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技术人,更要学会沟通
2016-12-01黄瀚玉
黄瀚玉
在网络段子和影视剧里,程序员、技术宅总被设定成智商超群,却思维古怪、不善交流的形象,就像美剧《生活大爆炸》里那群科学家一样。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技术宅和工程师的职业发展路径之一是逐渐成为管理者。这些印象中刻板木讷不善言谈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否胜任管理工作?至少王康的故事给出了答案:YES。
2007年,王康在他的前雇主网宿科技那里获得了晋升,从一名普通的工程师升职成为技术服务部的经理,那是他工作的第四年。新职务刚履新,他就遭遇了一次“下马威”—当王康第一次召开部门例会时,有1/3左右的员工缺席。王康知道,缺席的人是有情绪的。
这个部门有一老一新两个团队,彼此的工作方式完全不同。老团队的成员跟客户交流时会直接提出问题,只需要客户回答“是”或“否”,以此来判断客户的需求,并提供相应的老产品。而新团队的人头脑比较发散,喜欢采用前沿技术,所以往往会以更开放的方式和客户交流,提供多套解决方案,并最终找到最适合的一种。
王康就来自这支新团队,上任之初,他就想改变老团队的工作方式,而另一方面,他的上任某种程度上让老团队的人认为这是对他们工作的否定,因此产生了抵触。
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王康更好奇的是,为什么这些老团队的成员宁可用一套看起来不那么科学的工作方式,也不愿意改变?为了能够直接交流,他甚至堵到了老成员的小区门口。
最终王康明白了分歧主要源自两个团队定位和特点的不同。老团队的工作职责是快速输出标准化的产品,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而新团队则需要通过发散、多尝试的方式来寻找新思路和新机会。“这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件事,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坐在管理位置上看问题得用不同的视角。”王康说道。最终,他决定让两套工作方式继续并存,并将部门的工作按照新老团队的不同特点做了分工。
第一次管理团队的经历让王康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2015年,当他加入白云山科技成为产品副总裁后,为了让公司员工能顺畅沟通,他从招人开始就在考虑怎么让大家“在同一个频道”上。在他参与制定的招人方式里,每个应聘者都会经历技术、架构、管理、人事四个部门的面试—候选人必须同时满足不同角度的需求。
办公室也取消了隔断,采用了开放式的空间布局,王康自己也没有独立的办公室。他把这看做是整个公司信息开放透明的信号,他认为这样能让员工理解彼此,也理解管理层对他们为什么会有一些严苛的要求,就像当初两个不和的团队最终互相理解了一样。
王康至今还保留着和公司员工密切交流的工作方式。公司员工以技术岗为主,一些人的确并不善于面对面沟通,但王康发现他们在电脑前打字时会更放松,于是他也会在QQ上和这些同事聊天,问问他们最近的压力、困难,了解他们对项目的计划和期望,“那些人平常基本上一句话不说,但在电脑前,他们甚至还会跟你讲段子,把原本压抑的天性释放出来。”
C=CBNweekly W=Wang Kang
C: 你平常有什么最不像技术人员的日常爱好吗?
W: 我特别喜欢去别人家,看别人家的装修是怎么做的。他的鞋柜跟别人家有点不一样是为什么?他家玄关为什么设计成这个样子?厨房里的东西怎么摆的?……这样你会充分了解别人的想法,然后更加认识对方。
C: 工作压力大的时候有什么减压的方法?
W: 压力大时我不需要减压,因为我会特别兴奋,我觉得做技术攒了那么多年经验,了解了那么多技术,就是为了压力大的时候能够展现出你的魅力。平常你就像一块原石一样,跟别人看起来没什么不一样,压力大的时候别人会发现你是钻石。
C: 目前你最想尝试的挑战是什么?
W: 工作上我特别想去跟全球的高手过过招,看看我们跟世界最好的高手有多大差距。
生活上因为准备再要一个孩子。这意味着我必须花更多时间在家里,减轻太太的压力,同时不冷落另一个孩子。这就要求我明年必须要把工作安排得特别合理,同时也要让团队更快速地成长,只有这样,我才能释放更多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