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市应用池塘循环流水生态养殖技术的探索与实践

2016-12-02吴小兰陈凌云王云娣

中国水产 2016年11期
关键词:水槽流水杭州市

文/吴小兰 陈凌云 王云娣

杭州市应用池塘循环流水生态养殖技术的探索与实践

文/吴小兰1陈凌云2王云娣2

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是池塘养殖与流水养鱼的技术集成,它将传统池塘“开放式散养”模式创新为新型的池塘内循环流水“生态圈养”模式,是将池塘养殖、设施渔业与流水养鱼综合集成的一项技术。

一、杭州市渔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瓶颈

杭州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水产养殖业是杭州市农业十大主导产业之一。据统计:2015年杭州市有淡水养殖总面积近35.6万亩(除水库面积),其中池塘养殖面积27.6万亩;养殖品种有30余种,养殖产量过万吨的有8种(养殖产量近占全年养殖总产量的84.3%)。因此,池塘养殖是杭州市渔业生产的主要方式,是实现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重要手段。虽然杭州的池塘养殖历史悠久,养殖水平较高,但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严重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

1.养殖空间趋减促动渔业转型升级

一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渔业生存和发展空间日益制约,养殖水域面积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二是 “五水共治”、“饮(备)用水源保护”等政策的开展,“温室甲鱼整治”、“网箱上岸”、“黑鱼退养关停”等活动全面推进,水产养殖面积减少,单位面积养殖容量下降。据调查,近年来全市水产(池塘)养殖面积年减少量在5000亩左右,水产养殖总产量年减少量近1万吨。因此,要在有限的空间推进杭州市现代渔业的发展,迫切要求改变传统养殖方式,推动渔业转型升级。

2.环境要求趋严倒逼渔业转型升级

一是受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污染,杭州市整体水环境和养殖区域周边水域环境污染加剧,污染事故多发、易发。二是养殖饲料配方和加工工艺有待进一步改进。目前,水产养殖主要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为主,有研究表明:投喂配合饲料养殖水产品,养殖对象对饲料氮的利用率普遍较低(仅20%~25%饲料蛋白质被消化吸收利用,而75%~80%的饲料氮以氨氮、残饵和粪便的形式存在水体中),造成浪费和水体污染。因此“五水共治”大背景倒逼着要提高渔业生产对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贡献率;同时,市场对质量安全水产品的客观需求也倒逼着渔业生产要不断加强与完善产品质量管理。

3.养殖风险加大要求渔业转型升级

一是极端灾害天气频发,杭州市渔民养殖风险逐年加大。二是受宏观形势影响,养殖生产成本上升,市场持续低迷,市场风险加剧,产业增效和渔民增收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在现有水平上进一步挖掘潜力,寻求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养殖业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继续引领渔民持续稳定增收,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型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的特点与优势

1.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的特点

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是池塘养殖与流水养鱼的技术集成,是将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在中国推广80∶20池塘养鱼模式的技术转型与升级,它将传统池塘“开放式散养”模式创新为新型的池塘内循环流水“生态圈养”模式,是将池塘养殖、设施渔业与流水养鱼综合集成的一项技术。该养殖模式是美国大豆出口协会与美国奥本大学共同研发的,于2013年由美国大豆出口协会率先在中国推广,同年在江苏省平望首次试验成功。目前,该技术经国内相关水产部门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短短的四年时间已在北京、天津、上海、山西、江苏和安徽等地推广应用。它通过小区域水槽“生态圈养”吃食性鱼类,水槽内配套推水增氧设备保持流水增氧,大区域水域调节水质,同时在水槽末端安装废物收集装置对鱼体排泄物及其它废物进行及时清理,结合合理配比系统内生物量、投入量和排放量,实现养殖增产增效、养殖废水零排放。

2.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的优势

实践证明,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是一种“不与粮争地”、“不与民争水”、“生态循环可持续”的环境友好型池塘养殖新模式、新技术。

相比传统的池塘养殖水产品,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具备以下优势:一是养殖尾(废)水零排放,对环境无压力,生态效益好;二是养殖单产高,产品品质好,养殖增产,渔民增效;三是实现室外工厂化养殖管理,全程监控,提高水产品安全性;四是节地、节水、节约劳动力,符合产业转型发展方向;五是技术先进,可复制可推广,投资适中,见效迅速,渔民接受程度高;六是有效收集养殖鱼类的排泄物和残存的饲料,根本上解决水产养殖水体富营养化和污染问题,且收集的鱼类粪便、残饵可用作有机生物肥料,实现废物循环利用。

三、杭州市池塘循环流水生态养殖技术的实践应用

为提升杭州市“五水共治”成效,探索渔业“转型升级”新途径,杭州市农业局协同相关区(县、市)渔业管理、技术推广等部门,于2013年底开始从事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与技术的探索与应用研究工作。至今累计6次组团赴江苏南京、安徽铜陵、上海松江等地考察美国大豆出口协会的池塘循环水养殖生产试验点,三次邀请该项技术研发人—美国奥本大学Jesse Chappell 博士和美国大豆出口协会水产技术经理周恩华来杭作专题技术培训班授课,两次组织相关渔业人员召开养殖现场会。在美国大豆出口协会水产技术专家的技术支持下,并于2015年成功在余杭、萧山、富阳和桐庐四个区、县(市)建立了四个池塘循环水养殖技术示范点,每个点上以30亩左右的池塘为一个示范单元,每单元分别建设3条长×宽×高为22米×5米×2米的养殖水槽。单条水槽只“圈养”一种“吃食性”鱼类(品种有青鱼、草鱼、杂交鱧、七星鲈鱼、加州鲈鱼、罗非鱼、杂交太阳鱼、中科3号鲫鱼等9个),整个示范单元内养殖水槽外的水域配套“散放”“滤食性”鲢鳙鱼以及“杂食性”鲫鱼等。

经过2015年的实践,四个示范点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养殖水产品亩产量分别为:1.38吨、1.72吨、0.54吨、0.62吨;亩产值分别为2.64万元、3.09万元、2.32万元、1.60万元;亩利润分别为0.94万元、1.03万元、1.37万元、1.09万元。在整个养殖过程中,示范单元的水体保持循环利用,实现养殖尾(废)水零排放;同时,相比没有建设水槽的对照塘,水体中的总氮平均下降41.5%,总磷平均下降23.65%,溶解氧平均上升58.54%,养殖单元内整体水质明显提升,生态效益明显。

2016年,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应用在杭州市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居省内领先地位。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建成并运行的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示范点10个、养殖水槽36条,计划到年底将建成池塘内循环养殖示范点20个、养殖水槽102条。2016年3月,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黄志平局长曾到余杭区示范养殖现场调研与指导工作,并充分肯定了该养殖模式的实施效果。据了解,杭州累计接待前来考察学习的同仁1600多人次,该项工作已受到各级领导和省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随着池塘循环流水养殖这项生态实用新技术在本市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必将为提升杭州市“五水共治”农业水环境治理成效、促进渔业“转型升级”提供积极的作用。

四、杭州市推进池塘循环流水生态养殖技术的举措与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

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作为水产养殖设施化、集约化、现代化技术集成,是一项新技术,是一个新理念,要推广与发展,需要示范、引导和扶持。因此,杭州市各级渔业行政管理、技术推广和科研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需要加强沟通、协作,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与协作组;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强化推进机制,落实职责任务。从组织领导上确保该项技术与模式的推广与发展。

2.完善政策保障

围绕渔业转型升级和生态循环渔业发展要求,把“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与技术”列入各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主推模式和技术。加大对池塘内循环养殖基础设施建设、现代信息(智慧)技术等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把杭州市财政支农资金——菜篮子水产基地建设项目资金转为“池塘循环流水养鱼设施建设”的项目配套资金。同时争取中央、省级渔业产业发展各类项目与扶持资金向该项目倾斜。建议设立专项发展资金,并完善绩效考核,强化政策支持实效。

3.强化推广应用

建立多层次示范基地,召开现场会,总结、完善并推广该项技术与模式,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从业者养殖技能。制定相关标准(规范、规程),加大标准(规范、规程)的推广应用和宣贯力度,提升实施效果。通过上下联动,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充分利用网络、报刊等媒体,加强政策技术、典型经验宣传,合力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切实发挥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在推进渔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建设和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重要作用。

4.加强创新驱动

池塘循环流水养鱼产业将成为水产养殖业发展新的增长点,该项技术的成熟和产业化,将从根本上解决伴随传统水产养殖业同时出现耗能、费水、占地以及富营养水质等难题。池塘内循环流水养鱼技术与模式出现,颠覆了传统池塘水产养殖理念,可谓是一个不小的技术创新。这一创新促进了不同技术的融合、设施装备的发展和养殖产业升级。这是水产养殖业中创新驱动的生动写照。这项新技术在实践应用中,肯定还会不断完善,不断进步,不断发展。因此,我们还要协调各方力量,以项目、技术成果、新产品等带动发展,逐步建立包括从基础研究、设备研发、产业化示范、规模化应用、国际交流等完整的内循环流水养鱼技术创新与实践应用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支持技术创新,鼓励实践应用,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发展,不断驱动水产养殖产业的转型与升级,为杭州市渔业成功转型作出贡献。

作者单位:1.杭州市农业局 2.杭州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猜你喜欢

水槽流水杭州市
可升降折叠的饮水机水槽
流水
为什么水槽管要做成弯曲状
风景如画的杭州市卖鱼桥小学
《杭州市行道树修剪技术规范》编制的必要性探讨
流水有心
要挑好水槽,就看这里了!
厨房水槽设计
杭州市城乡协调发展的薄弱环节与深化举措
杭州市赴阿坝州开展交流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