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态食材不能盲目多产
2016-12-02马中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食材与生境保护专委会主任
◎马中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食材与生境保护专委会主任)
保护生态食材不能盲目多产
◎马中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食材与生境保护专委会主任)
9月11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食材与生境保护专业委员会成立暨“寻找中国好大米”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会议当天,担任专委会主任的马中教授在接受《环境与生活》等多家主流媒体记者采访时,谈了他对我国发展生态食材的看法。本刊根据录音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编者
食材面临三大污染
中国具有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环境多样性,为生态食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50年以前的传统食材,没有使用化学品,没有外来品进入,那时候的农业产品、畜牧产品可以说都是生态食材。
那么,这些年为什么又明确提倡生态食材呢?因为现在的情况变了,一方面是环境被污染——水、土壤、空气三大污染,还有农药残留,都进入食品中去了,这就导致食材不再像以前那样自然了。
另外,现在也有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标准,但生态食材还有一些自己特定的要求,例如营养、味觉的标准等。大家熟知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可能在污染方面已经得到控制了,或者说安全、清洁了,但在营养方面,其中有些食品可能还不如受化学品影响的产品。
还有味觉,这也是有差别的。加拿大的食品很安全很贵,一根有机黄瓜要20元人民币,但我吃起来却感觉没有黄瓜味。这就是品种的问题。
中国有这么多好吃的食材,这要归功于中国农业几千年的不断进步,不断培育出了许多有特色的食品。
再不保护可能就都没了
食材好,食才好!
大宗农产品要达到生态食材的要求是不容易的,一方面是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另一方面是客观原因造成的,例如水污染。本来有的农业生产者不用化肥了,可是灌溉农田的水被污染了,这就很无奈。另外,还有大气污染物沉降,空气中的污染物掉在农作物上,这些就是不可避免的,像北京这种空气污染,你就是使用清洁水,不使用化肥,也有大气污染物沉降的问题。这就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当然,也有很多地方的农产品是干净的,比如黄山的茶园,那边没有大气污染,也没有水污染,那里的茶就完全符合生态食材的标准。像黑龙江、乌苏里江的水质很好,那边的大马哈鱼等鱼类就很干净。黑龙江的蘑菇、蜂蜜也很好,那边原始森林里的黑蜜蜂,本身饲养非常生态,抗病能力强,也不用药,所以那边的蜂蜜很早就达到欧洲的标准了。这种蜂蜜在当地6块钱一斤就卖了,但在欧洲,达到有机标准的蜂蜜就是30倍的价钱。
所以说,中国是有生态食材的,但再不保护的话可能就没了,非常可惜。
推广生态食材有哪些障碍
在推广生态食材方面,我们可能会遇到以下障碍。
一是环境的污染,,如果在大棚里栽培,那就不能叫生态食材,而是人工食材了。二是农业政策影响,生态食材是非常多样的,有非常强的地域性,但如果是为了扩大产量,把一个品种大规模种植,不见得符合生态环境的要求。
三是市场问题,没有需求就没有生产,能保存至今的生态食材都是因为有需求,所以才不断生产出来,比如封建社会给皇帝的贡品,一定是当地最出色的生态食材。
中国的一些生态食材虽然产量小,但是种类多,如果盲目扩大产量,就怕一些好品种会消失掉。中国生态食材的多样性是任何一个西方国家都比不了的,如果中国全都走机械化农业的路子,对于生态食材来说,那就是灾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