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理财:理的不是财,是生活方式
2016-12-01李翊
李翊
2009年初入职场的上班族,将原本一年约期的试验,渐渐变成5年的承诺,原本小试牛刀的好奇,变成了雄心勃勃的规划。生活,就这么在“尝试”中变得有趣起来。
如何有财可以理
在2010年正式成为“理财小白”(新手)之前,江苏姑娘崔慧娴是个对钱没有什么概念的人。崔慧娴的父母在江苏盐城一家大型集团企业工作,父亲是集团副总,母亲是会计,用崔慧娴的话说,父母在自己最黄金的10年为家庭奠定了优裕的物质基础,这才有了她工作之前无忧无虑的大学生活。
从本科到读研究生,崔慧娴的整个读书生涯完全符合父母的期盼,作为回馈,父母给她提供了足够花的金钱。崔慧娴说:“为了激励我好好读书,我妈还有个政策,我拿多少奖学金,她会再给予同样数额的奖金。因此,工作之前,我没有做过兼职为自己赚过一分钱,每天除了学习,就是吃喝玩乐。”
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崔慧娴在300人参加的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最终留校的8人之一。然而,仅仅干了3天“辅导员”,崔慧娴就想违约了。“辅导员和大学老师不同,相当于‘大学生保姆,一个人要管24个人,手机24小时开机,没有周末寒暑假。我进的是学校规模最大的医学部,跑项目的时候还需要能喝酒。聊天的时候,高年资的辅导员问我,你能喝几瓶红酒啊?我当时就蒙了,我滴酒不沾啊!”崔慧娴说,“我告诉我妈不想干了,我妈坚决不同意,她先是温和地劝说‘要忍耐,然后就是恐吓‘工作难找,最后开始威胁我一旦‘违约,就会断掉我的一切财源。但我年少气盛,怎么受得了逼迫和威胁?软硬不吃的我秉持着‘当下不走,更待何时的理念,选择了违约,离开学校,重新找工作。”
离职手续办完后,崔慧娴那个说一不二的强势妈妈开始拒接她的任何电话,果真断了她的一切财源。“我除了投奔南京的朋友之外,别无去处。更可悲的是,银行卡余额不足1000元,扣除邮寄东西的费用只够买一张火车票。”坐在去往南京的火车上,看着窗外的风景,崔慧娴第一次觉得生活毫无乐趣,她满脑子想的是,到了南京该怎么办?
在南京投奔朋友找工作的那段时光,崔慧娴发现,自己不懂人情世故,不会应酬,不善处理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她盘算了一下,进企业需要一技之长,自己没什么兴趣爱好,没有优势。“我的优势是会考试,又不想找太辛苦的工作,思来想去,只能考公务员。”崔慧娴一边准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一边欠着朋友的钱过日子。在南京蜗居的半年里,她先是从父母给的教训中体会到了“在经济不独立这个事实面前,没有说‘不的权利”,之后,又从南京朋友们的生活中,看到了金钱带来的悲欢离合——和她同居的女孩因为男友付不起房子的首付,迫于父母的压力和男友掰掉了;另一个死党渴望离开稳定的体制内工作,找一份自己热爱并擅长的工作,却迫于经济负担迟迟不敢迈出第一步。“我跟死党说,我绝对不能让自己陷入这样的困局中,我要的绝对不能是一种被金钱捆绑、威胁甚至逼迫的生活,我要的是一种自由支配金钱的生活。”
2009年9月,崔慧娴通过事业单位招考,进入江苏常州某事业单位工作,开始考虑理财这件事。“理财的第一关卡是‘储蓄。印象最深的是,我曾经向一位同事请教理财的好方法,她看了我一眼说:‘你一毛钱都没有,还理什么财?”崔慧娴说,那时候我意识到,“如何理财”不是最关键的,“如何有财可以让人理”才是2010年我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工作第一年,崔慧娴拥有两张工资卡,一张是财政发的基本工资,另一张是单位发的绩效工资,每个月还可能发一些过节费或者加班费,整合下来每月能有5000多元的收入。于是,她把每月的工资分成三份,50%做强制定存,20%是应急资金,30%是日常消费。由于父母一次性赞助了一年的房租,所以免去了崔慧娴很大一笔开销。
在消费方面,崔慧娴有几个习惯:“第一,不用信用卡,在我还没有培养起非常好的自控力和玩转信用卡的财商时,我宁可用现金支付一切;第二,我不逛淘宝,确切地说,我没有支付宝,除了在网络上购买各种书籍之外,衣食住行都花在看得见的地方,这有助于我随时掌握自己的资金走向;第三,购买超出预期的贵重物品需要提前做计划。早在工作之初我就打算买个卡地亚的三色戒,即便当时的价格我可以负担,但我会面临随后好几个月馒头加咸菜的生活,这会严重影响我的生活质量,所以我决定把馒头咸菜分摊在几个月里,从每个月的消费资金扣除5%预留,从应急资金扣除10%预留,加上每季度零散的奖金,我用了6个月的时间靠结余支付三色戒的8000元,既买到了让我心动的戒指,也没有让自己过上惨兮兮的日子。”
“我最开始的目标是半年存3万元,结果不到半年就完成了目标。我向母亲炫耀,她有些不屑一顾,‘你买个银行理财都不够。银行理财产品是5万元起,我不服气,攒到5万的时候,我妈又打击我,利息太少。”崔慧娴说,第二年年初,她开始了“随手记”人生,开始对每月开支进行系统整理。“每月初,我在手机中设定好各项预算,每日消费后会立刻记账,每晚临睡前会自觉地看支出图表,搞清楚什么地方花多了,什么地方不需要花。”崔慧娴发现,每月自由支配的30%中,有很多不必要的开支,比如茶饮面包和零食,比如打车,不必要的购物,她开始在夏天到来的时候减肥,将茶饮面包和零食改为水果,将打车变为公交甚至走路,这些既有助于尽快减重,又可以在这30%中结余1万元。第二年的年底,加上年终奖、压岁钱,崔慧娴第一次见到了10万元存款的模样。而这10万元,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崔慧娴的理财励志故事激励无数年轻人为做一个更好的自己而改变
规划和纪律
2011年,崔慧娴父母所在的国企集团化,成立分公司,公开募集股份,承诺分公司运营后分红。崔慧娴的父亲问她,你有钱想入股吗?崔慧娴给了父亲5万元,这是她人生的第一笔投资,而这笔投资让她充分体会到了杠杆的魅力。一年后,这家企业计算所有资产,发现盈利很大,给予了股东最大力度的分红,达到150%,崔慧娴的5万元投资变成7.5万元。
2012年年底的时候,崔慧娴惊喜地发现,存折上的数字已经累积到30万元。她在豆瓣上写了个帖子,“3年理出30万”,爆红。手上有笔钱,工作稳定,崔慧娴开始寻思投资赚钱的手段。
“2012年年中开始,黄金的行情特别好。有一次我跟妈妈去逛街,看到很多人在抢购黄金,我妈说,你上大学的时候我给你买了个黄金吊坠才190元一克,现在都300多元一克了,这些人还抢着买,有病啊!”崔慧娴说,她当时犯了个错误,认为单价看起来便宜的纸黄金比每盎司1900美元的黄金便宜,于是在黄金上一轮大牛市的尾期,跑去工行开户炒纸黄金。“我一个学外国文学的,没有任何金融知识储备,连追涨杀跌、成本平摊、风险控制、止损都不懂,仅仅依靠网络上那些不靠谱的文章就误以为这是一本万利的好事情。”
刚买了纸黄金没多久,崔慧娴眼睁睁地看着黄金从每盎司1900美元跌到1600美元。“别人说,跌了就补仓啊!我连补仓是什么意思都不懂,半个月不到就损失了2000多块钱。我觉得这才半个月就损失了一半的月工资,太亏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冷静了一段时间,决定不死扛,清空。”崔慧娴说,事实证明,清盘是对的。黄金最后跌到每盎司1200美元。
这次损失之后,崔慧娴开始思量下一步的投资计划:是继续存银行或者买理财产品,然后让通货膨胀把一切盈利给吃光,还是自己主动出击,把握未来?主动出击的话,是不是需要先做好知识储备,建立选择标准和投资体系?
“我把当当、亚马逊网站上投资理财类排名前50的书全部买了回来,首先翻目录,看不懂就放一边,等以后水平高了再说,很快筛出一套最简单的入门书。我记得最开始看索罗斯的《金融炼金术》,每个字都认识,就是看不懂。”除了大量看书,崔慧娴还开始逛投资论坛类板块,翻精华帖。“那些吹嘘炒股赚了几千万的,自称是股神的都不看。”最后,崔慧娴在自己特别佩服的6个大师里,挑选了3个人的帖子,全部打印出来。“这3个人,一个是教买股票建仓的,一个讲价值投资,另一个是分析公司的。每个人的帖子用A4纸打印出40到50页厚厚一本,每本我读了四五遍,做笔记,把零碎的知识点整理出来,再看看是不是和我的性格相似。”崔慧娴读这些帖子最大的感受是,性格决定一个人的投资方式:“一个激进的人是没法稳健投资的。我要寻找到最适合我性格的投资体系。”
崔慧娴专门买了一个打印机,在逛投资理财类网站或者论坛时遇到高质量的帖子就打印出来,选取适合自己的知识点为我所用。从2012年底到2013年,崔慧娴消化了上千万的文字,心里有了底,然后开始做计划。
“我买了6.8万元的债券型基金,然后每个月定存的50%工资其中2400元投入2只指数基金和2只股票型基金的定投中。那时候大盘已经跌到2100点,很多人肝肠寸断,跑都来不及,我这个时候入市,身边的人都说我脑子进水。我突然就懂了我外婆跟妈妈说过的话:人多的地方不要去。此刻,我坚信大盘被低估,市场越绝望越是我进场的时候。我要开始买股票了。”
崔慧娴把要买的十几只股票选好,设定了买入价,然后去证券公司开户。“我记得特别清楚,大厅里空荡荡的,一个人都没有。开户的小姑娘很好心地提醒我:‘现在能买股票吗?我们都不买的。”
2013年3月1日,崔慧娴在家里算了一下,发现手头可以自由支配的资金有大约30万元,她打算用30%的资金开始建仓,然后看大盘的走势,如果大盘一路高涨,那就不追,如果大盘持续下跌,则分批把余下的70%的子弹打光。
在刚买入股票的两个半月里,大盘都走得相对平稳,指数一度维持在2300点上方。崔慧娴正庆幸自己介入的时间点掌握得刚刚好呢,端午节之前大盘开始暴跌,开盘就跳空几十点,随后大盘以断崖的方式下跌。“整个6月和7月,我一直在补仓,我也不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只是本能地觉得,买银行股是对的,不停地补仓可以拉低成本,可以买到更便宜的筹码。”崔慧娴说,“如此相信银行股的原因也非常简单,金融为万业之母,我不相信中国的银行业会彻底破产,也不相信政府会任由银行如此‘跌跌不休。”
没过多久,证券业出现“光大乌龙指事件”,券商也开始一轮暴跌,崔慧娴抛掉新希望和格力电器的股票,加仓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再然后,白酒业出现塑化剂的重大危机,茅台、五粮液和泸州老窖纷纷跌停。崔慧娴按捺不住那颗躁动的心抱着侥幸心理在130元的价格咬牙买入一手茅台,在五粮液跌破17元的时候买了几手。到2013年年底,崔慧娴的股票格局基本定型,投入本金19万元,股票持仓中,金融类股票占比达到70%。
接下来的日子里,存钱依旧是崔慧娴最重要的理财习惯。无论如何消费,她还是习惯在每月10日拿到工资的时候,取出50%转入专用的理财卡,只是分配比率和以前有了变化。“现在是50%日常消费,50%先补充股票现金账户。倘若日常消费账户中现金比例充足,则将多出的现金转入另一张固定储蓄卡,直接3个月定投。”崔慧娴说,这个时候,买一手茅台的幸福感远高于买一个名牌包包。
2013年崔慧娴做的另一笔重要投资是买房。买房之初,她就定下一个原则:在最好的地段买最好的小区。买房的时机虽然不是最低谷,但是正好遇到浙江炒房团中的一员迫于经济压力急于出手,崔慧娴以不到80万元的价格买下了90平方米的市中心两居室,让公积金账户里的钱开始运转起来。现在,房子已经涨到100多万元了。
春节过后,眼看着黄金价格已经跌到每盎司1200美元,崔慧娴开始在工商银行开通黄金实物定投的业务,每月定投1000元,定投期间,一旦价格出现大幅下滑,她还打算加大定投的金额。
在开始投资股票的这段时间里,崔慧娴很少看盘。“我总结买股票的分两类人,一种是看趋势追涨杀跌的,另一种是看企业,选有价值的越便宜越买。或许跟我父亲做实业有关,我属于后者,至今我都看不懂K线图,但是我会看公司年报和财报,做分析,我学到的不仅是数字,还能看到人性,这反过来帮我更好地理解生活。”她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纪律,投资时一定要有耐性,按规划买,计划要买的股票如果股价没到等待加仓的点位就换其他的股。“因为有规划,我才能按部就班地实施,因为没有纪律,我才在贵金属投资的初期栽了大跟头。事实上,在接触的很多理财类书籍中,我最频繁看到的字眼不是‘一夜暴富,而是如何用‘纪律规划人生!”
开源和投资,两条腿走路
2014年的前半年时间,崔慧娴很久不去看账户,也不去关注大盘指数,最初是刻意的,后来就成了习惯。偶尔想起自己的账户,打开一看,还是半死不活地躺着,依然有5%~8%的亏损。但是到了第四季度,神奇的一幕出现了:在券商的带动下,账户内的保险股、地产股和银行股开始了令人惊讶的上涨,崔慧娴突然发现,当账户市值每日都在创新高的时候,她反而拿不住了。而且,由于股权投资有小小的分红,加上闲置在账户上的一些活期存款,她又有了3.5万元的闲置资金,考虑了半天,在国企改革的背景下,她配置了中国西电和京东方A。如此一来,崔慧娴在股市的投入本金达到了22.5万元。
在通往财务自由的路上,再多的困难都值得去努力
2014年最后两个月,可以用“瞠目结舌”来形容。崔慧娴眼睁睁地看着光大证券从7元多的价格一路飙涨到30元,中国平安从33元的价格直线往80元的价格上走,她仓内的股票,以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为首,所有的股票都开始疯狂上涨,账户内的市值几乎两三天就会有新高,越往后,每日的盈利就越多。
2014年12月31日收盘那日,崔慧娴对自己的股票和基金账户做了一个盘点,从2010年开始,历时5年,她的资金终于接近100万元的大关。
进入2015年后,崔慧娴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能否搭建一个符合我实际情况的理财体系,可以让自己更加合理、更加便捷地管理自己的资产?
在对2015年资产的总状况盘点后,崔慧娴认为,2015年最重要的事情是继续拥有现金,这样倘若股市出现重大机会,手头能有足够多的钱来购买大幅下跌的股票。资产状况明确后,崔慧娴对工资进行了合理分配,搭建了三个账户:用于日常全部消费的消费账户;用来存备用应急资金的备用金账户;用来定投基金和黄金,以及为股市账户积攒现金的投资账户。“账户搭建好后,需要定期做一次检查,最重要的目的是确认收入中存了多少钱,和上一个半年比起来增加了多少净资产。如果没有完成备用金的硬性指标,原因是什么?”
2015年7月,崔慧娴的人生发生了最大的改变:有媒体约稿。那个月她的收入突破了1万元。
“从开始存钱理财投资开始,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早睡早起,除了工作餐,基本都是自己在家做饭。周末偶尔会和朋友聚会,但也仅限于吃饭逛街。我不混圈子,不去KTV,也不泡酒吧。工作之外的时间,我看书码字写公众号,看电影听音乐,旅游,健身。2014年下半年,出版社看到了我在豆瓣上用网络ID三公子陆续发的关于职场和理财的十几万文字,约我写书。2015年9月份我的书上市,没做什么推广,就卖到了13万册,至今还在畅销。找我约稿的媒体,稿费从千字240元涨到500元。从7月份开始,有杂志社约我出去做分享活动,费用不低。”崔慧娴说,“我脑子突然开窍了,原来挣钱不光靠钱生钱,能力的提升也能挣钱!2015年年底盘算下来,我的资产达到了7位数。”
2016年1月份,崔慧娴在理财认知上发生了重大改变:“我这种好吃好玩喜欢自由,不愿意被不喜欢的环境捆绑的人是不可能去做基金经理的,那么我这种上班族怎么才能让资产变大呢?必须开源和投资相结合,将开源结余的钱用于资产配置。毕竟,股市有牛市也有熊市,收益率不可能永远保持上涨,但是培养好了一技之长,能越来越吃香。”
或许当下唯一让崔慧娴焦虑的,是找不到合适的男朋友被父母逼迫着相亲。她不是没谈过恋爱,第一任男友是高中同学,“大二”的时候没要家里一分钱去日本留学,一边读语言一边打工,不仅拿到最高奖学金,还考入日本排名前五的大学。她很欣赏这种执着、坚定、有目标的人。两人因为异地分手后,她还有过一段异地恋,因为成长的不同步而分手。“我也反思过,我有什么性格缺陷,应该怎么拓展交际圈子,找什么类型的人,然后发现我还是有一些‘桃花的。然后就不焦虑了。”崔慧娴说,“我朋友认为我对爱情和婚姻过于理想化,她却不知道,我见过心智契合、三观一致的幸福婚姻——我妈妈结婚的时候都32岁了,我爸比我妈小8岁,我妈是他的初恋。”
理财观念明晰了,人生要什么想明白了,崔慧娴发现前途一片光明,不再焦虑。遇到问题,第一是找解决办法,而不是抱怨。很多人都有一技之长,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像崔慧娴那样懂得如何变现。“这是个互联网知识付费时代,我可以通过互联网付费的方式把现金流变现的多种渠道都发掘出来。”崔慧娴给记者画了一张示意图,核心点一技之长是在不断学习和摸索中的完备理财知识分享,从这个点发散出去,“可以写书,一本畅销书卖到五六十万没问题;媒体约稿稿费增长到千字千元;微信公众号的打赏和流量费一个月能有几千,作为一个豆瓣红人,公众号的商务合作也能获得高额收入;线上分享开课收门票,线下分享一次半小时就是几万块,只要愿意,每月出去几次不成问题”。说起自己的变现能力,崔慧娴说:“现在内容付费的渠道太多了,但是缺乏有真正知识产出的老师。当你在某个领域做到数一数二,你不需要去主动寻找变现手段,自然会有人来找你。”
论理财投资的专业能力,崔慧娴知道自己还不是领域内的高手,“所以我不写赚钱,我写的是理财鸡汤”。有6家公司想买她的公众号,最高出价300万元买10%的股份,崔慧娴不卖。对方很奇怪,“为什么不要?你没有意识到拿了300万,会对你的生活有所改变吗?”崔慧娴对记者如此解释自己的想法:“当你跟对方要求利益,就必然要出让自己的一部分利益。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不是眼前这300万,而是不愿被捆绑的自由。‘财不入急门,当你对钱越渴望,钱离你越远。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后来当很多大品牌的公关公司来找我谈商务合作的时候都会提到,他们关注了很多公众号,我的公众号他们关注了大半年,发现没有乱七八糟的广告,因为文章质量高,‘粉丝黏度和忠诚度好,这才来找我。”
这种不急功近利的价值观跟从小优越的家境有关,跟父母的影响有关,也跟崔慧娴的职场生涯有关。
从崔慧娴的记账本上,能清晰地看到她开源的成果:2016年1月份月收入破了4万元,进入下半年,每月收入稳定在20万左右。她人生中的第一个100万元用了5年时间,而第二个100万元只用了不到10个月的时间。“靠工资存钱的时候,我总是盘算着找年化收益15%的产品,现在想的是,多赚钱,找个年化收益8%的产品,跑赢通胀就好了。手上现金越少,越有赌徒的心态,现金越多,越谨慎,对收益率不会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
现在的崔慧娴和同龄人相比,相对财务自由。不用再为了买一个卡地亚的三色戒压缩消费,也不用纠结攒下的那1万多块钱是买一手好股还是买一个早就看中的名牌包包。
拥有足够多的钱,然后吃喝玩乐,游山玩水,这就是财务自由的真正目的吗?“这几年来我曾经一直这么认为,但是现在我才意识到,财务自由的重点是‘自由,而不是‘财务。财务自由的存在,为时间自由、精神自由提供保障,目的是让财务上得到解脱的人,去真正追求自己热爱的事情,去过自己想过的人生。当我年末重新翻看《巴菲特传》的时候,我对财务自由有了另一层的思考——我真的需要所谓的财务自由吗?”崔慧娴说,“巴菲特并没有在财务自由后不再从事证券交易,他每日都做着自己最钟爱的事情,每一天都为自己而活着。对于他而言,财务自不自由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他从一开始就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所在。那么我呢?倘若财务自由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人有时间和精力去追求梦想,那么我无须等到财务自由的那一天,我可以从当下开始,努力追求梦想。比如,走遍世界各大博物馆、美术馆,看看那些美妙的艺术品;去美国读书进修;在年迈的父母面前自豪地宣布,上一个10年是你们改变命运的10年,现在是属于我的10年,我会在我的10年里为你们提供最好的物质保障。”
“我一直信奉一点:有尊严的生活,需要独立的经济来庇佑;自由的选择,需要独立的经济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