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撷几朵浪花,探寻文言教学之美

2016-12-01张艳

新课程·中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文言语感文言文

张艳

华夏文明,光辉灿烂,底蕴深厚,深藏于优秀的文言诗文中。所以文言文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最丰富的载体。对文言文的学习,事实上也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继承和发扬。而文言文是最能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以及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因而文言文讲授,尤其是初中文言文讲授在语文教学中意义重大的。十分令人惋惜的是,现在的初中文言文课讲授中却存在着一些不容疏忽的现象:学生对文言文有相当程度的畏难情绪和陌生感,蕴含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好文章成了学生拒绝接受的“裹脚布”;少数教师因为“分数至上”的观念,在讲授中只顾抓字、词、句的翻译,忽视了对文章中蕴藏魅力的开发与研究,更忽视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的尝试,从而使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常识系统中主要的一环,也是学生把握起来比较吃力的地方。第一,因为文言文离现在的学生太远了,生活环境也有很大不同,很多文言字词生疏难懂,现在也大多不用了。学了有什么用?所以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没什么兴趣。第二,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量大,用法也非常灵活,解释起来很繁琐,这对于没有文言基础以及类似生活环境的初中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学了在生活中用不了,还不如不学。第三,传统的文言诗文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的人文素养,在短期内是无法看出成果的“短视教育”,让师生无法与编者达成共识,再加上传统文言教学中,教师遵循“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铁的标准,导致在学生中流传着“一怕作文,二怕文言文”的讲法。不呈现分数,怎么能说学好了文言文呢?

一、“读”字当先,激起乐趣

针对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中存在的一些现象,比方说没有文言文语感,文字陌生,而且没有停顿断句知识等,语感是学生凭借主体直觉性,对语言产生的自动的、丰富的、敏捷的反应力,是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直觉化技能,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感培养。文言文讲授更要把培养学生语感,练习学生的说话本领,进而达到发展思维和智力作为目标。而诵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学好文言文,必须把“读”字放在首位。读法有多种,默读、诵读、配乐读、个人读、集体读。教师可根据课本的特色,精心设计好读的形式:课前预习时默读;顺从文字时小声读;课堂上学习时,对于复杂的文章,可由教师范读或找来朗诵音频等范读,简单的文章可让学生自己朗读,等到会读,熟读之后,还可齐读、个读、小组读、竞赛读;师生对读和配乐朗读等。总之,形式可以多样,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阅读乐趣。课下背诵时可以大声读;巩固复习时要边想边读。因为每节课哪怕再小的收获都是值得肯定的。特别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腔调,进而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经过反复读感受,让学生身临其事、身临其境、身临其历史,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运用之妙,存乎于心”的学习境界。正如叶圣陶所说:“吟咏的时候,对研讨所得,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性成为读者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

二、“实”字为柱,走进理解

文言文的教学贵在“理解”,扎根真实的文本知识,才是文言教学的中流砥柱。它包罗字词的理解、文句的理解、主旨的理解、感情的理解等。只有走进理解并深入下去,才能灵活把握,触类旁通。否则,最终收获甚少。课堂四十五分钟,短短四十五分钟,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如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接下来,把课堂上的理解分为以下几步:第一步,借助课下注释,自主学习,独立理解。例如,学习《岳阳楼记》这样声情并茂的文言散文作品时,教师鼓励学生根据注释先去自主阅读,关注文章内容,获取关键信息,不求深入理解,力求从整体上了解全文。找到成功的乐趣就可以有足够的动力继续下去。第二步,鼓励学生多质疑多发问,最后由教师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质疑、讨论、交流的方法,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让学生对课文中的实词、虚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词语进行归纳并做好笔记。而教师在这时给以适当的点拨,表意明确就可以了,不必过多讲解。第三步,善用多种方法,加强巩固理解。传统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是“满堂灌”,教师一字一句的翻译,学生就一字一句的记下,这就使得文言文讲授索然无味,哪里还有什么语感、美感可说呢?最终导致原文、译文的支离破碎,其结果就是事倍功半。然而文言文的翻译,可采用的方法多种多样,比如增添、删减、保留、替代、调节语序等。我认为最基本的方法是弄懂规范语言。提醒学生仔细看清楚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说话的情境,用现在的话也就是现代汉语说出文言文的意思,不明白的地方则由教师帮助解决。接着,根据现代汉语语法的要求,指导学生进行修改补充,逐步完成对文章的翻译。文言文翻译不困难,树立信心最重要。有步骤地进行是保障。首先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进行直译;其次根据需要,合理调节语序;最后按照语法要求,作出补充。在学生自主充分准备之后,可以采用灵活自由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比如组成四人小组,每人一句或一段,其他学生点评、修改。小组合作,既独立又合作,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也可按照事先编好的小组,按顺序一个接着一个,逐步完成课文的翻译。教师要积极点评,充分肯定译地好的地方,明确需要修改的地方并提出修改意见。第四步,以全班为单位朗读,培养语感;或复述,将所接收的文字信息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力求准确无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真正得到体现,让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以后的学习中去。

三、“记”上心头,举一反三

知识积累是能力提高的基础,而“识记”是其中的一种重要的方法。识记的最直接目标是通过考试,更长远的目标则是为高中阶段或是更高层次的学习打好基础。正如古人所说,学习文章最好的方法是全部背下来,文言文更适合这方法。另外,还应熟记常用字词的重要意义及用法,作家、作品和出处等文学常识。这么多知识要都记着,可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因此,教师在这时的指导作用就显得更重要了。首先在指导学生背诵文章的时候,要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以文章的写作顺序和内容为基础,或是联系画面进行想象,或是教师适时出示关键词,帮助学生进入文章内容中,同时用文言将意思表达出来,达到当堂背诵的目标。比如,《三峡》这篇文章,是先写三峡的山,再写三峡的水。山的特点是一座连着一座,多而绵长,山势也很险峻。美的文字飞扬在想象的画面中,让人惊叹。水的特色是依照季节顺序来写的,夏季是多而迅猛,春冬之时是清而多彩,秋季是寒冷清幽而猿啼久久回荡。大美江山,激扬文字,酣畅淋漓。其次课文中的字词可让学生分类识记。如,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重点实词,学生通过分类整理,再写出相应例句。这样,就将散乱的知识条理化,零星的知识系统化,学生既可以触类旁通,也可举一反三。至于常见的虚词,如,其、之、以、于、而、则等,先由教师帮助学生按词性归类,然后归纳相同用法和不同用法,再布置作业,让学生从已学古文中各找出两个例句。再有就是文学常识,采取让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将一课、一单元乃至一册书中的作家、作品和出处,按朝代顺序整理出来,更便于记忆。识记这一环节是文言文学习中的重中之重。因此,为了将所学知识巩固、消化掉,最后教师的提问、默写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就活了,变得容易了。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体会到以上方法较之“满堂灌法”确实有明显的好处。因为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增加学生的语感能力。以上介绍的方法,好似文言文教学大海上的几朵浪花,难免有它的不足之处。

总之,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只有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积极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文言文教学也将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绽放出生命的美感。

参考文献:

[1]高秀兰.文言文教学方法探索[J].现代语文(理论研究),2005(5):107-110.

[2]胡金兰.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学苑教育,2012(24):38.

猜你喜欢

文言语感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