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下地方高校选修课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2016-12-01南红花朴光秉
南红花+朴光秉
摘 要:以延边大学在全面学分制条件下,实施选修课课程体系改革与实施为主要研究内容,对选修课课程体系提出民崭新的框架,重新确定了延边大学选修课体系,即五个平台,十个选修课类型。这对地方高校选修课课程体系的重构与课程体系的进一步实施提供可靠的实践案例和理论依据,对地方高校有效实施学分制改革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学分制;选修课课程体系;课程建设
1 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高校开设选修课程的目的是扩大和加深学生的科学理论或应用知识,促进文理渗透,完善知识结构,发展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兴趣、专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大部分高校已纷纷实施学分制以后,选修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而作为学分制的重要表现形式,选修课的开设及其教学质量,在个性化人才培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与学分制对选修课的要求相比,选修课教学质量在目前我国高等院校课程体系设置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处于一个薄弱环节,其研究力度和深度等尚不尽人意,尤其是对选修课课程体系的研究则更少,这就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学术空间。
根据数据统计,发达国家一般比较重视选修课程,其比例一般都在总课程的1/3以上,而且近年来都有增加的趋势,有些国家的大学课程,选修课程已达到总课程的1/2,而我国高校选修课程所占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且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选修课程的课程体系不够科学,课程资源少,课程门类比较单一,学生没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二是选修课程质量不高,保障措施不够健全,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不多,供需矛盾突出;三是对选修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学生选课缺乏指导,盲目性大。可以说选修课程资源的匮乏严重影响了大学的教学质量。
对国内外部分高校的选修课课程体系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从中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有效数据,并以此为基础,以延边大学为个案,以个性化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进一步优化选修课课程体系,提出适应学分制改革需要的选修课程框架。
2 研究意义
实施全面学分制,关键在于开设数量足够的、质量高的课程,而选修课是保证开设量、满足学生选修课程的重要保证。本课题以延边大学为例,将围绕全面学分制改革与实施实际出发,改革并进一步优化现行的课程体系,尤其是完善选修课课程体系,从而给学生提供更好更多的选修课,以此推进学分制改革。
本课题通过对国内外部分高校的选修课课程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得出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有效数据,并以此为基础,以延边大学为个案,以个性化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进一步优化选修课课程体系,提出适应学分制改革需要的选修课程框架,为延边大学的全面学分制实施提供课程理论和课程体系框架,也为地方高校全面学分制实施提供可靠案例。
3 研究目标
3.1 通过研究与实践,进一步优化现行培养方案中的选修课课程体系,为更好地实现个性化人才培养的目标提供保障。
3.2 通过对国内外部分高校进行深入对比分析,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构建适合学分制环境下的选修课课程体系,为地方综合性大学及其他高校选修课课程体系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3.3 通过本课题研究与实践,构建与选修课课程体系相配套的运行机制、模式和管理制度,为课程质量提供保障。
4 主要内容
4.1 对国外有代表性的高校,国内高校、尤其是地方综合大学选修课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深入研究,进行对比分析。
4.2 对延边大学选修课课程体系的发展与改革情况进行分析研究,重点放在近三次培养方案修订后的选修课课程体系分析研究上。
4.3 按照学分制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延边大学选修课课程体系优化改革方案。
4.4 延边大学选修课课程体系及基本框架的研究。设置5个选修课平台,即专业选修课平台、通识教育选修课平台、实践教学选修课平台、网络课程选修课平台、暑期学校选修课平台;设置10种选修课类型,即专业方向类,跨专业选修类,研讨类,通识教育一般选修类,通识教育核心类,多元文化特色类,课内实践选修类,课外创新实践类,网络课程选修类,暑期学校特色课程、讲座、培训类。
4.5 选修课程体系运行机制、模式及配套相关管理制度研究。
5 研究方法
5.1 文献研究法。运用于理论部分的研究和对高校开展校本课程建设相关的文本分析。
5.2 调查研究法。收集典型的民族高校进行校本课程建设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挖掘和提炼科学有效的实施举措,及时予以推广。
5.3 总结归纳法:通过已有材料的总结和归纳,产生本课题的研究成果。
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
(1)收集了与课题有关的国内外高校理论文章,包括国外学分制改革相关文章、国内高校学分制改革实施方案、理论文章、部分高校的本科培养方案等。
(2)初步收集近两年延边大学学分制改革实施情况相关文献,如历年本科培养方案、选修课学分统计、人才培养目标统计等。
参考文献
[1]王伟廉.高等学校课程研究导论[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庞海芍.通识教育的困境与希望[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3]周清明.中国高校学分制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8.
[4]黄宇.广西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研究与实践[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孙山.地方高校学分制改革研究[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南红花(1971-),女,吉林和龙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和语言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