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忆蔡世彦

2016-12-02作者丨顾美程

台声 2016年11期
关键词:台联天津市老师

作者丨顾美程

追忆蔡世彦

作者丨顾美程

时光荏苒,在津台胞拥戴的蔡世彦老师过世已近一年。有的朋友对我说,是不是应该写点什么来缅怀?我说,必然!蔡世彦老师不仅是我的老领导,更是我进行多年台情研究工作的启蒙者,对我助益颇多。在沉淀了一年的思绪过后,是时候把这份追忆落下来,写进天津台盟、台联的史册里,为在津台胞和天津市对台研究领域乃至全国的研究者们永远怀念这位先生尽一点力。

2002年3月,我大学刚毕业,来到天津市台联机关工作。当时蔡世彦老师担任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市台联会长,同时也是合署办公的台盟天津市委主委,兼任天津市台湾研究会的会长。我当时想,一个人在这么多的重要岗位担任职务,一定有着不同凡响之处。心里对他产生一份好奇。初见蔡世彦老师,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一位和蔼、儒雅、睿智的人。他是高官,但请大家都称呼他为“老蔡”,毫不摆架子;他严于律己,体现在外的则是宽以待人的儒雅之气;他是台情研究领域名副其实的专家,有着睿智厚实的学者风范。他见到我,第一句话是:“年轻人来了,要多做点事,努力锻炼自己。”他交给我的第一项任务是做一幅宣传时政的板报。记得一天之后,我就迅速完成了这项任务,但由于缺乏经验,板报做得并不好。第二天早上,蔡世彦老师一走进我们的办公室,就注意到这张板报,他俯下身子,仔细地察看我挂在报刊架上的作品。我当时的心里很紧张,生怕他会批评我。事实上,蔡世彦老师沉思了一会儿,却说:“有重点,有思路,雷厉风行。很好。”我暗暗地松了一口气。他把我不够全面的设计赞为有重点、有思想,从我仓促完成任务当中找出雷厉风行的优点。作为一个刚刚从象牙塔里走出来,忐忑步入社会的青年人,这份支持太重要了。

从那之后,蔡世彦老师时不时给我安排一些较有难度的工作,要求我参与了较多的调研。当年我在他的指导下,完成了一项题为“关于建设服务型政府促进天津市台资企业发展”的研究,时任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的戴相龙在这份研究报告上作出了批示,对调研的成果给予肯定。我难免有些沾沾自喜。蔡世彦老师发现了这个细节,则耐心对我说:“取得成绩,这没有什么,是你应该做的。课题选取的角度不错,内容高度还可以再提升,文字可以再细致的。”在他的细心观察、严格要求之下,不断修正我的不足之处,并及时发现了我的特长,与我的处领导进行商议,带领我参加台情研究,并推荐我担任天津市台湾研究会的理事。后来交由我负责台盟、台联的台情研究工作。当时的两岸形势,正处于民进党执政、台湾与大陆关系紧张胶着的阶段。台情研究是台盟、台联乃至大陆对台系统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从事这项工作不仅需要一定的研究能力,同时要求具备较高的政治洞察力。把这样一项重要的任务交给一个新人来负责,蔡世彦老师也是有过精心考量的。作为台盟中央政研会的副主任,他与负责研究工作的潘新洋部长进行讨论,从多个角度考虑,最终决定安排我从学习和参与开始,锻炼成为这项事业的接班人。

在蔡世彦老师的支持和介绍下,我同台盟中央、全国台联以及各省市兄弟单位、系统单位台情研究领域的领导、同志和学界专家、朋友建立了广泛联系,学到了很多东西,不断提高研究的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了解到,蔡世彦老师不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领导,更是一位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权威研究专家。不仅系统内召开的重要会议邀请他出席指导,就连纯学术界召开的会议,他也是一位享有极高声誉的成员。他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政协副主席,每年两会期间提出的有关涉台提案都会受到很高的关注,接受过的采访不计其数。他的研究文章在权威杂志上进行刊登,好评如潮,联系交流和反馈往往持续很长的时间。

还记得2003年,台湾知名学者、《海峡评论》主编王晓波先生来津参访,与蔡世彦老师就两岸关系发展进行了深度探讨。那一次座谈下来,我记录了近两万字的会谈材料,对台湾问题的了解豁然开朗。这之后,蔡世彦老师牵头,承接了台盟中央一个重要课题的研究。为使课题更具专业性,蔡世彦老师邀请天津市社科联、天津大学、师范大学的知名专家、教授参与研究,数年累计完成20余万字,提出针对性建议60余条。2007年《反分裂国家法》出台,他主持的课题提出了一些有关政策性的建议,受到台盟中央高度重视,其中一些重要观点被引用上报,为中央制定对台方针提供参考。作为课题组成员,我见证了蔡世彦老师精于业务、鞠躬尽瘁,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早日实现付出的心血,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展示出的高度政治责任感,和一位老共产党员以国家利益为己任、奋斗一生的崇高使命。他经常加班工作,一个用词、一个标点反复斟酌,对文字内容和文章技术性要求极高。甚至利用在汽车上的时间查看文章,经常用铅笔进行标注和修改。耳濡目染,我在准备相关资料、提供草本的过程中,也养成了政治上高度警惕,文字上字斟句酌、严谨于术、严格律己的好习惯。这个期间,蔡世彦老师还作为主要执笔人,参与完成《台湾百问》一书的编写工作,由台海出版社正式出版,成为全国台盟系统研究台湾问题的一项史料。主持编纂两期《津门台湾人》,记录在津台胞参与祖国经济建设的光辉事迹,把来津投资台商的奋斗历程书写进历史,留于丹青。

2008年,应台盟中央邀请,我陪同蔡世彦老师参加在西安举行的北片小型台情研讨活动。蔡世彦老师把我介绍给参加会议的盟内研究领域权威同志,说明了我参与一些课题研究的情况,请各位前辈关注天津市的研究工作,更多支持我们。2004年以来,我不负组织和蔡世彦老师的期望,荣获天津市乃至全国的多项台情研究成果奖励。这是在蔡世彦老师的支持和鼓励下完成的,助我发现工作的兴趣,树立了为两岸和平发展事业而研究的崇高使命。

2008年8月2日,蔡世彦在传递奥运火炬

点点滴滴,汇聚成溪,亦像耿耿星辰,闪耀不灭。蔡世彦老师的离世对于大家来说是损失、是遗憾。他精益求精,为天津市乃至大陆的台情研究事业贡献了半生的热忱,大家将会永远铭记。先生已逝,后人承志。作为多年领导与同事,我将永远尊重与

怀念蔡世彦先生;作为台情研究事业的同仁和统一战线的战友,我将以开拓传承的方式来缅怀他,以坚持做好台情研究工作,促进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做一个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益的人。

猜你喜欢

台联天津市老师
有趣的云
如果画笔会说话?
民航转报系统台联MODEM专线与拨号互备传输模式研究
天津市第三届“未来之星”初中数学邀请赛
海南省台联领导会见台商许清朝先生
海南省台联会见中华文化国际交流协会代表团一行
“谢谢党,谢谢政府……”
老师,节日快乐!
送给亲爱的老师
老师的见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