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 访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张建国
2016-12-02张晓
文/张晓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 访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张建国
文/张晓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张建国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即将于4月16日至17日在深圳召开,大会筹备已进入倒计时。在2016这个“十三五”开局之年的早春,本刊就国家外国专家局如何贯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战略思想,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以及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的情况,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张建国进行了专访。
问:过去的5年,是引进国外智力事业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来华外国专家总数,比“十一五”增长30%左右。作为全国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的主管机构,国家外国专家局在“十三五”期间有怎样的战略构想?
张建国:目前,我们正在就《引进国外人才和智力“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将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大力引进“高精尖缺”人才,推动管理服务体制机制改革和法制建设,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外人才引进制度优势。
“十二五”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与外国专家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确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思想。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相关部门共同制订并推动《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引进外国人才工作的意见(送审稿)》,这将是我国引进国外智力事业发展史上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性文件。2016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强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的意见》,对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改革和创新,外国人申请永久居留的条件更灵活务实。这为吸引外国高层次人才来华工作也创造了更多的便利。
“十三五”期间,我们要把制定实施更加开放的引进国外人才和智力制度放在优先位置,要健全政策法律体系,制定外国人工作管理法规制度,完善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签证、居留、永久居留的转化衔接制度,健全在华外国人社会基本保障体系,让有志于来华发展的外国人才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努力使我国成为世界优秀人才集聚高地,较好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国外人才和智力的需求。
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国家外国专家局作为这项工作的牵头单位,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贯彻落实?
张建国: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要求,我们已经起草了一个具体实施方案,目前正在征求相关单位意见。这个方案明确了各项落实举措的目标要求,比如:推动《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引进外国人才工作的意见》出台,创造外国人才引进的良好环境;加强外国人在中国工作统一管理;制定人才签证(R字签证)实施细则;建立和完善外国人才永久居留制度;建立和完善外国人才数据和信息服务平台;突出“高精尖缺”导向,着力吸引和集聚一批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高技能人才;加快制定《外国人在中国工作管理条例》等。同时也对各项重要举措一一进行责任分工,要求细化各项工作任务推进的时间表、路线图,明确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把工作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和责任人,确保各项任务按期高质量完成。
问:能否具体介绍一下外国人才管理服务体制建设方面有哪些具体的措施?进展如何?
张建国:我们的目标是要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外国人才管理服务体制。比如,2015年12月,国务院审改办决定将“外国人入境就业许可”和“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整合为“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中央层面由国家外国专家局组织实施,地方参照实行。其实,近年来,北京、天津、上海、广西、宁夏、深圳、福州等地在统一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方面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和做法。我们将积极稳妥做好整合工作,把外国人来华工作统一起来,并全面推行“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一个窗口办理、限时办理、规范办理、透明办理、网上办理。建立外国人工作、入境出境、居留服务和管理信息平台和共享机制。这将极大地简化外国人来华工作的流程,也有利于我们建设一个高效的外国人在华工作管理服务体制。
2015年9月,我们会同外交部、公安部、人社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外国专家短期来华相关办理程序的通知》,规定来华停留不超过90天的外国专家,免办工作许可,凭设区市以上外国专家主管部门邀请函办理多次往返F字签证。这是一个让外国人才“来得了”的重要制度。外国专家短期来华相关办理程序从2015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初步形成短期、长期专家无缝融合的管理服务体系。2016年,我们要在设区市级外专主管部门推进备案审查工作,为引进短期专家提供便利。
问:国外人才引进突出“高精尖缺”导向,这句话我们应该如何来理解?
通过对比,尤其是(b)和(c)的对比,学生可以发现,(b)中代替名词book的代词it在(c)中变成了关系代词which;(b)中连接两个分句的连词and在(c)中变成了关系代词which。由此,学生可以感知关系代词which的两个作用,即照应前面的名词,以及连接两个分句。在此基础上,可引入第四个句子,让学生感知限制性定语从句:
张建国:“十二五”期间,来华专家不仅规模扩大,境外来华工作专家由2011年52.9万人次增加到2015年60余万人次,同时我们坚持以高端为引领,引才结构也不断优化。
新时期国外人才引进要突出“高精尖缺”导向,着力吸引和集聚一批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高技能人才。2011年启动实施的国家“外专千人计划”,截至2015年底入选专家313名。上海、天津、安徽、湖北等省市也相继实施“外专百人(或千人)计划”。“十三五”期间,将更大力度实施“外专千人计划”和高端外国专家项目,探索建立外国专家首席科学家、访问学者制度,科研院所、高校等岗位全球招聘人才制度,鼓励企业等各类主体走出去开发利用本地人才。要以高端制造、生物工程、资源环境、集成电路等领域为重点,推动国家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加大引进《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和战略新兴产业等的急需紧缺人才。2015年11月初,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总装下线,一批外国专家在该项目的机体结构强度设计、适航取证、降噪攻关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未来,相信一定会有更多这样的成果出现。
2014年,我们与教育部联合启动了“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预计用5年左右时间,在全国高校建立20个左右“示范学院”,目前已经有13所学院入选。“示范学院”可以通过海外招聘外籍院长以及负责教学、科研的教授学者,组成5-10人的外国专家团队,与中方团队合作,采取国际化管理方式,建立以学术为中心的学院运行管理体制。
要积极引进适应创新发展和“走出去”战略的各类人才,比如通晓国际经济金融运行规则、熟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制度和政策的复合型人才,以及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所需的专门人才。要制定外国人才有序参与国家科技计划、主持重大项目的管理办法,鼓励外国人才平等参与我国科技奖项评选。“十二五”期间,共有300位外国专家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累计已有来自70个国家和地区的1449名外国专家获此殊荣。各地先后设立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表彰项目,据统计,设有省级奖项39个,累计表彰外国专家4072名。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外国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和创新创造利益回报机制。
2016年1月12日,《政府工作报告》征求外国专家建议,图为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菲尔普斯(前右二)在会上发言(王泱摄影)
问:外国专家建言献策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国家外国专家局开展这项工作已经4年,能否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张建国:自2012年以来,国家外国专家局组织外国专家建言献策,先后向党中央、国务院提交建言30余篇,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张高丽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批示有关部门认真研究。每年春节前夕,李克强总理都会召开外国专家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
今年的“两会”刚刚结束。最近两年,我们和国务院研究室联合邀请外国专家座谈,就《政府工作报告》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第一次是在2015年1月12日,来自比利时、德国、日本、新加坡、英国、美国6个国家的13位专家提出宝贵的建议,得到李克强总理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赏。李克强总理指示我们,要把外国专家建言继续办好,并让我们向外国专家转达他的谢意。
国务院研究室的负责同志也出席了座谈会,他们表示,参会外国专家凭借学识、经验,通过与其他国家进行对比,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确实很有见地。有些直接吸收到报告之中,有些转给有关部门作为研究推进工作的参考。
越来越多的高层次外国专家开始参与建言工作,外国专家建言在为中国政府提供政策咨询和决策参考的同时,也成为中国政府及各部门与外国专家之间相互沟通、加深了解、传递友谊、增进信任的通道。“十三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完善鼓励外国杰出人才建言献策、参与我国智库建设制度。
问: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已经举办了13届,这个大会的主题是“融全球智力,促共同发展”,您怎样评价大会对引进国外智力和经验所起到的平台作用?
张建国: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创办于2001年。最初,我们考虑在全国建立一个国际人才交流的平台,把国(境)外专家组织和国(境)外培训机构请来,直接同各地方外专局和聘请单位进行供需洽谈。可以说,搭建供需交流的桥梁和平台,是大会的根本。
大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目前唯一专门针对外国专家组织、培训机构、专业人才开放的人才与智力交流盛会,集人才、智力、技术、项目和管理为一体。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出席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并作主旨发言,并指出,大会已经成为企业、科技、教育部门开展人才智力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十余年来,大会签署一批人才智力交流与合作协议,引进技术和人才涵盖科技、教育、卫生、信息、农业、制造、电子、化工、能源、环保等多个领域。据不完全统计,在2015年的第十三届大会上,各省市与专业组织、培训机构、留学人员达成的引智项目合作意向达2200多项。
海外专家组织是我们引进人才的一个传统渠道。在2015年4月举办的第十三届大会上,共有来自72个国家和地区的4200多家海外专业组织、培训机构、高等院校、人才中介和科技企业参会,海外代表3500多人。
中央企业近年也连续参会。央企也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把央企的实力,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比较优势,人才、技术、经验,都展示出来。中车、中国交建、中国中铁、中国化工等一大批央企都在会上展现了他们的核心技术。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上,外籍人才招聘会吸引了众多老外(邵浩摄影)
问: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即将在深圳召开,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本次大会的一些亮点。
张建国:今年的大会将于4月16至17日举办,包括16个板块,涵盖展览洽谈、人才招聘、项目对接、高峰论坛、人才培训、专题研讨等各项内容。本届大会的亮点很多,我择要介绍以下几点:
一是大会同期举行的“全球才智论坛”,体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思想。今年的“全球才智论坛”以“合作共享·创新创业”为主题,围绕“互联网+”与创新创业、中国“智”造与创新创业这两大板块,邀请中外嘉宾一起探讨在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的大背景下如何创新创业。更多的行业都在与互联网接轨。互联网+金融,有了支付宝、余额宝、理财通以及P2P投融资产品等;互联网+交通,有了滴滴、快的……“互联网+”促进了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也降低了很多行业的准入门槛,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来了东风。关于智能制造,李克强总理曾在《求是》杂志发表文章指出,与发达国家在工业3.0基础上迈向4.0不同,我国不仅要追赶工业4.0,还要在工业2.0、3.0方面“补课”。如何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全球才智论坛”将对此进行探讨。
二是紧贴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决策部署,倡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如本届大赛开幕式上,将为首届中国深圳海外创新人才大赛前10名获奖者颁奖。在2015年的第十三届大会上,有众筹3D打印巨型马云半身像,这次大会上,组织方邀请“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每个国家一位大学生代表,使用中国制造的3D打印机,选择最能代表本国的耗材颜色,打印一个骆驼组件,并用本国文字写上“一带一路 互联互通”字样。人才大数据论坛,以“互联网+人才”为主题,深度解读“互联网+人才”的技术实现、数据安全、服务应用等,探讨如何利用大数据提供的新手段,为引才工作提供精准高效服务。“海绵城市国际论坛”也将是大会亮点之一,论坛邀请了19位国外城市管理专家与国内专家一起,围绕城市蓄水排污、绿色生态等展开研讨,倡导绿色、可持续发展,希望推动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最终形成一份有关海绵城市建设的外国专家建议上报有关领导。
三是大会在国际化、专业化、高端化、精品化、市场化的目标之外,增加了信息化,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服务大会,开发了大会手机APP,以及时发布大会信息,减少纸质资料,节约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