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贵州高速公路边坡汛期隐患排查与治理

2016-12-02范建波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

珠江水运 2016年16期
关键词:坡脚坡体浅层

◎ 范建波 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

浅谈贵州高速公路边坡汛期隐患排查与治理

◎ 范建波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

“十二五”期间,贵州高速公路通车营运里程达到5128公里,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随着高速公路向山区延伸,由于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在建设期间出现的众多边坡滑坡变形问题,已经成为工程地质的重大问题。受工程进度、资金投入、施工条件、自然灾害等的影响,边坡在高速公路开通营运后常常出现各种病害,对安全行驶造成一定隐患。

高速公路 边坡 隐患

贵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随着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不断推进,边坡隐患对营运安全的影响正越来越突出。特别是每年汛期,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大规模的防滑坡、防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隐患巡查、排查与治理工作,确保安全度汛。如何做好高速公路边坡汛期隐患的排查与治理工作,确保道路安全畅通,正成为高速公路养护与应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1.巡查、排查与隐患识别

1.1巡查、排查工作的基本程序

隐患的巡查、排查是汛期防灾减灾、应急保畅工作的基础。及时发现隐患,并采取措施预防和排除,才能有效规避事故、灾害,如图1。

1.2影响边坡稳定的成因分析

影响边坡稳定的工程地质条件有岩性分布、构造格局、地下水补给条件和坡体(岩体)结构等。影响高边坡稳定的作用因素有:(1)重力;(2)地应力;(3)由于岩体外形改变而造成作用力的改变;(4)地震作用;(5)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6)洪水的冲刷;(7)降雨及气候条件;(8)人为因素:切坡、堆填,人为爆破;(9)软弱破碎带的风化。

图1 汛期巡查排查应急抢险工作流程图

贵州高速公路边坡汛期隐患的主要诱发因素有:降雨、风化、 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不合理的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后支撑不够、挡土墙泄水孔堵塞、桥梁墩台防护偏弱、防护工程失效、坡体上部堆载、弃土场压实不够等。

1.3常见的边坡浅层破坏形式

贵州高速公路边坡包括石质边坡、土质边坡(含松散土层、碎石土、风化壳和半成岩土层)、土夹石(岩层夹软弱层)边坡。在汛期,主要受降雨、 风化地表水的冲刷、浸泡的影响,常见的浅层破坏形式有:剥落、落石、崩塌、堆塌、表层溜坍、风化剥落、错落、坡面浅层滑坡。一般下滑的土石方量较小,但分布较广,发生的频率较高,对行车安全有一定隐患。汛期,特别是雨天切忌在边坡下停车,一般在边坡路段靠中分带行驶较安全。

1.4深层滑坡、泥石流及其野外识别

深层滑坡一般是在坡面2m以下深处演化,产生剪切滑移破坏,滑移面为平面、楔型面或曲面,下滑的土石方量大,造成危害极大,因此必须及时发现,采取应急措施加以干预,避免造成人员财产重大损失。

古滑坡的识别,特别线路沿河谷、山谷布设时,须识别并加以预防。一般地形地貌特征:(1)较平顺的山坡出现等高线异常和中断,斜坡不顺直、不圆滑而造成圈椅状地形和槽谷地形;(2)双沟同源,坡体两侧切割较深;(3)坡体中部常有一级或多级异常台阶状平地;(4)坡体表面植物歪斜呈零散分布;(5)石质边坡岩层整体连续性被破坏,有层位缺失、升降、散乱现象。

滑坡的先兆识别,不同类型的边坡在大滑坡前一般会表现出各种异常现象,常见的有:(1)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者出现泉水(井水)突然干枯,井(钻孔)水位突变等类似的异常现象;(2)滑坡前缘坡脚土体、路面出现上隆(凸起)现象,这是滑坡明显的向前推挤;(3)边坡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4)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声响;(5)防护工程开裂变形,钢筋或钢绞线发出断裂声响;(6)滑坡体四周岩(土)体会出现小型崩塌和松弛现象;(7)边坡水平及垂直位移量出现加速变化趋势;(8)裂缝出现错台,急剧扩展,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9)坡面上树木逐渐倾斜,建筑物开始开裂变形,山坡农田变形,水田漏水干涸,动物惊恐。

贵州山区主要有沟谷型和山坡型泥石流两类。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洪流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其体积含量最少为15%,最高可达80%左右,能量巨大,历时短暂,因此比洪水更具有破坏力。

泥石流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其活动周期与暴雨、洪水的活动周期大体相一致,贵州的泥石流多发生在6-9月,因此在汛期需特别防范。主要特征和影响:(1)山高坡陡谷深,乱石成沙土松散,大量土石易混入山洪之中,就形成粘稠浑浊的泥石流,一般对高速公路主要威胁在跨冲沟的桥墩、填方路基涵洞、便民通道小桥。(2)弃土场堆弃土石方(特别泥岩、土石混合)较高、较陡,地表排水漫流,无绿化无防护工程,一般主要威胁高速公路坡下桥墩、农田、村寨房屋等。

2.边坡隐患的排除与治理

汛期边坡隐患出现后,不论是边坡浅层破坏,还是深层滑坡或泥石流,第一时间都应采取安全锥隔离、警示牌提示或者借道、临时交通管制、分流等措施防止事故发生。若事故已不幸发生则应全力救人并采取上述交通组织措施防止次生事故、灾害。并根据总结的边坡隐患排除方法,迅速拟定初步治理方案组织抢险保通。

2.1边坡浅层破坏形式的治理措施

剥落、落石、崩塌、堆塌、表层溜坍、风化剥落、错落、坡面浅层滑坡等浅层破坏出现后,边坡的主要治理措施有:(1)清除危石悬石;(2)SNS主动防护网、被动防护网遮挡;(3)浆砌片石或模筑砼嵌补,保持边坡整体性;(4)锚杆加挂网喷浆,防风化,防地表冲刷;(5)喷播植草、喷射绿色砼;(6)修筑护面墙、挡土墙支挡;(7)及时封闭裂缝,增设地表排水系统,引流减少冲刷,如:截水沟、排水沟 、急流槽等。

2.2深层滑坡、泥石流的治理措施

深层滑坡的成因和形态各有不同,一般把握“一排,二挡,三减,四固”的治理原则,基本可以解决绝大部分边坡滑坡的隐患问题。一排就是重新理顺截、排水系统,增设平台截水沟,封闭裂缝,减少地表水的冲刷和渗透,受地下水影响的边坡还需采用仰斜孔排水、虹吸排水等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二挡就是修筑抗滑挡墙、抗滑桩、钢管桩等工程增加坡脚的支撑,也可先在坡脚回填反压,防止病害加剧;三减就是清方减载,使滑体外形改善、重心降低,从而提高滑体稳定性。四固就是采用框架锚索、框架锚杆、棱形或拱形护坡等防护工程加固各级坡体,起到护腰的作用。对边坡隐患的治理一般视滑坡的大小来综合四种方法的运用。

泥石流的治理措施主要是预防性的,一般性做法是:在上游汇水区植树造林,种植草皮,调整地表径流,筑排水沟等;在流通区设置一系列拦截构筑物,以阻挡泥石流,降低流速;在下游修建排导设施使泥石流顺利排除,以避开建筑物、农田等。

3.结论与建议

贵州高速公路开通营运后对汛期边坡隐患的排查与治理进行了大量的工程实践,消除了大量事故危险源,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每年应急保畅资金的投入也非常巨大,挤占了有限的养护资金,势必造成对道路路面和桥隧结构物养护维修的投入不足。而且由于有时隐患的征兆不明显、对隐患的破坏估计不足、排查排除工作无法做到适时监控,仍然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建议:一、设计选线时应尽量避免高大边坡的开挖,减少原地表破坏;二、应建立重点边坡的档案数据库,采用无人机图像比对、卫星动态监测报警等新技术及时更新数据,及早发现隐患并加以防控。

猜你喜欢

坡脚坡体浅层
软土路基施工对邻近管线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软弱结构面位置对岩质顺倾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降雨对库区边坡入渗规律的影响研究
采动-裂隙水耦合下含深大裂隙岩溶山体失稳破坏机理
浅层换填技术在深厚软土路基中的应用
基于浅层曝气原理的好氧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
乌弄龙水电站库区拉金神谷坡体变形成因机制分析
不同开采位置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顺层岩质边坡坡脚开挖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划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