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互联网大会高咨委秘书长李欲晓解读《乌镇报告》:一份关于世界互联网发展全景的一流报告是如何炼成的?
2016-12-01贾璇
贾璇
这是一份一流的报告
《中国经济周刊》:请介绍一下《2016世界互联网发展乌镇报告》(下称“乌镇报告”)主要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为什么要撰写这样一份报告?
李欲晓:乌镇报告是世界互联网大会第一次发布的全面反映全球互联网发展和治理的研究性报告,由世界互联网大会组委会高级别专家咨询委员会(下称“高咨委”)经过审议讨论通过。乌镇报告主要涉及自 2015年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以来,中国治网主张在全球的广泛响应以及全球互联网发展和治理的整体情况,报告分为“网络建设和发展”“网络文化繁荣与多样性”“数字经济与数字红利”“网络安全”和“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等五个部分,深入阐述了一年来全球互联网发展新成就、网络文化新焦点、数字经济新趋势、网络安全新问题、网络治理新进展;并展望未来,提出了今后互联网发展治理的若干趋势。乌镇报告从研究层面描述过去一年全球互联网发展和治理的状态,和互联网对全世界的各方面的影响和作用,是一份综合性、跨领域的研究报告。
在乌镇报告起草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尽管目前在互联网发展的很多领域都有很详细的报告,但是从全球角度,跨领域研究网络和社会相互作用的综合性报告很少。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急需这样综合性的报告去描述目前全球互联网发展的情况,同时也指导未来互联网发展的方向。
世界互联网大会组委会秘书处高咨委秘书长李欲晓
到今年,全球互联网的普及率已经接近50%,这是非常重要的节点,也是人类值得骄傲的进步。当然,还有一半以上的人没有联网,未来要解决由此而来的数字鸿沟。同时,我们在研究中注意到,发展中国家在互联网领域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数字时代对数据资源占有的差异和网络使用能力上的差异正在形成新的数字鸿沟。
《中国经济周刊》:今年的乌镇报告和去年发布的《乌镇倡议》有什么关系?
李欲晓:乌镇报告与《乌镇倡议》是发展和延续的关系。《乌镇倡议》是一个共识性文件,体现了5个方面,加快网络发展普及、促进网络文化多样性和繁荣、共享网络发展成果、维护网络和平安全和推动互联网国际治理。乌镇报告更多的是事实描述,在框架结构上沿用了《乌镇倡议》的5个方向来梳理全球互联网的发展和治理全景。
乌镇报告希望能站在全球发展角度,去思考网络能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如何面对改变?如何发现改变带来的威胁和风险?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今后的发展道路如何?
去年发布的《乌镇倡议》受到了全球的广泛关注,中国方案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理解和认同。这次起草的乌镇报告是在高咨委委员们的广泛深入参与下和共同努力中完成的,最终文稿得到委员们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国际互联网领域的一流研究报告。
《中国经济周刊》:乌镇报告有哪些亮点?
李欲晓:相较于其他互联网领域的报告,这份乌镇报告覆盖范围广、跨越领域多、研究视角宽,不仅是站在中国的角度,更是站在全人类的角度,介绍的是全球互联网的发展、治理、安全,以及互联网对各个方面的贡献和相互之间的作用。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乌镇报告从架构上、理念上,是从《乌镇倡议》延伸过来的,乌镇报告确实不是一方主导,我们也反复修改,反复征求意见,目的就是要做一个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所以,像来自亚太互联网信息中心的专家、来自顶级域名机构的专家、来自美国的专家、来自德国的专家,都非常赞赏乌镇报告整个起草过程中保持充分的开放和透明,吸收大家的意见,而且在整体上有比较准确的把握。使委员们觉得,“起草团队不仅听取大家的意见,乌镇报告还代表了我的看法”。一些委员在高咨委会上非常认可这份乌镇报告,表示不用审议肯定通过。有委员表示看到过很多国际互联网组织的研究报告,但是毫无疑问这份报告就是一流的。
也有些国际组织委员提出希望在乌镇报告中增加对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反映,因为中国确实是全球互联网发展最突出的国家;还有委员提出应该更强有力地表达中国的声音,因为中国的实践已经证明了中国方案是对的。我们认为,既要有历史性的眼光,也应有全球性视野,互联网是对全人类的重要贡献,中国也是从互联网受益最多的国家之一,在互联网发展道路上中国取得了长足进步,而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正是以这样的国际化平台来回报国际社会。乌镇报告同样也要全面体现全球互联网的发展和进步。
收到建议 140 多条,120 多条来自外方
《中国经济周刊》:乌镇报告的出炉过程是怎样的?
李欲晓:去年发布的《乌镇倡议》,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很多人认为在中国召开的世界互联网大会集聚了世界各个方面的智慧,共同为全人类的发展出谋划策,并对高咨委未来的工作有更多的期盼,有些高咨委委员提出希望高咨委能进行一些研究。在委员的提议下,我们组织了专家起草团队,在过程中,我们就最初的框架、初稿、中间稿以及提交给高咨委会议审议的稿子,都反复征求了全体委员的意见。委员们对乌镇报告非常重视,有不少都是立即回复。我们前后收到的意见达140多条,大量意见被采纳,所以乌镇报告是高咨委全体成员努力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从去年12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提出“四项原则和五点主张”后,高咨委通过的《乌镇倡议》也与“四项原则和五点主张”相契合。实际上从 去年开始,以《乌镇倡议》为代表的互联网治理进程就开始启动了,我们今天发布这样的报告,也意味着这个进程在健康地、有序地向前发展,所以乌镇进程并不是今年才有的,而只是通过这种形式展现出来。从世界上来看,这个进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目标、宗旨和最终历程都是在过程中逐步完善的。
《中国经济周刊》:高咨委具体是如何参与到乌镇报告的研究中的?
李欲晓:高咨委成立于2015年12月16日,由31位中外专家组成。其中22位是外方委员,9位是中方委员。高咨委的成立、组织和运行,就是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提供咨询和建议,秘书处是承担其日常工作的机构,像“智囊团”一样。
此次外方委员提出了120多条修改意见,大批量被采纳。乌镇报告从9月份开始起草,历时两个多月完成。对于这第一份乌镇报告,委员们都有反馈意见,都有亲自提交过意见,高咨委的联合主席马云和法迪也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一些中方委员如田溯宁、沈南鹏等都针对自己关注和擅长的领域提出了意见。高咨委委员对乌镇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 普遍认为乌镇报告是目前为止有关世界互联网研究的一流的报告。
《中国经济周刊》:乌镇报告起草的过程中有哪些困难?
李欲晓:数据是我们研究时最大的障碍,目前相关的统计数据十分缺乏,标准也没有。再有就是涉及的行业和范围太多太宽,导致最终的报告内容只能很抽象。最初几百兆的资料成文3万字左右,后来反复修改后中文大约5000字,英文修改了几十稿。最后的乌镇报告是一个高度凝练的东西,每一点放大后都有很多可挖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