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与中国航运业的互动发展
2016-12-01徐乐灵
徐乐灵
(1.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上海 201306;2.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 上海 200082)
“一带一路”与中国航运业的互动发展
徐乐灵1,2
(1.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上海 201306;2.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 上海 200082)
随着国际贸易的推进,我国中、东、西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互动发展逐渐联为一体。“一带一路”战略为航运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遇,有利于我国航运产业结构向集约型和规模化发展。本文研究了“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航运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带一路”;港航业;对策建议
一、沿海港口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情况
1.中国沿海港口通道服务现状
沿海港口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也是“一带一路”贸易通道中的关键节点,90%的对外贸易通过水上运输完成。“一带一路”贸易通道的主要流向是中国沿海港口通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以及从中国沿海港口通过南海到南太平洋至大洋洲。因此,沿海港口是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通往欧洲和大洋洲的重要窗口和海上通道的关键节点。2015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了9950亿美元,同比增长25%;在沿线65个国家中的49个投资达150亿美元,同比增长18%;至2015年年底,中国已与沿线的60个国家签订了3987个基础设施共建合作协议,包括高铁、港口、机场以及道路,涉及资金总额926亿美元;其中在23个国家设立了77个境外合作区,共有中国企业946家,已经提供了接近20万人的就业和9亿美元的财政收入,还有23个国家提出要建立36个工业区。
2.中国企业海外港口投资建设情况
图1 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建设运营的码头性质及分布情况
我国企业初期,早在21世纪初,中国企业便开始探索海外投资、建设港口,初期阶段主要以中远、中海等具有船公司背景的中资企业布局航线、探索投资运营码头为主。同时,中国海外基建公司也开始探索承建海外码头项目。这些都为我国港航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走出去”提供了宝贵经验。从近几年企业参与海外投资、建设及运营的码头分布情况看,多数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沿线码头,占全球码头数量的65%左右,其余35%分布于欧洲和北美洲码头项目,主要由具有航运公司背景的全球码头运营商参与。
二、“一带一路”对中国航运业发展的影响
1.“一带一路”对海运航线的影响
全球各海运大国海运航线战略总体上坚持以海权建设为总领,关注海洋经济的重要性,逐步强调前瞻性的新航线问题。“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串联起东盟、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的市场链。以发展面向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战略合作经济带、亚欧非经济贸易一体化为发展的长期目标,必将加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区域之间的经贸合作,从而影响全球主要航线及货运量的分布。
2.“一带一路”对航运企业布局海外市场的影响
在船舶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的需求背景下,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全球航运市场中,“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为中国航运企业实现产能和资本“走出去”带来新的战略机遇。
随着企业“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推进,在全球航运业持续低迷的环境背景下,中国航运企业在进行海外布局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如政治风险、跨文化和法律经营阻力、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等因素的影响和挑战。“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核心价值是通道价值和战略安全,秉承共商、共享、共建原则,虽然各地政府对航运政策尤其是针对外来企业投资进驻等支持政策不一,但航运业是低政治敏感性行业,以航运业支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可以深化我国参与国际投资与建设的合作意图,缓解国家及区域矛盾,消除周边国家对我国存有的政治疑虑,提升与沿线国家政治互信,以政促经,与沿线国家共建利益共同体,这些都为航运企业开拓海外经营业务、布局海外市场创造了机遇,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参与国际贸易的风险和阻力。
3.“一带一路”对我国航运服务业的影响
我国现代航运服务业主要借助航运资源集聚优势,以互联网等信息平台为载体,通过业务辐射、机构辐射、组团辐射等方式,向“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或地区提供现代航运服务功能。
“一带一路”贯穿亚非欧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部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以英国伦敦为代表的欧洲地区,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最为完善,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现代航运服务业已具备了一定的国际发展基础,可以作为先行业务辐射到“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或地区直至欧洲;海事保险、海事仲裁、航运经纪等领域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可以与“一带一路”沿线的中部国家或地区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将现代航运服务功能首先辐射到中部的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等地区。
通过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在“一带一路”服务需求地设立分支机构等方式开展现代航运服务业,将我国现代航运服务业的发展经验和管理运作模式在“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或地区推广,集聚相关资源,提高当地现代航运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提高现代航运服务业的本地化服务能力以及在“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辐射和集聚能力,以此丰富、完善我国高端航运服务业的服务功能。
三、推动“一带一路”战略与航运业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强政府服务体系建设
探索建立海外港口投资“高层营销小组”。海外港口投资需与投资国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且海外投资港口具有较大的投资风险。因此,建议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组建海外港口投资“高层营销小组”,联合相关部门力量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具有投资潜力的港口和企业进行调研考察,同时,由该高层小组对中国港口及企业进行“营销推介”,推动我国港口企业“走出去”。
搭建海外港口投资信息发布平台。海外投资,港口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往往是信息不灵。当前在海外港口投资信息服务方面,我国主要依靠驻外使领馆提供一些有关宏观经济、市场需求和基本的法律框架等方面的信息。这些商务信息一般都直接反映到中央有关部委。因此,建议政府主动搭建商务信息平台,建立信息推送机制,将与海外港口投资建设相关的信息定期推送至各港口企业。
2.充分利用投融资平台
发挥进出口银行等金融机构作用,鼓励资本和基金在上合组织银联体框架下扩大信贷融资规模和服务范围。鼓励资本和基金与国际开发性机构以及国际知名商业银行开展合作,借助其他合作机制实现多渠道融资,并积极考虑参加国际银团招标。研究将沿线国家更多的重要机构纳入到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试点范围。鼓励保险公司、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参与投资。通过扩大QDII额度和范围、改善外汇管理等方式,促进这些长期资金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3.创新贸易模式创新
推进建设跨国电子商务平台,建立统一范式和标准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境电子商务海外仓,然后出租给企业使用,树立中国海外仓的良好形象;转变流通方式,打造国际物流服务网络,充分满足沿线各国的消费需求,大幅度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使货物通畅运行,发挥商贸大动脉的作用,打造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经贸大通道。
4.建立海上丝绸之路上的资金池
加速推进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组织开发银行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四大资金池在沿线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相关项目的投入运营。同时,根据实际的资金需求特点,建立更为多元化的投融资支持体系。如,有效利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省份推出的地方版丝路基金及其他类型基金;对于一些更多体现公共性、盈利较为困难的基础设施项目,由政府以对外援助的形式提供资金支持;引导政策性贷款(“优买”和“优贷”)资金向沿线国家倾斜投放,通过长远布局投融资平台,谨慎设计资金运营,确立合作建设基本框架,确保源源不断的资金输送。
5.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
对于“走出去”项目,需要考察项目主体的技术水准和核心竞争力,评估项目落地国家的经营环境和社会风险。对于可能涉及环境污染、能源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敏感项目,前期必须与所在国政府进行充分沟通,发挥当地政府在公众沟通与协调方面的优势。对于“引进来”的大型项目,重点考量国内的实际需求,避免低水平的引资和项目引进,真正形成优势互补,对于基础设施建设或其他大型工程项目建设可能导致的拆迁补偿等,要事先开展充分的社会风险评估。加紧建设依托沿线国家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实现对企业信用信息的交互共享。参考文献:
[1] 杨大刚.“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下航运金融人才培养思考[J].上海金融,2015(6).
[2] 本报“一带一路”调研报道组.“一带一路”助力中国航运港口业突围[N].上海证券报,2015-08-12.
[3] 马泽华.“一带一路”与航运业的机遇[J].中国远洋航务, 2015(12).
[4] 张涛.“一带一路”,航运联结发展梦想[J].中国水运,2016(4).
责任编辑:张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