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分析
2016-12-02何计蓉花海燕
何计蓉,高 辉,花海燕
(成都理工大学 商学院,成都 610059)
经济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分析
何计蓉,高 辉,花海燕
(成都理工大学 商学院,成都 610059)
考试作弊不仅损害了考试结果的公正性,还助长了社会的不诚信之风。从经济学博弈论的角度对大学生考试作弊与监考者之间进行收益-成本分析;通过调查分析表明,任课教师在上课认真程度和考试的难易上都与作弊相关;同时还与监考老师的考场严厉程度相关;与大学生专业偏好相关。最后,针对考试内容和方法、监考老师的职责以及专业导论或职业规划教育等方面提出防止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一些建议。
大学生;作弊;博弈论;统计分析
一、引言
2012年1月12日,全国学联驻会执行主席、广西大学学生会主席孙某在该校某门学科的期末测试中使用手机作弊,被监考老师当场发现。这一消息的发出再次将高校考试作弊现象推到了风口浪尖上。长久以来,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在各大高校普遍存在。从期中、期末考试,到各类英语、计算机过级考试,作弊现象如影随形。考试作弊不仅会损害考试结果的公平性,还会破坏社会的诚信体系,助长社会的不诚信之风。其危害之大,无法估量。鉴于考试作弊造成的巨大不良影响,教育部屡次下达通知,要求各大高校严格整治学校的作弊歪风。然而,作弊现象屡禁不止。
为了更好地解决愈演愈烈的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国内外学者从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法律和经济学角度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其中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博弈论分析和成本—收益分析。张玲玲[1](2005)、张淑军和傅书勇[2](2007)、曹麒麟,胡小东,张宾[3](2008)、黄蓓[4](2009)、贺文龙[5](2010)、张旭平[6](2011)、刘丽英[11](2014)、李恒祥,李一鸣和李姗姗[13](2016)等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张富花,支天云[7](2006)、宋志慧,张锦,李景[8](2011)、张得心[9](2011)、陈媛媛[10](2011)、刘飞,胡屹[12](2015)等用经济学的成本—收益法对考试作弊现象成因进行了分析。
已有的研究都对大学生作弊现象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博弈论研究,但是大多停留在理论分析阶段,缺乏对博弈结果的数据证明。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进行了博弈论分析,同时利用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分析对博弈结果进行了验证,旨在找到影响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根本原因,并为高校整治考试作弊歪风提供对策建议。
二、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博弈分析
(一)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博弈分析
1.博弈的假设条件
(1) 作弊学生和监考教师都是理性的,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2) 博弈规则是既定的、公开的、透明的,师生双方的策略及其在不同策略下的支付函数是一种公共知识,即双方行为选择是一个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3) 只要监考教师认真监考学生作弊就能被发现,若学生作弊未被监考教师发现,则一定被督导组发现。
(5) 监考老师严于监考的概率为P1,作弊者作弊的概率为P2。
2.博弈模型的支付矩阵
表1 作弊者与监考老师的支付矩阵
均衡分析如下:
(二)博弈结果分析
1.作弊者角度分析作弊因素
2.从监考者角度分析作弊因素
为了证明博弈分析的正确性,下面将通过对成都高校大学生的考试作弊调查问卷结果所进行的统计学分析进行验证。
三、实证分析
(一)调查情况
本调查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调查范围主要为成都二本高校和三本高校的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211学校和985高校未进行),此次调查发放调查问卷250份,实际收回248份,有效调查问卷244份,回收率达100%,有效率达97.6%。在有效调查问卷中男生占42.6%,女生占57.4%。年龄分布为18岁以下占4.1%,19岁~20岁的占52.2%,21岁~23岁的占43.0%,24岁以上的占0.4%。收集的数据用SPSS 19.0软件进行录入与处理,然后对数据分别进行相关分析。
(二)聚类分析
用聚类的思想,通过样本或变量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似性,根据研究样本的年龄、性别、所读年级等19个观测指标,具体找出了老师监考对防止大学生作弊的作用、学校为遏制学生作弊现象做过努力程度、作弊科目的授课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作弊科目的授课老师上课的认真程度及作弊科目的考核难度(5个)这些能够度量样本之间的相似程度的统计量,以这些统计量为依据,把不同相似程度的样本聚合为三类。目的在于探究大学生在上述5个统计量下不同群体的对变量的认知现状。
(1)作弊科目的授课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作弊科目的授课老师上课的认真程度及作弊科目的考核难度的聚类分析,将聚类结果进一步做OLAP分析(见表2)。
表2 OLAP(1)分析表
注:资源来源根据《2014年大学生考试作弊问卷调查》统计得出
从上面的OLAP立方体表2可以看出:第一类中,人数占全部样本的约90%,他们集中认为作弊科目的授课老师上课认真,但大部分同学不想学习。作弊科目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一般严格。作弊科目的考核难度适中,可以在课本上找到一些答案。第二类中,人数约占统计人数的9%,他们则普遍认为作弊科目的授课老师上课不管讲课效率,只完成教学任务。作弊科目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很低。作弊科目的考核难度适中,可以在课本上找到一些答案。第三类中,人数仅占样本的1%,他们认为作弊科目的授课老师上课认真负责,同学课堂参与度高。作弊科目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很低。作弊科目的考核难度适中,可以在课本上找到一些答案。
(2)监考老师对作弊的作用与学校为遏制学生作弊的努力的聚类分析,将聚类结果进一步做OLAP分析(见表3)。
表3 OLAP分析表
注:资源来源根据《2014年大学生考试作弊问卷调查》统计得出。
从上面的OLAP立方体表3可以得出,在第一类学生集群,约占57.8%-61.6%的大学生认为老师监考对作弊的作用一般,部分老师不是很严格。而较为普遍认为学校为遏制学生作弊现象做过一些努力,但效果不明显。第二类,约占11.9%-22.1%的大学生认为学校老师监考对防止大学生作弊一般,部分老师不是很严格,学校做过遏制学生作弊的努力且作弊情况减少。第三类,20%-26.5%的学生认为老师监考对防止学生考试作弊作用非常大,老师都很严格,且认为学校为遏制大学生考试作弊做过努力,且作弊情况减少。
(三)数据变量之间相关性分析
本节以Pearson极差相关性探讨大学生作弊行为与老师监考对防止大学生作弊的作用、学校为遏制学生作弊现象所做努力程度、作弊科目的授课老师上课认真程度等的相关关系。
(1)学校、老师与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关系分析(见表4)。
表4 学校 、老师与作弊倾向行为相关性列表
注:资源来源根据《2014年大学生考试作弊问卷调查》统计得出。
从上表4可以看出,大学生作弊与老师监考对作弊的作用呈现极弱负相关,这也意味着,大学生作弊与老师监考严格没有显著的关系;大学生作弊倾向与学校为遏制考试作弊努力程度呈现极弱负相关,这也就是说,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与学校为遏制考试作弊努力程度没有显著关系;老师监考对作弊的作用与学校为遏制考试作弊的努力呈显著正相关。
(2)大学生考试作弊与作弊科目的授课老师上课认真程度、作弊科目的授课老师对学生要求、作弊科目的考核难度相关关系分析(见表5)。
表5 作弊倾向、老师态度、学生要求及考核难度间相关性列表
注:资源来源根据《2014年大学生考试作弊问卷调查》统计得出。
从上表5可以看出,大学生作弊行为与作弊科目的授课老师上课认真程度、作弊科目的授课老师对学生要求、作弊科目的考核难度均呈现极弱正相关;作弊科目的授课老师上课的认真程度与作弊科目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在0.05水平(双侧)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作弊科目的考核难度与作弊科目的授课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在0.01水平(双侧)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3)大学生作弊倾向、专业喜好与学校是否做过职业规划相关性分析(见表6)。
表6 作弊倾向、专喜好业和学校是否做过职业规划相关性表
注:资源来源根据《2014年大学生考试作弊问卷调查》统计得出。
从表6可以发现,大学生考生作弊与学校是否做过专业导论或职业规划在0.05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这意味着,学校在专业导论或职业规划方面做得越好,大学生作弊倾向将减少;大学生对专业偏好与作弊倾向呈负相关状态,这也就是说,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越偏好,倾向于减少作弊或者不作弊;专业偏好与学校是否做过专业导论或职业规划在0.05水平上呈现显著正相关;本文对此现象的解释是,学校对大学生进行专业导论或职业规划的培训有助于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了解,进而对所学专业产生兴趣,以至于他们立志朝所学专业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将倾向减少作弊行为。
四、主要结论及建议
(一)主要结论
第一,老师监考对作弊的作用与学校为遏制考试作弊的努力呈显著正相关。学校和老师在考试中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在处罚和奖励制度的作用下,学校把自己的利益“植入”到老师的利益中,这样,老师为自己的利益而采取行动时,他同时也就是为学校的利益服务了。从而便出现了老师监考对作弊的作用与学校为遏制考试作弊的努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第二,作弊科目的授课老师上课的认真程度与作弊科目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作弊科目的考核难度与作弊科目的授课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也存在正相关关系。老师上课的认真程度与对学生要求存在一致性,同时,科目的考核与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也存在一致性,这两种互相关系的一致性产生了上述两组变量的显著相关性。
第三,学校是否对大学生进行过详细的专业导论或职业规划,对大学生考生作弊存在着显著性影响,学生对专业的喜好与学校是否对专业进行过详细的专业导论存在着显著正相关性。
(二)对策建议
首先,监考老师应该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作为学校的代理人,监考老师应该在考试的时候严格监考,抓住作弊的同学应该及时上报给学校,而不能因为避免程序上的麻烦,放松对学生的管理。同时学校也应该改革内部管理体制,加强各部门的衔接,减少手续上的麻烦。
其次,改变考试内容与考试方法。在高校问卷调查中,在“以考察记忆为主的题目,作弊可能性增大”的选项尤为突出。这充分表明了改变考试内容为遏制考试作弊的一重要举措。结合不同科目的课程特点,可以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比如口试、课程论文、模拟操作及开卷等考试方式。在考试内容上,可以增大主观题的比重,让学生从多思维、多角度阐述对问题的看法。
最后,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引导。通过对高校考试作弊的实证分析,发现大学生考试作弊与学校对专业是否做过详细的专业导论或职业规划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基于该点,可以通过学校开设职业规划和专业导论课程来对大学生考试作弊进行防止。
注释:
(1)OLAP(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在线分析处理,是指用快速简单的方式提供对变量的动态描述和分析。
[1]张玲玲.从博弈论看考试作弊现象[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校报,2005,(04):23-25.
[2]张淑军,傅书勇.高校考试作弊的经济学分析[J].考试研究,2007,(31):1-2.
[3]曹麒麟,胡小东,张宾.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考试作弊博弈分析的综述[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47-49.
[4]黄蓓.考试作弊行为的博弈分析及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12): 139-140 .
[5]贺文龙,孙多思.大学生作弊的三个博弈模型分析以及对策[J].经济师.2010,(08):130-131.
[6]张旭平.应试教育下考试作弊的博弈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 , 2011,(08):231-233.
[7]张富花,支天云.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成本——收益分析及其防范措施[J].经济师,2006,(6):139-140.
[8]宋志慧,张锦,李景.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制度经济学分析——基于澳大利亚经验的一点看法[J].教育学论坛 , 2011,(9):104-105.
[9]张得心.从会计学角度论高校考试作弊成因及考风建设研究[J].时代金融,2011,(8):89.
[10]陈媛媛.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经济学成本分析[J].科教纵横 , 2011,(10):197-198.
[11] 刘丽英.大学生考试作弊博弈分析及对策的探讨[J].商,2014,(24):250.
[12] 刘飞,胡屹.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分析[J].学生管理 , 2015,(2):242,225.
[13] 李恒祥,李一鸣,李姗姗. 考试作弊行为的博弈分析及对策研究[J].民主法治 , 2016,(2):99-101.
编辑:鲁彦琪
Economic-Based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Cheating on Exam
HE Jirong, GAO Hui, HUA Haiyan
(College of Commerce,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 Sichuan 610059,China)
Recently,College students’ cheating in examinations in the prevail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heating on an exam not only damage examination results fair, also contributes to the society sincere wind. Papers from the economics perspective of the game theory of College Students’cheating in examinations and test were carried out between benefit and cost analysis;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teacher in the class seriously and examination of the difficulty associated with cheating; and teacher examination severity associated with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preference related.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examination contents and methods, teachers’duties and professional introduction or occupation planning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prevent the students’cheating in examination.
college students;cheating on exam;game theory;statistic analysis
10.3969/j.issn.1672-0539.2016.06.023
2016-04-12
四川省2013-2016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资源集成式实践教学互动平台体系研究”(11100-15Z006/014)阶段性成果;成都理工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资助项目(JXGG201209)
何计蓉(1979-),女,四川南江人,讲师,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教学管理;高辉(1969-),男,云南宣威人,教授,经济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计量经济学;花海燕(1972-),男,四川西昌人,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教学管理。
F224.32
A
1672-0539(2016)06-01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