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钵苗机插稻适宜水稻品种筛选研究

2016-12-02刘仁梅杨树彬倪仁忠

北方水稻 2016年6期
关键词:籼稻粳稻杂交

刘仁梅,杨树彬,王 韬,倪仁忠

(1江苏省金湖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 金湖 211600;2江苏省金湖县塔集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江苏 金湖 211600)

钵苗机插稻适宜水稻品种筛选研究

刘仁梅1,杨树彬1,王 韬1,倪仁忠2

(1江苏省金湖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 金湖 211600;2江苏省金湖县塔集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江苏 金湖 211600)

2014~2015年,在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稻麦科技综合示范基地(金湖),以杂交粳稻、常规粳稻(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粳)和杂交籼稻3种类型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进行钵苗机插适宜水稻品种的筛选试验。2014年,参照设置的钵苗机插稻产量指标,初步筛选出一批具有(超)高产潜力水稻品种;2015年,对已筛选出的每个品种采用钵苗和毯苗2种机插方式进行展示,并系统比较两种方式下水稻产量、生育期、稻米品质等指标。综合考虑气候条件及挖掘水稻产量潜力的需求,筛选出一批适合当地钵苗机插的水稻品种,供大面积生产选用。

钵苗机插;水稻;品种筛选

水稻钵苗机插,通过采用水稻钵苗插秧机将钵育壮秧按照一定的行距和株距均匀地、无植伤地移植于大田,是实现钵育壮秧机械化精确定量栽植的重要途径之一[1]。目前在我国黑龙江、江苏、江西、安徽等地有一定面积的生产实践,均表现出较常规毯苗机插稻增产的优势[2-3]。扬州大学农学院张洪程院士在江苏兴化创造的钵苗机插稻单产近1 000 kg的超高产记录[4],进一步带动了各地钵苗机插技术试验示范的步伐。金湖县在引进钵苗机插技术和设备的基础上,于2014~2015年在稻麦示范基地进行了钵苗机插稻适宜水稻品种的筛选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该地区钵苗机插的水稻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供试材料

试验于2014~2015年,在江苏省三新工程稻麦科技综合展示基地金湖县前锋镇淮胜村第六联组(N33°05.163 E119°08.045,N33°05.245 E119°08.074,N33°05.309 E119°07.603,N33°05.392 E119°07.636)进行,该区位于淮河以南,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带,年平均温度14.6℃,年均降水量1 085 mm,年均日照总时数2 183 h,无霜期244 d左右。试验地前茬为小麦(产量502.61 kg/667 m2), 土壤类型属黏土,0~20 cm土层含有机质 31.23 g/kg、全氮 1.82 g/kg、速效磷 75.33 mg/kg、速效钾 102.71 mg/kg。

依据各试验地气候特征及前期试验结果,拟定本试验设计。供试品种:2014年选用杂交粳稻4个,常规粳稻11个,杂交籼稻5个;根据2014年试验结果,2015年选用杂交粳稻2个,常规粳稻6个,杂交籼稻3个。具体见表1。

表1 供试水稻品种名称及类型

1.2 试验设计

2014年试验设置每个品种仅采用钵苗机插方式进行移栽。使用日本实产业株式会社研发,并由常州亚美柯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D448P型水稻钵苗育秧盘育秧,秧盘规格为61.8 cm×31.5 cm×2.5 cm(长度×宽度×高度),每盘 448 个钵孔。统一于5月16日播种旱育秧,播种机械为2BD-600(LSPE-60AM)型水稻钵苗播种机,播干种常规粳稻60 g/盘,杂交粳稻40 g/盘,杂交籼稻 30 g/盘,6 月 19 日移栽, 用 2ZB-6 (RX-60AM)型钵苗乘坐式高速插秧机移栽大田,常规粳稻栽插规格为 33 cm×12.4 cm,每穴 3~4 苗,杂交粳稻为 33 cm×14.1 cm,每穴 2~3 苗,杂交籼稻为 33 cm×17.9 cm,每穴 1~2 苗。每个品种的栽插面积为333.5 m2,不同类型品种大区间筑埂裹薄膜。

2015年对初步筛选的水稻品种进行钵苗机插的同时,每个品种设置毯苗机插作为对照。钵苗机插,于5月19日播种,6月20日移栽,育秧及移栽相关设置与2014年相似。毯苗机插,于6月1日落谷,采用常规机插软盘旱育秧,用久保田SR-501C育秧播种机组播种,播干种常规粳稻120 g/盘,杂交粳稻为80 g/盘,杂交籼稻为60 g/盘,于6月20日移栽,采用久保田NSD8乘坐式高速插秧机移栽,栽插规格常规粳稻为30 cm×12 cm,每穴 4~5苗,杂交粳稻为 30 cm×14 cm,每穴 2~3苗,杂交籼稻为 30 cm×21 cm,每穴 1~2苗。每个品种2种方式的栽插面积各为667 m2,不同机插方式及不同类型品种大区间筑埂裹薄膜。

氮肥施用总量常规粳稻为纯氮20~22 kg/667 m2,杂交粳稻为 16~18 kg/667 m2,杂交籼稻为 13~15 kg/667 m2。 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钵苗机插为 3∶3∶4,毯苗机插为 4∶3∶3,第一次分蘖肥于移栽后5~7 d内施用,第二次分蘖肥于栽后15 d施用,穗肥于倒4叶期和倒3叶期分两次等量施用;N∶P2O5∶K2O=2∶1∶1,磷肥一次性基施,钾肥于耕翻前、拔节期两次等量施入。水分管理及病虫草害防治等栽培措施均按不同机插方式高产栽培要求实施。

1.3 调查测定项目与方法

观测并记载不同移栽方式下不同类型品种始穗、齐穗、成熟等主要生育时期对应的准确日期。成熟期每小区普查100穴。计算有效穗数,取5穴调查每穗粒数、结实率和测定千粒重,进行理论测产,并实收核产。稻谷收获后,室内贮藏3个月,参照国标《GB/T17891-1999 优质稻谷》测定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大小、垩白度。

1.4 数据处理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钵苗机插条件下不同类型品种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

不同类型品种水稻产量及构成见表2,在钵苗机插条件下,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呈杂交粳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的趋势。杂交粳稻较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平均产量分别高9.89%和13.93%。杂交粳稻较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产量高是因其具较高的群体颖花量,而常规粳稻较杂交籼稻产量高是因其具有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重。由表2可知,各类型品种中实产最高的品种分别为,中熟中粳为盐丰稻2号,迟熟中粳为南粳稻9108,杂交粳稻为甬优2640,杂交籼稻为丰优293, 单产分别为 725.22、765.94、869.19、711.09 kg /667 m2。

综合该项机插方式的经济效益考虑,笔者认为适宜当地钵苗机插品种的产量指标应定为,常规粳稻中熟中粳产量≥700 kg/667 m2,迟熟中粳≥720 kg/667 m2,杂交粳稻≥800 kg/667 m2,杂交籼稻≥700 kg/667 m2。因此,依据以上产量指标,初步筛选出6个常规粳稻、2个杂交粳稻、3个杂交籼稻进入下一年试验。

表2 钵苗机插条件下不同类型品种水稻产量及构成

2.2 不同品种及不同机插方式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

不同品种及机插方式水稻产量及其构成见表3。不同品种及机插方式实产均呈钵苗>毯苗的趋势。不同品种的钵苗机插实际产量较毯苗高1.23%~9.07%,扬育粳3号的钵苗较毯苗高的比例最小,仅为1.23%,以甬优2640最高,为9.07%。产量构成各因素中,所有品种的单位面积穗数均呈钵苗<毯苗的趋势,分析原因是由于毯苗基本苗较钵苗高,同时毯苗采用小苗机插,利于发挥其低位分蘖优势,最终穗数较钵苗高;每穗粒数呈钵苗>毯苗的趋势,所有品种表现趋势一致;而不同品种的结实率和千粒重变化趋势相同,均是钵苗高于毯苗,分析可能是由于钵苗播种早,带蘖无植伤移栽,可以发挥大穗和灌浆时间长的优势。笔者依据钵苗实产较毯苗高5%及以上的要求,将常规粳稻扬育粳3号和杂交籼稻两优037淘汰。

2.3 不同品种及不同机插方式水稻生育期及抗倒性

不同品种及不同机插方式水稻生育期及抗倒

性见表4。与毯苗相比,不同类型品种钵苗机插的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均提前,各时期分别提前了 2~5 d,平均 3.5 d、齐穗期 2~9 d,平均 5.5 d、成熟期 3~8 d,平均 5.5 d,不同类型品种全生育期均表现钵苗长于毯苗趋势,钵苗较毯苗全生育期延长5~11 d,平均8 d。进一步分析表4可知,有些品种在不同机插方式下,水稻植株抗倒性上有一定差别,比如南粳9108、南粳49及两优0367在钵苗机插条件下的抗倒性要强于毯苗,另外,本研究中的杂交粳稻津7优18在两种栽插方式均易倒伏,因此,对该品种予以淘汰。综上说明,钵苗机插方式可延长水稻生育期,进一步挖掘水稻产量潜力,同时可培育高质量群体,增强植株抗倒性。

表3 不同品种及不同机插方式水稻产量及构成

表4 不同品种及不同机插方式水稻生育期及抗倒性

2.4 不同品种及不同机插方式水稻稻米品质

稻谷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直接影响稻米的商品价值,是稻米商品性优劣的最直接体现。本研对不同品种及不同机插方式水稻稻米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进行系统比较(表5),结果表明,与毯苗相比,不同类型品种钵苗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均高于毯苗,而钵苗的垩白米率、垩白大小及垩白度均低于毯苗,以南粳9108为例,钵苗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较毯苗分别高3.01%、3.76%、6.49%,垩白米率、垩白大小及垩白度分别低 3.08%、11.65%、14.36%。说明,钵苗机插稻在延长水稻生育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地毯苗机插条件下稻米品质不佳的问题。

表5 不同品种及不同机插方式水稻稻米品质

3 结论与讨论

笔者所在地区属典型稻麦两熟种植区,也是常规粳稻、杂交粳稻、杂交籼稻几种类型水稻品种并存稻区[5]。多年以来水稻生产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杂交稻仍采用传统手载方式移栽,作业效率较低,农民纯收益不高;二是当前使用的毯状小苗水稻机插方式存在秧龄短、秧苗素质弱、植伤重、缓苗期长、个(群)体生长量小和杂交稻应用难度大(尤其是大穗型杂交稻)等技术“瓶颈”问题[6],一方面压缩了水稻产量潜力,另一方面常导致下茬小麦不能适期播种,影响稻麦周年高产。钵苗机插可以培育25~30 d带蘖壮秧,且移栽大田后无植伤,几乎无缓苗期,人为延长水稻的全生育期,如本研究中钵苗较毯苗生育期平均长8 d左右,成熟期提早了5.5 d,较毯苗可以减轻让茬压力,挖掘稻麦周年增产潜力。另外,对于杂交粳稻、杂交籼稻均可精确定量播种,降低大田漏穴率,提高大田移栽秧苗均匀度 ,克服杂交稻毯苗机插中的多个问题,实现杂交稻机械化高产栽培目标。

在对不同类型品种进行钵苗机插试验之后,依据设定的产量指标初步筛选出若干水稻品种,次年对初步筛选的品种在钵苗和毯苗机插方式下的产量、生育期及稻米品质进行系统比较,筛选出常规粳稻有武运粳27、盐丰稻2号、南粳49、南粳9108、扬粳805,杂交粳稻甬优2640,杂交籼稻皖稻153、丰优293。对以上品种可先进行大面积示范,条件成熟后可进行一定面积推广。

[1]张洪程,朱聪聪,霍中洋,等.钵苗机插水稻产量形成优势及主要生理生态特点[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21):50-59.

[2]邴延忠,陈宗凯.水稻钵苗移栽机械化技术研发与应用[J].农机科技推广,2011(4):52-53.

[3]孙德超,李晓东,姜阿利.水稻钵育秧苗机插技术特点及其优势[J].农业机械,2010(20):69.

[4]张洪程,龚金龙.中国水稻种植机械化高产农艺研究现状及发展探讨[J]. 中国农业科学 2014,47(7):1273-1289

[6]李宗春,王恒雨,许成军,等.淮北地区机插稻存在问题及栽培对策[J]. 北方水稻,2008(4):54-55.

(责任编辑:宋双)

Study on the Selection of Rice Cultivars for Bowl Mechanical-transplanting Method

LIU Ren-mei1,YANG Shu-bin1,WANG Tao1,NI Ren-zhong2
(1 Agricultural Technology&Extension Center of Jinhu County,Huaian Jiangsu 211600,China;2 Agricultural Technology&Service Center of Taji Town,Jinhu County,Huaian Jiangsu 211600,China)

A field experiment about screening the suitable rice varieties for bowl mechanical-transplanting method was conducted with japonica hybrid rice hybrid rice,japonica conventional rice and indica hybrid rice as materials in ricewheat cropping areas (Jinhu of Jiangsu)in 2014-2015.Referring to the setting rice yield index of bowl mechanicaltransplanting method,we selected a number of high or super-high yield potential of rice varieties preliminary in 2014.The same material was treated with bowl mechanical-transplanting and conventional blanket seedling of mechanicaltransplanting respectively,the rice yield,growth period and rice quality we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 in 2015.A group of suitable rice varieties were sele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ice production in large area on the climatic factors and yield potential.

Bowl mechanical-transplanting method;Rice;Selection of varieties

S511.0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6737(2016)06-0016-06

由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现代农业(稻麦)科技综合示范推广(金湖)项目资助,编号:SXGC[2014]158 SXGC[2015]179。

2016-04-14

刘仁梅(1978-),女,高级农艺师,长期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籼稻粳稻杂交
2021年无为市优质中籼稻品种比较试验
杂交水稻“泰丰A”高产又好吃
近10 年云南省育成的粳稻品种性状分析
山西落叶松杂交良种逾10万亩
我国双季早粳稻实现“零的突破”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解读粳稻品种南方种植播期
矮来支撑高
高离不开矮的支撑
粳稻收购为黑龙江省农民增收5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