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严谨细致 构筑起事业的风帆

2016-12-03胡庆军

名家名作 2016年5期
关键词:山西省观测工作者

胡庆军

严谨细致 构筑起事业的风帆

胡庆军

宋美卿参与学术报告会

题记:很多时候,梦想,源于对这份职业的“着魔”, 源于对工作的严谨细致。

很多人说梦有多远,路就有多远。面对人生的道路,可能很多人会彷徨或者动摇,梦想的路该如何走?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她用坚韧和汗水,多年如一日,在地震预测预报这个世界难题领域,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以自主创新的成功经验,谱写了一幅不断创新、屡创功绩的秀丽画卷。

听别人说话时安静认真,讲起话条理分明;很多和她打过交道的人,都被她谦虚温和,思维严谨的作风所感染,听她讲起那些平凡的故事,会处处感受到一名科学工作者求真、求实、求新的治学精神。严谨细致,是深埋在她心底的骄傲和荣光,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她已在地震预报领域奋战了20多个年头。从走出大学校门的青春少女到山西省地震局预报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从一名普通的科研人员到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学科管理组副组长、山西省地震局科技委委员、山西省地震局预报评审委员会委员,从风华

正茂到秀发染白,她的脚步始终不停歇——跋涉,攀登,突破……她用责任、激情和智慧认识着地震的孕育、发生,探寻着地震发生前的蛛丝马迹,地震监测预报学深深地根植在她心底,成为她一生的不懈追求。

第10次亚洲大洋洲地球科学协会年会与会专家合影

她就是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山西省地震局预报中心副主任宋美卿。出生于1968年的宋美卿,是山西忻州人, 1988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校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同年进入山西省地震局太原基准台从事地震观测、水氡观测、大震速报等基础工作,开展与地震观测相关的科学研究。1994年任山西省地震局太原基准台测震室副主任,主要从事测震、遥测台网观测兼业务管理,与全体观测人员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深挖自身潜力,推动测震室工作稳步提高,观测质量由过去全国评比二十几名进入全国前几名。其中遥测台网3次获得全国第一、1次全国第二,测震观测综合评比曾排名全国第三;763观测连续三年进入全国三甲;近震速报连续五年排名全省第一。2002年以来, 调往山西省地震局预报中心,开始从事地震预

测预报工作,负责区域地震前兆异常核实、跟踪以及预测预报科学研究。异常核实工作在全国质量评比中多次名列前茅。2013年被评为山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山西省“十佳”中青年优秀科技工作者。不久前,获得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天公恶作剧,翻手变炎凉。海运三山动,江高数尺缰.震雷惊失弛,漏雨苦多状。不虏填沟壑,真成老更狂。” 宋代陆文圭的这首《地震诗》描述了地震及地震后人们的悲伤。也许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吧,没事的时候,宋美卿习惯把这首诗写在纸上。她说,在地震预报仍未攻克前,还无法预知灾难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降临,作为地震科技工作者,只有在现有的科学研究基础上,不放过任何一丝异常变化,时刻警醒自己,用细致、严谨的工作才能对得起那些信任的目光。

“在岗就要爱岗,爱岗就要敬业”。这是宋美卿的工作理念。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的那一天起,她就把工作作为奉献社会的平台,把事业看成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她经常对同事说,地震工作者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不能有丝毫懈怠。地震目录就像医生诊断病人前所拥有的病例,病例越完整,对后续诊断指导越有价值;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山西省地震局积累了大量的地震目录基础数据,但由于观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1981~2012年纸介质观测报告格式混乱、内容不完整,为取得山西地区较为完整且精度较高的地震目录,她和男同志一样深入基层台站带领、组织人员历时近一年,梳理了几十万条的原始记录卡片,反复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校对、核实,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准确。首次整理出一套内容完整、格式统一、便于检索的山西省地震观测报告电子版数据库,为研究山西区域地球物理场、地震动力学研究、震害防御等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基础数据。在此基础上,采用国际通用的定位方法对1981~2012年山西地区中小地震重新进行了精确定位,构建了到目前为止最为完整、精度较高的山西区域地震目录,首次获得了山西地震带构造盆地的深部图像。从纵观山西南北的地震剖面上可以看出,精定位前地震比较分散,精定位后,震源深度有显著的改善。发震层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变浅,能清晰分辨出若干断陷盆地、盆间隆起构造的位置。这对确定山西带不同段落的发震层

厚度、确定各盆地的主断陷边界断层与强震孕震构造的位置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信息。

宋美卿在美国地球物理年会秋季会议与相关专家交流

获取数据的日子是艰辛的,但宋美卿和同事们苦中求乐,几十年如一日,无论寒风酷暑,还是与亲人团聚的春节、中秋等节假日,从未间断,为三晋父老站好岗放好哨。“已经习惯了”,说起那些事情的时候宋美卿语气平静,“ 地震目前为止还是一门观测科学,良好的数据来源于干扰少、远离人群的测震和前兆监测站点,在远离城市数百公里的观测室抛家舍业,每天重复着同样枯燥的工作,能坚守下来,最关键还是耐得住寂寞”。

“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作为团队的旗手,宋美卿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不断推进山西孕震环境、深部速度结构,进一步提升地震预报的科学性和社会服务能力。根据山西数字地震台网31个台站和周边河北、河南、陕西、内蒙数字地震台网6个台站2009年2月至2011年11月记录的面波资料,她带领大家利用双台法测定了350条路径上周期8~75 s的基阶瑞利波相速度频散曲线。通过Ditmar&Yanovskaya方法反演得到33个周期分辨率为40~50 km的相速度分布图像。在此基础上,利用遗传算法反演得到山西地区每个网格节点下0~200 km不同深度处的横波速度分布,获得了到目前为止在山西地区面波分辨率较高的研究成果,为提高山西地

区地震定位精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宋美卿常说:成功在细节,苛求出质量。她多年如一日,兢兢业业,甘于奉献,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工作上。她以工作出彩为乐,以事业发展为荣。

宋美卿从事地震研究工作,在普通人看来深奥难懂,特别是受到众人的误解,认为研究地震没用。面对巨大的社会压力和超额的工作强度,她从不去和人争论什么,只是自己一个人默默承受,默默地在地震研究领域坚守前进,那些匆忙而疲倦的日子,让宋美卿感受到充实和满足。

进入地震部门不觉快三十年了,她从来没有停止过自己热爱的地震科学研究,在办公大楼关灯最晚的永远是她那一间,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取得的科研成果不胜枚举。在宋美卿的办公室里,整柜整柜的书籍外,摆放着一张行军床,在课题任务繁重或者遇到震情的时候,宋美卿经常工作到深夜,和衣躺一下,第二天继续战斗,为攻克一个个难题,不知度过多少个不眠之夜。跟她一起的年轻人常常感叹,虽然是两代人,但工作干劲远远比不上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当前,地震预报还是一个难题,地震预报的准确率还很低,但宋美卿坚信经过一代又一代地震人的不懈努力,地震预报难关终究可以攻克。在宋美卿和她的同事们的努力下,获得了中国科学院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地震局星火计划联合资助开展山西地区的深部结构的深入探讨,目前研究进展顺利,有望获得山西裂谷动力学形成机理及其深部孕震环境的新成果。

此外,由宋美卿自主研发的“山西地区震后地震趋势快速判定分析”系统,集成了山西有史料记载以来的地震资料、山西震例知识库和地震类型知识库。首次建立了基于GIS的山西地震趋势判定分析系统,确定了地震类型和发震断裂的智能化初判,实现了地震早期趋势判定意见的自动调用和并行传送,使得震后早期快速判定意见上报时间从几十分钟缩短为十分钟内。该项目成果已经在2012年以来山西及其邻区多次中等以上地震的震后趋势判定和应急演练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震后短短几分钟就可以为山西省地震局领导提供震区信息,为震后救灾与决策赢得了时间。该成果已推广应用到河北省地震局、陕西省地震局和辽宁省地震局。

选择了前进的方向,更需要的是持之以

恒的努力和不畏艰险的决心。在工作中,宋美卿倾注了自己全部精力,那些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也让她的步伐更加从容、更加坚定!

宋美卿长期从事地震波波形分析、地震活动性分析预测、地震精定位等研究,对所从事的工作充满热情,凭借着严谨科学的态度,极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在远震和近震波形识别、地震活动与未来趋势、中长期大震危险性预测、小震精定位位置与地震构造特征、震后趋势快速判定、数字地震学新参数、区域年度趋势预测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近年来,作为山西省地震局学术带头人,宋美卿研究员及时了解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注重加强对外学术交流。此外,近年她还与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杨英杰教授进行了山西地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方面的合作研究,为山西省地震预测预报工作的进一步提升奠定了基础。

有人说:她是一颗种子,走到哪里,就能在哪里生根发芽开花;她是一团火,干到哪里,就能把哪里的工作干得满堂红。在她的带领下,山西地震局预报中心的同志们用全部心血和汗水诠释了地震科技工作的宗旨。

尾曲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些年来,为了地震预报事业,为了心中那份追求,宋美卿默默地奉献着,牺牲了很多,也付出了很多,但她无怨无悔。

面对荣誉,宋美卿这样说:“这些年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我感受到创造的快乐和奉献的快乐,组织上给我这么高的荣誉,其实不是我个人的,是我们整个团队的,是所有地震科技工作者的。”

宋美卿简介:

宋美卿,女,1968年生,山西忻州人,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山西省地震局预报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学科管理组副组长、山西省地震局科技委委员、山西省地震局预报评审委员会委员。山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山西省“十佳”中青年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主持和主要参加中国地震局和山西省各类科研项目累计40余项。其中主持17项,包括中国地震局星火计划2项、山西省科技攻关和自然基金项目2项、中国地震局科研专项5项、山西省地震局科研项目8项。参加各类科研项目34项。自从事地震科学研究以来,累计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11篇(SCI期刊收录1篇),

2011年至今,分别参加了美国地球物理年会秋季会议(2011AGU Fall Meeting)、第33届欧洲地震学会(ESC)、第10次亚洲大洋洲地球科学协会年会(AOGS2013)、第15次欧洲地震工程会议与第34次欧洲地震学会会议。在广泛开展国际学术研讨的同时,其地震精定位、速度结构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猜你喜欢

山西省观测工作者
国外智能化对地观测卫星发展研究
关爱工作者之歌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山西省大气污染现状及其防治
山西省大气污染现状及其防治
山西省文联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
2018年18个值得观测的营销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