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EST模型的海岛海水淡化产业环境分析

2016-12-01王晓丽初喜章黄鹏飞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淡化海岛海水

王晓丽,初喜章,黄鹏飞,刘 玮

(国家海洋局 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天津 300192)



基于PEST模型的海岛海水淡化产业环境分析

王晓丽,初喜章,黄鹏飞,刘 玮

(国家海洋局 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天津 300192)

海水淡化是解决海岛淡水短缺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推广海水淡化在海岛的应用,在对海岛特点和海水淡化工程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结合PEST模型,从政治政策、经济、社会、技术4个方面系统分析了海水淡化产业在海岛发展的外部环境;运用SWOT-PEST矩阵全面分析这4个方面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挑战,探讨海岛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并从国家政策、市场经济、公众接受、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战略对策建议和保障措施,为海岛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依据。

海岛;海水淡化;产业环境; PEST模型;SWOT-PEST矩阵分析;战略对策

1 研究背景

我国面积500 m2以上的海岛有7 300多个[1],第一次海岛资源综合调查数据表明,94%的海岛存在淡水资源短缺问题。实践证明,传统的蓄水、调水方式,虽然实现了水资源的时空位移,但只能暂时缓解海岛缺水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作为淡水资源增量的海水淡化技术,已在我国沿海地区获得了较快发展,是保障安全供水的重要方法。但由于认识不足、能源短缺等,海水淡化在我国缺水海岛地区除建有少数几个示范工程外,并未得到推广。目前海岛海水淡化在我国市场占有率不足9%[3]。随着海岛保护与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海水淡化作为海岛淡水的重要来源也焕发出蓬勃生机。

PEST模型[4]是1998年罗宾斯在对研究对象外部环境归纳后所形成的,包括:政治环境(P)、经济环境(E)、社会文化环境(S)、技术环境(T)4方面的分析。通过对研究对象外部环境的分析总结,在战略战术层面上加以调整,以保障被分析对象的实施效果达到预期目标。本文在对海岛海水淡化产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基于PEST模型对该产业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探讨海水淡化在海岛上发展的特殊性及问题,并运用SWOT-PEST矩阵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4个角度,对影响海岛海水淡化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4个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最后提出对策建议。

2 我国海岛海水淡化产业介绍及PEST分析框架概要

2.1 产业介绍

我国从第一座海水淡化工程即1981年的西沙200 m3/d电渗析海水淡化示范工程起,先后在嵊山岛(1997年,500 m3/d)、獐子岛(1999年,1 000 m3/d)、长岛(2000年,1 000 m3/d)、嵊泗(2000年,1 000 m3/d)、东瑁洲岛(2009年,100 m3/d)、永兴岛(2011年,100 m3/d)、灵山岛(2012年,300 m3/d)、三沙赵述岛(2013年,30 m3/d)等地也相继投建了海水淡化装置,均极大地缓解了当地严重缺水的状况。

截至2013年底,我国已建成103个海水淡化工程,产水规模90.08×104m3/d,其中45个工程建在海岛,海岛海水淡化工程总规模约7.728×104m3/d。虽然我国海岛海水淡化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海岛海水淡化市场占有率不足9%,与海岛地区对于淡水资源的迫切需求相比,尚有较大差距。另外,很多地区对发展海水淡化的积极性不高,存在着需要发展海水淡化却不发展,继续依赖传统的远距离输水及船运输水方式的案例[5]。

2.2 PEST模型分析框架概要

PEST模型是为提高产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而实现产业快速发展的一种战略分析方法。海岛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较为复杂,如下式所示:

海岛海水淡化业外部环境=[政治法律(产业政策,…),经济(市场需求,…),社会文化(人口,…),技术(技术,…)]。

运用PEST分析方法不仅可以客观评价海岛海水淡化产业外部环境,还能找出竞争态势,优化资金、资源、人力配置,为海岛发展海岛海水淡化产业提供理论支持。

3 海岛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PEST分析

3.1 政治环境(P)分析

3.1.1 海水淡化政策

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提倡替代淡水资源,积极支持海水利用产业。2003年发布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将海水淡化作为战略性的产业;2005年发布了《海水利用专项规划》,对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做出了全面的规划和指导;2009年《中国海洋二十一世纪议程》将发展海水淡化技术产业、建立示范工程及在有条件地区推广列为优先发展项目;2012年《海水淡化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推进全国海水淡化科技发展与创新,支持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加大对海水淡化科技发展的支持力度。

上述法律规划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海水淡化的发展,但我国现行的《水法》并未将海水列入水资源范畴,致使有关海水淡化的相关政策很难推进。

3.1.2 海岛海水淡化法律规划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提出:支持有居民海岛海水淡化工程设施的建设[6]。2012年《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我国海水淡化对海岛新增供水量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海水淡化原材料、装备制造自主创新率达到70%以上的发展目标[7]。同年4月,《全国海岛保护规划》提出要加快海岛海水淡化工程建设,建设海水淡化生态实验基地的具体措施,为海岛开展海水淡化提出了明确的方向[1]。

3.1.3 财政补贴优惠政策

世界各国陆续出台海水淡化支持政策促进其产业发展:美国通过H.R.1071和H.R.3834等法案资助海水淡化设备的建造,并对淡化水补贴0.16美元/t;日本政府投资占总投资的85%[8];以色列对各地采购淡化水的最低量、价格等作出了明确规定。而我国仅在自来水行业形成了一套较完备的体系,海水淡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独立于自来水价格体系之外,我国政府资金在海水淡化项目中总体占比不足10%。相比之下,支持力度相差甚远,使海水淡化在发展初期就受到了限制。

3.2 经济环境(E)分析

3.2.1 海岛经济

我国一直将海岛定位于国防军事作用,忽视了海岛发展,基础设施薄弱导致海岛经济发展落后、缓慢,发展水平也不平衡[9]。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广东省有居民的海岛GDP为130万~1 766 000万元,人均GDP为4 675~268 200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42~28 700元,人均最高与最低可支配收入之间相差34倍,其中,仅3个有居民海岛人均GDP略接近全省平均值;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城镇居民水平的海岛几乎没有,只有11个有居民海岛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省农村居民水平,其他均低于此水平[10]。

3.2.2 海水淡化经济效益

在国际海水淡化应用成熟地区,海水淡化每年交易额达百亿美元[11]。未来15 a内预测海水淡化市场将超过800亿美元[12]。从设备、技术设计以及人员等业务来看,海水淡化行业正处于成长阶段初期,随着海水淡化技术创新提高、运行成本的降低,及自来水价的上涨,海水淡化产业的利润空间将更为宽广。中投顾问报告指出,预计到2015年,全球海水淡化市场规模将会达到700亿~950亿美元,我国海水淡化装备制造的产值将达到75亿~100亿元/年[11]。

3.3 社会环境(S)分析

3.3.1 海岛基本情况

海岛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海岛具有隔绝性,加之海岛陆地面积有限,淡水等资源缺乏,各种能源尚待开发,制约了海岛的发展。目前,渔业是海岛产业的支柱产业;水产品加工、渔船渔具制造和维修是海岛第二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旅游业及相关服务业构成了海岛第三产业[13]。

3.3.2 海岛公众对海水淡化认知

海水淡化水属新生事物,与原有地表水、地下水和跨流域调水等比较,海岛公众不易接受这种较陌生的水源。调查表明,在建有海水淡化工程的海岛,淡化水主要用于生活杂用水,而作为饮用水的较少。很多地区对发展海水淡化积极性不高,存在着需要发展却继续依赖传统方式供水的现象。

3.4 技术环境(T)分析

3.4.1 海水淡化技术水平

经过40余年发展,我国海水淡化在数量规模、技术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自主设计建设有多项海水淡化工程,其中工程施工和运营基本都由国内企业完成;已掌握海水淡化各环节的关键技术,形成了国产化的基础;能够充分发挥多种工艺优势并形成互补,推动海水利用快速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实施、海水管理和技术合作经验。综上,我国海水淡化水平基本具备产业化发展条件。

3.4.2 适用于海岛技术及产品的开发

针对海岛的特殊性,一系列适用于海岛的技术和产品不断被研发。大部分海岛具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与海水淡化耦合,将极大程度地解决海岛上传统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同时使得海岛海水淡化方法较传统淡化方法,在形式上更为灵活、多样[14-15],可大大降低淡化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研究所研制的风光柴储海水淡化一体化装置是将可再生能源发电和海水淡化技术相结合,采用太阳能和风能作为主能源生产淡水,淡水水质好,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可直接饮用,在水电缺乏的海岛地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16-17]。

表1 发展海岛海水淡化SWOT-PEST矩阵分析

4 海水淡化在海岛上发展的SWOT-PEST分析

SWOT-PEST矩阵是一种战略分析方法,通过将影响产业发展的政治(P)、经济(E)、社会(S)、技术(T)等因素放到统一的框架内进行系统的SWOT分析[18](见表1),筛选出影响海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从而为其发展提供战略性的决策。表1为发展海岛海水淡化SWOT-PEST矩阵分析。

由表1可知:

(1) 政策法规是先决条件,对于产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作用。国务院办公厅、发改委、科技部等相继出台文件,要求加快我国自主海水淡化技术研发,建立完整的海水淡化产业体系,降低海水淡化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2) 海岛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海岛海水淡化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并有利于提升行业利润,但由于我国多数海岛海水淡化工程受限于融资渠道狭窄、资金不足等,对海水淡化工程推广存在一定的困难。

(3) 由于与大陆相隔较远,海岛独特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风俗习惯等因素对于海水淡化的推广和淡化水应用的影响不可忽视。

(4) 在技术方面,针对海岛环境特殊性,国内现有海水淡化技术需通过技术创新、工程经验积累等加快海岛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进程。

5 思考和建议

5.1 政治层面

5.1.1 探索新型水价形成机制

目前,我国海水淡化水成本为5~8元/m3,对于经济落后的海岛地区,价格偏高。建议政府参照调水工程、污水处理及自来水等项目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16],对海岛海水淡化给予导向性倾斜,从战略高度规划发展海岛海水淡化产业,落实国务院关于水价改革的有关精神,建立新型反映资源稀缺性的水价形成机制,加快水价改革步伐,通过合理调整水价及结构,促进海水淡化水的生产和使用。

5.1.2 海水淡化产业优惠政策

建议国家和地方成立 “海岛建设专项基金”,用于对进入海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及环保企业实行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保障海岛淡水供应,另外,对海水利用企业单位在专用设备购置和生产等方面,允许实行加速折旧并予以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对国家鼓励的海水淡化生产企业,免征一定期限的企业所得税等[19]。在海岛海水淡化项目建设、配套输水工程的建设、工程用电等方面实施项目贴息政策、设备制造产业补贴等优惠和补贴政策,积极培育淡化市场,以尽快使海水淡化产业在海岛快速发展。

5.2 经济层面

5.2.1 海岛海水淡化经营模式

目前海水淡化项目运营模式主要有BOT(Build-Operate-Transfer)、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PFI(Private-Finance-Initiative)、TOT(Transfer-Operate-Transfer)等。鉴于目前我国海岛地区经济普遍落后,鼓励积极寻找投资主体,如社会投资主体与政府授权的企业合资建设海水淡化工程[20];积极尝试以各种方式拓宽海水淡化工程建设的融资渠道,扩大海岛海水淡化的生产能力,形成海岛海水淡化的规模效益,推动海岛海水淡化的产业化。

5.2.2 海岛海水淡化经营方向

以海岛海水淡化为基础,带动海岛海水综合利用等相关产业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外,与海岛可再生开发利用相结合,在开发新能源时,与海水淡化相结合,使用可再生能源作为海水淡化的能源供给,有助于海岛海水淡化产业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5.3 社会层面

5.3.1 强化海水淡化意识

相对于海岛传统供水水源,海水淡化水作为新生事物不易被当地人们接受,还需政府、学校及媒体的推广和宣传,加深公众对海水淡化的认识。了解海水淡化水的水质达标,可直接用于生活饮用水;并要意识到海水淡化在海岛上的发展,将会带动一大批相关获利产业的发展,提升海岛居民的整体生活水平。

5.3.2 提高监督管理水平

落实促进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各项配套措施,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资金到位、合理使用;建立健全海水淡化项目的技术方案论证、评审和后评估制度,如针对海岛环境脆弱的特点,建立浓海水等污染物检测标准、环境监测制度,对海岛海水淡化工程取、排水海域水质状况和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形成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保障海水淡化与海岛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5.4 技术层面

5.4.1 淡化装置与新能源耦合

我国众多海岛地区,在缺乏淡水的同时,也面临着能源缺乏的问题。结合世界能源利用趋势和海岛能源特点,海水淡化行业中传统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主要有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因此,研发适宜海岛使用的可再生能源与海水淡化耦合技术,而同时解决水电问题将是以后发展的一个趋势。

5.4.2 优化海岛海水淡化设计和运行程序

海岛远离大陆,存在交通运输不便、技术人员缺乏的问题,模块化和系列化的设计思路适合海岛海水淡化装置的应用研究。在海岛海水淡化装置开发中,尽量实现装置的自动化控制;另外,设计一体化海水淡化装置方便运输和管理,而且利于现场的吊装、安放和迅速使用,也避免了管道等土建工程。

6 结 语

通过运用PEST模型对海岛海水淡化发展环境的分析可看出,尽管海岛海水淡化行业面临诸多困难,但若抓住机遇,行业前景仍很乐观。海岛海水淡化技术与政策研究方向可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根据我国不同海岛的特点和功能对海水淡化系统进行优化。

(2) 综合利用海水淡化过程产生的浓海水,减少排放。

(3) 推广技术较成熟的风能、太阳能海水淡化工艺,增强系统匹配安全和高效性能。

[1] 中国新闻网. 全国海岛保护规划[EB/OL].(2012-04-19)[2014-02-22].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2/04-19/3832043.shtml.

[2] 张俊娥,高季章. 国内外海岛水资源的开发利用[J]. 中国防汛抗旱,2012,22(1):39-42.

[3] 国家海洋局官网. 2013年全国海水利用报[EB/OL]. (2014-08-08)[2014-08-20]. http://www.soa.gov.cn/zwgk/hygb/hykjnb_2186/201408/t20140808_33327.html.

[4] 丁 娜,杜启明,李 莎. 基于PEST模型的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宏观环境分析[J]. 企业技术开发,2012.31(25):4-5.

[5] 王 琪, 郑根江, 谭永文. 中国海水淡化工程运行状况[J]. 水处理技术,2011,37(10):12-14.

[6] 中央政府门户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EB/OL]. (2009-12-26)[2014-03-01]. http://www.gov.cn/flfg/2009-12/26/content_1497461.htm.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EB/OL]. (2010-11-26)[2014-03-01]. http://news.cntv.cn/20101126/110127.shtml

[8] 郭永清. 日本海水淡化产业政策对中国的启示[J]. 海洋经济,2013,3(3):59-63.

[9] 张女菁,廖为华. 海岛产业发展及布局的国际案例及借鉴[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0,(4):45-47.

[10]中国海洋报. 广东省有居民海岛现状调查[EB/OL]. (2014-01-07)[2014-04-06]. http://www.chinaislands.gov.cn/contents/30110/14017.html.

[11]刘 娟,高忠文,方景清. 浅谈海水淡化的经济效益[J]. 中国水运,2008,8(1):209-210.

[12]高 波. 海水淡化产业外部成本经济型分析及实证研究[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2,(4):33-36.

[13]朱坚真,吕金静. 海岛开发模式及其对策研究[J].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2,2(6):8-12.

[14]汤云峰,邓建袤. 舟山大中型海岛海水淡化技术研究[J]. 水利科技与经济,2007,13(11):829-831.

[15]MOHAMED A E,ZHAO Z M,YUAN L Q. Renewable Energy Powered Desalination Systems: Technologies and Economics State of the Art[C]∥Proceedings of Twelfth International Water Technology Conference. Alexandria,Egypt,2008:22-24.

[16]王天琪,杜 攀,刘 猛. 海水淡化水价格体系研究[J]. 盐业与化工,2013,42(9):7-12.

[17]刘冬林,王海锋,庞靖鹏. 进一步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制约因素和对策建议[J]. 水利发展研究,2012,(4):20-23.

[18]肖弟康,吕 红,侯 新. 藏东农牧区微水电发展的SWOT分析[J]. 长江科学院院报,2013,30(7):118-120.

[19]吴芳芳,张效莉. 上海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路径及政策研究[J]. 海洋经济,2013,3(3):26-30.

[20]童金忠. 海水淡化现状分析及投融资模式创新机制探讨[J]. 水工业市场,2011,(2):23-27.

(编辑:黄 玲)

Analysis of Industry Environment of Seawater Desalination onIslands Based on Pest Model

WANG Xiao-li,CHU Xi-zhang, HUANG Peng-fei, LIU Wei

(The Institute of Seawater Desalination and Multipurpose Utilization, 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Tianjin 300192 ,China)

Seawater desalin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island water shortage.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water desalination on islands, w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e environment of seawater desalina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through PEST model with data collection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which consists of four aspects: political policy (P), economy (E), social culture (S) and technology (T). With the overall analysis of their 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rough SWOT-PEST matrix, we discussed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seawater desalination industry on islands, and then put forward the strategic countermeasures and safeguard measures from the aspects of national policy, market economy, public accepta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which is considered a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seawater desalination on islands.

island; seawater desalination; industry environment; PEST model; SWOT-PEST matrix analysis; strategic countermeasures

2014-07-21;

2014-08-19

2013年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科研项目(AOCQN2013)

王晓丽(1986-),女,河北石家庄人,助理工程师,硕士,从事海岛海水淡化等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电话)15222891376(电子信箱)wxl861115@163.com。

10.11988/ckyyb.20140603

2016,33(01):10-14

P747

A

1001-5485(2016)01-0010-05

猜你喜欢

淡化海岛海水
冰与火共存的海岛
在海岛度假
喝多少杯海水能把人“渴死”?
海水为什么不能喝?
海水
提升下垂的嘴角 淡化法令纹
海水淡化前途无量
美高官试图淡化军售争端
神奇的海岛
高山海岛踏歌行(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