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前麦苗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2016-12-02
冬前麦苗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近年来,由于玉米秸秆还田和小麦播种、施肥等技术不到位,常常造成部分麦田出现黄苗、旺长和缺苗断垄等现象,如不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难以形成冬前壮苗,将影响明年小麦的产量,严重的可造成越冬死苗。因此,要根据麦苗生长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促进麦苗转化升级,为小麦丰产丰收打好基础。
1.黄苗。主要发生在秸秆还田的麦田,表现在麦田中出现点片的黄苗,面积小的不到1平方米,面积大的几平方米,其形状也不规则。产生原因是播种时秸秆还田时秸秆粉碎过长,或旋地质量不好,土壤与秸秆混合不均匀,部分区域秸秆过多,秸秆与麦苗争氮,麦苗得不到足够的氮素营养造成。或因抢墒播种,土壤墒情不足,秸秆与麦苗争水分造成。
应对措施:对于以上黄苗的麦田,抓紧追施速效氮肥,每667平方米施碳酸氢铵30~40千克或尿素10~15千克,追肥后及时浇水,此次浇水可结合冬水同时进行,浇水后及时镇压划锄,保湿保墒。并用1%的尿素水溶液喷施黄苗2次,每次间隔7天左右,以促进小麦黄苗的尽快恢复。
2.旺苗。主要是播种时间早、播种量过大造成。一般是9月底至10月上旬播种的麦田,每667平方米播种量15~20千克,有的甚至更多。小麦分蘖后出现了麦苗拥挤、徒长,过早封垄,个体生长细弱,如过冬前温度偏高有可能造成小麦幼穗开始分化,造成小麦越冬死苗。即使造不成越冬死苗,但年后麦苗也不旺不壮,不利于小麦高产。
应对措施:一是早中耕切断部分根系。对于具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应及时早深中耕,在小麦行间深锄6~8厘米,切断部分根系,减少小麦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以控制地上部分生长。二是晚浇越冬水。对于抢墒播种的干旱麦田,只要麦苗不是缺水发黄,就应推迟浇越冬水时间。浇水过早可加速麦苗生长和分蘖,加重小麦旺长。麦田冬灌时间一般掌握在小雪前后,日平均气温8~7℃开始,5~4℃结束。田间标准以“夜冻昼消”为宜。三是踩压或镇压。对于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可根据情况适时进行人工踩压,通过踩压使麦苗受到一定的伤害,暂时延缓小麦叶片和叶鞘生长,控制分蘖过多增长,同时可以破碎坷粒,弥合裂缝,保温保墒,促进根系发育。也可用石磙或机械,在晴好天气的上午10时以后无霜冻时镇压。镇压次数视苗情而定,密播旺苗麦田踩压或镇压1~2遍即可。镇压时应注意顺一个方向,不可反复镇压。
3.缺苗断垄。由于整地或播种质量差,造成部分麦田缺苗断垄。小麦出苗后以麦行内10厘米以上没有苗为缺苗,16厘米以上没有苗为断垄。部分农民群众对缺苗断垄不予重视,总以为通过小麦分蘖可以弥补少量的缺苗断垄,事实难以弥补。
应对措施:对于缺苗断垄的,要及早补种或移栽。补种或移栽要选择与本地块相同的品种,先在20℃温水浸泡3~5小时,捞出后保持湿润,进行催芽,待种子开始萌动时,用小锄或开沟器开沟补种,墒情差时顺沟少量浇水,种后盖土踏实。来不及补种和补种后仍有缺苗的地块,可在小麦分蘖期选用重播苗或密播苗进行移栽,也可以选择临近地块的同一品种壮苗进行移栽,补全补匀。移栽的深度以“上不埋心,下不露白”为宜,移栽后及时浇水和松土。冬前移栽的时间最迟不能晚于小雪,以利于小麦缓苗和越冬。
(周丙伟山东省宁津县农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