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电话引来关爱相随脑瘫女童告别乞讨噩梦

2016-12-01通讯员黄忠友

关爱明天 2016年11期
关键词:大塘祖孙女童

通讯员 黄忠友

一个电话引来关爱相随脑瘫女童告别乞讨噩梦

通讯员 黄忠友

前不久,蒲江县大塘镇关工委名誉主任仲名政接到一个电话:一个50多岁的妇女带着一名残疾女童在街头乞哀告怜,衣着邋遢,头发蓬乱,面容枯槁,甚为凄惨。那个妇女说自己是蒲江县大塘镇东岳村人。

仲名政感到事情严重和责任在肩。他连夜找到东岳村支部书记周青了解情况并及时向县关工委领导作了书面报告。原来这个妇女是该村4组的彭庭霞,女童名叫但雨婷,5岁,是脑瘫患者。这是一个特别不幸的家庭,彭庭霞早年丧偶,儿子羁押在监,儿媳妇出走多年。家中就只有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奶奶肢体二级残疾,孙女生活无法自理,因属非婚子女,至今没有户口,无缘各种救济补助。祖孙既没有享受农村低保,也没有参加社保、医保,生活窘迫。在贱卖房屋和林地后,走上风餐露宿的乞讨路。

各部门动起来

残疾女童、留守儿童的双重身份以及穷困潦倒的生活境况震惊了县关工委,县委副书记、县关工委主任杨亚琼,县关工委执行主任何守鑫召开关工委领导班子会议,提出解决办法。随后,杨亚琼又召集县公安局、民政局、残联、卫生局、团县委、县关工委、大塘镇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商议救济措施。杨亚琼说,对于这样一个命运多舛的残疾儿童,被迫走上乞讨的残破家庭,一定要倾注爱心,要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来看待,既要从解决现实困难开始,更要从政策兜底保障着力,要让祖孙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社会的关爱,要让她们有吃有住,有尊严地生活。

真情流淌,关爱相随。相关部门迅速开展切实有效的帮助工作,县民政局发放临时救助金3000元,为但雨婷办理最低生活保障;县残联为但雨婷开展残疾鉴定,及时发放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和上浮低保金,并为其申办困境儿童生活补助;大塘镇领导登门慰问,解决房屋租金困难问题;团县委对但雨婷实施一对一帮扶,直至18岁;县公安局为但雨婷办理户口,已将户口本送到其家中,困扰多年的户口问题得到落实,有了合法身份,彭庭霞历经沧桑的脸上露出笑脸,老人家感激不已,“感谢政府,感谢大家的关心,我们祖孙俩以后一定好好地生活,尽我所能回报社会,回报大家的关心。”

关爱不能“一阵风”

连日来,县关工委执行主任何守鑫多次带队到小雨婷家看望,为这个家送去米、油、肉等生活必需品,给雨婷买了合身的衣服,还约请大塘镇卫生院医务人员为其检查身体。针对雨婷目前状况,县关工委走访联系多个职能部门落实帮助举措。联系教育部门,把孩子送到大塘镇中心校特教班,接受特殊教育;卫生部门指定镇卫生院成立医疗关爱组,定期上门检查,建立健康档案;残联落实了镇上残疾专干负责指导康复锻炼;民政部门从制度层面做好生活保障;医保部门落实应保尽保政策,最大程度报销医药费用;大塘镇政府和村(社)助耕助收,为她们做好生活起居照顾。

关工委这些举动,明确了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重点,为这个家庭和小雨婷成长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环境保障,让她们生活有了实实在在的着落。残疾的身体虽然让祖孙俩难以自食其力,但是社会关爱为他们支撑了一片新天地,不再为生计卑微地乞讨。

县关工委执行主任何守鑫表示,对这个家庭特别是这名脑瘫女童,他们会义不容辞地持续关注,帮助建立安稳的生活,不会“一阵风”和蜻蜓点水式帮扶。县关工委会确定专门人员密切关注孩子的生活,为她营造出健康成长的氛围。

猜你喜欢

大塘祖孙女童
后脱贫时期民族村寨规划发展探索
锦绣“云城”春未央
祖孙情
亲情祖孙
结合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推进社区规划工作以广州市大塘社区规划为例
女童阴道异物、阴道炎需警惕
祖孙博弈
画卷苗乡——大塘
8岁女童学马术坠亡 父母一审获赔百余万
祖孙接力学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