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应用
2016-12-02朱萍
朱萍
摘 要:新课改提倡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整合[1],其主要内涵是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并把这一工具运用到科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相互融合,为教学提供一个先进的教学环境,达到优化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 科学 课程整合
引言
本文着眼于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中的应用,立足于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整合[2],试图从作者本人的日常教学中,找到一些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般方法。
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都比较喜欢新鲜的刺激,特别是来自视觉、听觉等方面的。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上所带来的转变,正好满足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众所周知,如今三岁儿童都对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充满新鲜感,且有惊人的操作天赋,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抹杀和否定孩子的兴趣和天赋,而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它,让科学课堂更丰富、更生动。
一、动画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科学探索的前提,小学生的学习动力基本来自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能激发小学生的探索兴趣。
比如《水的变化》一课,我是这样做的。每生一台电脑,屏幕显示课题“水的变化?”。“你想知道水到底是怎么变化的吗?”老师适时地发问,“那么随便移动一下鼠标,它会告诉你该怎么做。”学生很好奇地移动一下鼠标,即现:“点击我,你就会明白一切。”孩子们如看侦探片,好奇心被激发出来。他们按鼠标的提示去做,会发现画面变了:北方寒冷的冬季,北风呼呼地刮着,大片大片的雪花纷纷飘下来,河里的水渐渐地结成了冰。孩子们被色彩鲜艳的动画深深吸引住了,此时屏幕中心出现一个“水”字并闪烁成“冰”字;此时又出现一个卡通人物不断招手:“想继续看,再点击我啊!”寒冬腊月过后,春天来临,气温逐步上升,天气开始转暖,河里的冰慢慢地融化了。屏幕中心 “冰”字又慢慢地变成了“水”字;如此这般切换,又到了夏季,地上的一小滩水,经过太阳的暴晒,变成丝丝的水气飘向天空。屏幕中心的“水”字,闪变成了“水蒸汽”三字;水蒸汽继续上升,越到高空,温度越低,遇见了冷空气,变成云,云和云相互碰撞,形成了雨。屏幕中心的 “水蒸汽”三字闪烁合成“云”字,再慢慢地变成“水”字。至此,完成了冰、水、水蒸汽的演变过程。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使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得到有机整合,不仅克服了条件的限制,将大自然带进了课堂,而且能让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大增。科学教师在备课中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能让静止的教材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数字科学模型[3]在科学课堂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同样的内容,不同的出示方式,得到的学习效果完全不同。科学课是培养学生能力、传授学生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阵地。特别是新课程的实施,我们不能只重视课堂上知识内容的传授,还应重视科学模型的建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如在教学《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一课中,可以制作有关相对运动的课件,前进中的车与车里的人和车外的树、山等,车内的人与车的运动是相对静止的,车内的人与车外的树和山是相对运动的。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学生来理解地球的自转。再用制作的模拟昼夜形成课件进行演示,使学生了解到是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昼夜的变化。最后用制作的模拟地球公转的课件来理解四季的形成,使学生知道是地球在自己不停自转的同时又绕着太阳公转,公转的轨道面(黄道面)与地球赤道面的交角为23°27,称为黄赤交角。如居住在北半球的人,当地球转到北极的地轴偏向太阳的时候,太阳的高度大,北半球就进入了夏天,当地球转到北极的地轴远离太阳的时候,太阳的高度小,北半球就进入了冬天。就这样通过模型的建立,让学生身临其境,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网络资源与科学课程的整合[4],拓宽了师生的科学视野
科学发展日新月异,作为小学科学教师也要与时俱进,要有广阔的知识面,对生物科学、天文科学、地理科学、生命科学、物理科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的学习要达到一定的深度,以帮助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还要对科学最新资讯及时地了解,让科学知识具有生命活力。教师可利用网络资源,方便快捷地获得科学知识和科学教学所需。比如:教师在讲五年级上册《种子发芽实验》一课时,在实验中学生发现,由于实验误差导致通过光照后,有的种子发芽快,有的种子发芽慢,为了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教师通过网上查找,得知这与种子的习性有关,不同种类的种子,有的种子发芽时,经过光照后发芽快,有的则相反。另外还得知,不同颜色的光线照射种子,发芽的快慢也不一样。通过网络学习,正确解答了学生的问题。
总之,信息技术以其色彩鲜艳的图像、动画、音像效果和灵活多变的特点深深吸引着学生,采用各式各样的多媒体技术,能使科学课的教学更形象生动,更富感染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有机整合,能使学生在整个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亲临其境,学生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地认识事物,符合思维发展特点,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同时,互联网资源的应用,不仅获得了教学所需的各类信息,还可以促进区域学习交流,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加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王继新.《信息化教育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第68页.
[2]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第167页.
[3] 王守恒.《教育教学新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第135页.
[4]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小学教学模式的变革》,现代教育技术网http://202.112.88.32/lunz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