先以黄鳝、泥鳅为主,日龄稍大些以小鱼、螺蛳和蛆为主。给雏鸭加腥通常每天2次,开始时每100只雏鸭每天可喂l50~250g,以后随雏鸭的生长可逐渐加大饲喂量。在河蚌丰富的地区,不宜给雏鸭饲喂过量河蚌,时间也不宜过长,以防发生维生素缺乏。
5 饲喂次数及饲喂量
10日龄内的雏鸭每昼夜饲喂5~6次,白天喂4次,晚上1~2次;11~20日龄白天喂3次,夜晚喂1~2次;20日龄后,白天喂3次,夜晚喂1次。如果是放牧饲养,则应视觅食情况而定。放牧地野生饲料多,中餐可以不喂,晚餐可以少喂,早晨放牧前适当补点精料即可。若没有专门雏鸭料,则每1000只雏鸭第1天喂2.5kg的夹生饭;第2天喂5kg碎米,第3天喂7.5kg配合饲料。以后每天增加2.5kg,直到50日龄为止。到达50日龄时,每1000只鸭,每天消耗配合饲料125kg(每只125g)。以后维持这一水平。
6 及时分群
雏鸭分群是提高成活率的重要一环。雏鸭在“开饮”前,根据出雏的早晚和强弱进行第一次分群。笼养雏鸭,将弱雏放在笼的上层、温度较高的地方;平养则根据保温形式来进行,强雏放在近门口的育雏室,弱雏放在一幢鸭舍中温度最高处;第二次分群是在“开食”以后,一般吃料后3d左右,可逐只检查,将吃食少或不吃食雏鸭放在一起饲养,适当增加饲喂次数,比其他雏鸭的环境温度提高1~2℃。同时,查看是否有疾病,对有病的个体要对症采取措施,如将病雏分开饲养或淘汰。再是根据雏鸭各阶段的体重和羽毛生长情况分群,各品种都有自己的标准和生长发育规律,各阶段可以抽称5%~10%的雏鸭体重,结合羽毛生长情况,未达到标准要适当增加饲喂量,超标准的要适当扣除部分饲料。
7 卫生管理
随着雏鸭的日龄增大,粪便不断增多,极易污染垫料。在污秽、潮湿的环境下,雏鸭的绒毛易沾潮、弄脏,病原微生物也容易繁殖。因此,必须及时清除粪便,勤换垫草,保持舍内干燥清洁。喂料用具每次喂饲后清洗干净,晒干后备用。保持饮水卫生。育雏舍周围的环境也要经常打扫,四周的排水沟必须畅通,以保持干燥、清洁、卫生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