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牧云堂里的“精雅苏州”

2016-12-02顾晓宇

现代苏州 2016年32期
关键词:画室文人画中国画

文 顾晓宇

牧云堂里的“精雅苏州”

文顾晓宇

陈如冬是苏州美术圈里的“另类”。他的画,气息古雅、构图精致、格调清俊,仿佛宋元再现,明清重回,让人顿生时空“穿越”的错觉与惊喜。他没有什么体制内、协会里的身份与光环,但进出他画室的人,不论年长年少,总尊称他为“陈老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来到这里的人,都是来讨教传统绘画之道的。苏州很大,但说到对传统艺术精神的理解和实践,如冬先生堪称为“师”。许多喜爱书画的苏州文化人,常常在这里论艺;许多知名美院的学生,成群来这里求教。

文化史意义上的“中国画”,是优秀民族艺术的典范,也是东方文化的核心代表之一。在中西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当下,悉心呵护传统中国画的精神特质和文化基因,显得如此迫切与重要。何谓“气韵生动”,何谓“骨法用笔”,何谓“不求形似”,这些事关中国画特质的理论问题,如冬先生总能娓娓道来,或索图讲解,或执笔示范,予人信服的解析。举凡历代名家名作,他总能如数家珍,精到点评;说到各类流派巨匠,如说身边故友,对其技法与特点,往往言中肯綮。

如冬先生既是传统艺术精神的捍卫者,也是当之无愧的成功实践者。他的山水、花鸟,构图精整,设色淡雅,画风清丽,意境悠远,充满恬淡宁静气息。应物象形,或工笔、或写意,呈现郁勃生机。笔下花卉,含羞欲语;纸上山水,婉转有情;动物翎毛,传神有致。更为难得的是,他借助笔下点线,不断创构心中的“桃源”,抒写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幅幅山水,格调高古,诗意盎然,传递温暖的人生境界。著名美术史论家、画家陈传席先生评论说:“陈如冬的画是典型的传统文人画:秀骨,清润,文静,全无人间烟火气。今人能识此画者,鲜也。”苏州是吴门画派的发祥地,从古至今,名家大师,不胜枚举。但因为有了像陈如冬先生这样一批对传统执着与坚守的艺术家,使新世纪的吴门画坛,更显其厚度与深度。也正是得益于对传统的深厚理解,在对前人的归纳总结,对历史的去芜存菁中,陈如冬先生也成功实现了自身艺术的创新。他立足传承基石,融入时代精神,建构起了个性鲜明的陈氏艺境,受到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美术评论家黄杰瑞评论说,“陈如冬先生延续传统山水画的古意,汲取江南人文荟萃融入文人的诗意,画出属于自己的吴门新意,见过他笔下的空山秋林,才发现,原来陶渊明所谓落英缤纷,怡然自乐的桃花源也不过如此。”

陈如冬

“桃花源”是古代文人心中的“理想国”,也是道家思想影响下的中国古人的“精神家园”。道家思想以及儒、释哲学,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唐代三位最杰出的诗人,李白、杜甫、王维,是分别受到三种思想影响的代表性人物,史称“诗仙、诗圣、诗佛”。王维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也是文人画的鼻祖。随着三教互融、三教合一,以文人画为代表的传统艺术审美理念也发生着深刻变化,开启了两宋以后极为灿烂的艺术史卷。如冬先生深悟传统,笔墨之间,呈现浓郁人文情怀。这些千丝万缕的情愫,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编织成“真善美”的艺术化境。他的山水作品,既有宋人的精致,也有元人的高逸,更有明代吴门画派的清新与抒情。特别是一些小品,构图空灵,节奏协和,清丽脱俗,展现了陈氏艺境在当代的诗性高度。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当代艺术必然有其当代性。恪守传统艺术精神的陈如冬,倡导“中和”美学理念,用精湛的技法与高妙的笔墨,努力把“清新”做到极致,让“韶乐”再现,“典雅”重归,阐述他对于当下“中国画”的艺术主张和审美理想。这对于正确把脉“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辨析“中国画”在多元文化时代的发展方向,无疑有着极为积极的现实意义。

陈如冬的画是典型的传统文人画:秀骨,清润,文静,全无人间烟火气

如冬先生是一个低调的人,很少参加社会活动和笔会、应酬。默默耕耘数十年,他的知音越来越多了,每每一次展览,收获“粉丝”无数。著名华人作家董桥,十分喜爱陈如冬的画。2016年国庆期间,由陈如冬画笺,董桥书题的《松荫里》艺展,在香港引起极大轰动,成为艺坛佳话。如冬先生自言有“洁癖”。我想有几层意思。一是他喜欢简单生活,把绘画作为生活的主要内容。二是他的艺术作品,追求思想上的纯净,不欲受流风侵扰。三是他追求笔墨的洗练,喜欢干脆利落、恰到好处,如行云流水,当止则止。四是他喜欢用色的明净。喜欢自己研磨一些颜料,淡淡敷设,追求柔雅明丽。五是他喜欢干净。画室里各类用品总是摆放有序,画桌上也总是一尘不染。他是一个纯粹的画画人,他用艺术上的单纯,化解现实中的纷繁,表达 “明月前身”的志趣。如冬先生的画室,就在拙政园里,号“牧云堂”。园林里的人来人往,无妨他的怡然自适。所谓“中隐隐于市”,不过如此吧。进出“牧云堂”的人,总是络绎不绝。如冬先生也一向诚意善待。不过,他一般不介入他自认为的“无聊话题”,往往是来客自顾喝茶,他则静坐画案前,冥思苦想。一幅画,从构思到正式完稿,哪怕只是一幅小品,有时也要几天时间。中间多少推敲,多少琢磨,令他未及半百而霜侵两鬓。他是一个视艺术为第二生命的人,也是一个求善求美的偏执型画家。

用艺术上的单纯,化解现实中的纷繁

“牧云堂”里的精雅,是浮躁世风下的桃源

苏州文化,史称 “精雅”。“牧云堂”里的精雅,是浮躁世风下的桃源。“牧云堂”的访客,来自天南海北,常常为一次拜访,放弃了拙政园的游览。我想,大概是他们觉得,因为有了如冬先生的画室,拙政园,只是一个摆着画桌的地方吧。

猜你喜欢

画室文人画中国画
“文人画”里写春秋
禅画文人画中的简约与萧散
中国画
老鹰画室
第一批孩子慧智画室随笔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冯骥才:关于文人画史的思辨
文人画:内心自省的外在流露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