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要译名,两岸三地讲究多

2016-12-02白文静章永来

环球时报 2016-12-02
关键词:译作音译外国人

本报特约记者 白文静 章永来

中国人忌讳“名不正,言不顺”,遇上新事物、新概念,总会尽可能把名字弄顺口。在人名翻译上,尤其是涉及名人、政要的姓名时,就更不必说了。近日,“特朗普”和“川普”的译名之争,让外国人名翻译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译名的规范相当重视,新华社下属的译名室成为外来人名、地名、机构名翻译的“定版者”,“音译为主、名从主人、约定俗成”的译名三原则也为国人所熟知。什么叫“音译为主”?就是原则上以发音来翻译外国人的名字,而不是沿袭过去曾用的意译。明代科学家徐光启曾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的老师、欧洲数学家克拉维乌斯的名字译成“丁氏”“丁先生”,因为此人的名字在拉丁文中是“钉子”之意。

如今执行音译时,外文以对方母语为准。如法国现任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就是按照法语发音规则翻译的,而不是像一些境外华文媒体那样,采用英语发音译成“贺兰德”“欧兰德”。现任西班牙首相玛利亚诺·拉霍伊·布雷,中间名按西班牙语发音译作“拉霍伊”,而非如一些境外华文媒体那样,按英语读音译成“拉杰瓦”。此外,音译时中文以普通话标准音为准,如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新华社译名室确认标准译名前,曾使用过香港“戴卓尔”的译名。后者系根据粤语发音音译的。

什么叫“名从主人”?就是倘若外国人自己有常用译名,则沿用对方的译法。比如加拿大现任国防部长石俊是印度裔加拿大人。如果按照音译法,应该译作“哈吉特·萨吉安”,但加拿大许多政治家因为选区内华裔很多,早已根据习惯自行起了汉语姓名,“石俊”的名字就是此人自己起的,自然只能客随主便。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长简蕙芝、温哥华市长罗品信、联邦国会贸易部长方慧兰的名字翻译“不合常规”,个中奥妙都在于此。

“约定俗成”的意思就是如果大家已经习惯某个“不合规矩”的译名,为避免混乱一般就尽量不去改动。比如鸦片战争时侵华英军司令、首任香港总督璞鼎查的译名,是清朝前期的贬抑性译法,但因为中文历史书上都这么写,就沿袭了下来。有趣的是,此人出任港督后曾给自己定下“砵甸乍”的汉语姓名。这个名字后来被用于命名香港的一条街道。许多不熟悉历史的人,往往以为璞鼎查和砵甸乍是两个人。

近年来,一些美国领导人的译名引发争议,如美国大使馆曾交涉,希望中方把“奥巴马”改作“欧巴马”。希拉里·克林顿,按照标准音译法,其名字应该译作“希拉蕊”,简称时应该用姓氏“克林顿”,但包括官方媒体也习惯简称她为“希拉里”。这就是“约定俗成”在起作用。

在3条译名原则中,“名从主人”这一条最为优先。前几天再度成为新闻人物的末任港督彭定康,其音译姓氏本来是“帕滕”。他成为港督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也这样称呼他,但后来他起了“彭定康”的官方译名,“名从主人”就一直沿用到现在。

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则,就是外国人名尽量避免译得像中国人,这和晚清以来的习惯相反,也和香港迄今的习惯不同。如现任英国首相特雷莎·梅,香港人译作“文翠珊”。相比之下,显然“新华社版”听上去“更像老外”。香港的音译主要根据粤语发音,且将姓氏放在前面(如“文翠珊”)。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夫妇,分别被香港人译为“贝理雅”和“彭雪玲”,不知内情的谁能看出他们是两口子?

台湾的译名较大陆更注重“名从主人”,并保留了让译名“像中国人姓名”的传统。如“欧巴马”在台湾地区一直使用。撒切尔夫人台湾译作“柴契尔”。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台湾译作“海珊”,香港译作“胡笙”。此外,台湾译名还经常省略尾音,以便看上去符合中国人姓名“一般两三个字”的习惯。如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大陆、香港的翻译版本一模一样,台湾版本却变成“艾森豪”,没了尾巴。

近年来,不规范的外国人名翻译屡见不鲜,按照一些专业人士的解释,出现这种“名实不符”现象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因为网络时代先入为主,译名室尚未规范就已被乱叫一气。也有的其实已着手规范,但外界理解不一或执行不一。还有的是因为译名室和媒体、公众对“约定俗成”认识有偏差。▲

猜你喜欢

译作音译外国人
外国人学汉字
what用法大搜索
关于译介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创新问题的思考
外国人
论外汉音译的意义关联
音译规范的韵律学视角探究
英汉外来借词(loan—words)互译
怎么跟外国人推荐《琅琊榜》?
英语中“吃”的表达方法
鲁迅音译的外国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