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阊门西街,重建繁华之路

2016-12-02陈青青

现代苏州 2016年32期
关键词:西街御医苏州

文 陈青青

阊门西街,重建繁华之路

文陈青青

阊门,是苏州古城历史上最具文化历史价值地地区。当时阊门地区店铺林立、商贾遍地。《红楼梦》开篇就说“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距离阊门不远的阊门西街,在历史上是一条繁华的街巷,明角灯、祥申阁、五金镇匠和传统扇业都是这条街巷的代名词。

然而如今的阊门西街只是断壁残垣,尘土飞扬,到处都在拆迁。临时搭建的围墙将道路隔成了一道道窄巷子,路边垃圾成堆,路面凹凸不平,骑电动车的居民经过,可以清楚的听到抖动的声音。除了能看到阊门西街的道路指向牌,已经完全没有了历史上繁华街巷的影子。甚至有些怀疑是不是走错了地方。可是找了几个路人问过之后,都说是阊门西街没有错。因为拆迁的缘故,通向曹沧州故居和余园的道路都被围了起来,很难进去。

清末御医曹沧洲曾居住于阊门西街。他的故居原占地3600平方米,正路东向五进,门屋、轿厅、大厅各有三间,大厅后面是走马式的堂楼。现在正路后面的堂楼、上房和北路的一些房屋都住着当地居民,并且基本上都保存完整,南部只保留了大厅,轿厅、书斋。水池已经不存在了,被内燃机配件厂改用成了厂房。

曹沧洲出身医业世家,不仅擅长内科还兼治外伤。曾受当时同为苏州出生的御医邓星伯的推荐,用三钱萝卜籽治好了慈禧太后的重病。慈禧太后病后初愈,为了感谢神医曹沧州,恩赐曹光洲九品顶戴,还要他骑马巡游京城。因此,便有了坊间流传的“三钱萝卜籽,换个红顶子”的俗语。光绪三十三年,曹沧洲与青浦名医陈莲舫同时被召入京,为光绪皇帝治病。现存光绪三十四年的《御医请脉详志》就是曹沧洲与陈莲舫为光绪皇帝治病的脉案。曹沧洲还著有《曹沧洲医案》两卷,《霍乱救急便览》、《戒烟有效无弊法》等医学价值很高的作品。

余宅花园即余园位于阊门西街38号,为清末明初所建,原主人是余开嘉。解放后,这里成了空军驻苏接待所,现在仍然是军民两用。余园是中西式复合建筑,主楼为西式楼房,楼前有中式庭园。目前花厅、亭廊等建筑以及一座体积较大的湖石假山还尚在。据说原来也有水池,但是现在已经不在了。

阊门西街拆迁后重建,将保留阊门西街现状的空间尺度,通过两侧建筑适当的进退,形成多出节点空间,并设置巷弄与其连接,曾强纵深感。新建的建筑以苏州传统建筑风格为主,将尽可能的利用原来建筑拆掉的材料,比如瓦片、青砖、花窗等,修成拥有年代感的样子。由于阊门西街沿街有较多的民国风格的建筑物,所以为了彰显这一特色,将会在余园附近也修筑民国风格的建筑。

曹沧州是吴门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将对其故居进行修缮,恢复部分原来的宅南小园,作为中医传统制剂展示馆、药膳房和中医药养生馆。余园内部的亭廊、假山破坏较小,所以只对入口建筑进行重建,对内部建筑进行修缮,保留原有的招待所功能。

阊门西街以西部分位于阊门历史文化街区范围之内,因此规划在改造更新模式上采用慎重的处理方式,阊门内下塘街沿街建筑风貌较好,规划对建筑进行修复,做为传统小吃、传统手工艺展示、对沿阊门西街部分质量和风貌较差的建筑,按传统风貌和建筑形式进行政治更新。

阊门地区的重建将重现苏州阊门的繁华景象,展示阊门的历史文化,找回阊门的历史和人文价值。

参考资料:王剑锋 ,《功能、文化、环境在古城街区改造更新中的合理运用》

猜你喜欢

西街御医苏州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止痒良药
泉州西街尽显“古韵新风”
神医
神医
松茂古道从西街到松州古城
西街往事
止痒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