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国际人才十大热门话题

2016-12-01特别策划本刊编辑部

国际人才交流 2016年1期
关键词:李克强人才

特别策划 / 本刊编辑部

2015国际人才十大热门话题

特别策划 / 本刊编辑部

2015年,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领域风起云涌,众多热点话题,引人关注。

这一年,国家领导人亲身践行,极度重视外国专家和国际人才。习近平在莫斯科与俄罗斯援华专家和亲属代表座谈,这是国家最高领导人首次在国外专门主持召开外国专家座谈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多次会见外国专家,邀请他们参与我国“十三五”规划编制、《政府工作报告》建言献策活动,这也开创了改革开放以来外籍人才“议政”的两个“首次”;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强调,实施更加积极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完善技术移民制度,加快制定外国人才永久居留管理条例,放宽技术型人才取得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中国绿卡”)的条件。

这一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对国际人才的需求日益强劲。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人才”和“创新”的作用被认为是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我国政府部门制定的“一带一路”规划,吸引国外各类高端人才前所未有的关注,各重大项目的实施与推进更与国际人才密不可分。如何培养通晓国际规则,了解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专业人才,甚至是“一带一路”专门人才,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大数据的价值得到国家最高决策层的重视,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人才引进和服务的精准化,也成为人才领域的热门话题。

这一年,华裔科学家在世界舞台身影活跃,引发热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本土科学家终于在诺贝尔科学奖项上实现了“零的突破”;包括郗小星在内的多名华人科学家“被间谍”的冤案也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

这一年,不同领域的中国人正在用自己的行动改变着“中国表达”的内涵和形式。《三体》斩获有“科幻界诺奖”之称的“雨果奖”,中国科幻小说开始俘获海外读者;“复兴路上工作室”的《十三五之歌》,刷新外宣新模式;英国广播公司BBC推出《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国学校》的纪录片,中国教育开始“冲击”世界舞台……

岁末年初,本刊编辑部盘点2015年国际人才领域热门话题,从一年来众多的热点中,精心选出十大热门话题。我们的选择依据如下:一、与中国密切相关;二、与海外人才密切相关;三、属于本年度的热点,且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羊年热点话题多,年末盘点逐次说。

习主席与外国专家座谈

2015年5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右)亲切会见俄罗斯援华专家和亲属代表

2015年5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会见俄罗斯援华专家和亲属代表,并与他们座谈交流。这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第三次与外国专家进行座谈。第一次是在2012年12月5日,在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后,他在北京会见了20位在华工作外国专家。第二次是2014年5月22日,习近平在上海会见了50名外国专家。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近3万名苏联专家来到中国,帮助建设156个重大项目,涉及工业、农业、能源、交通、教育、科技等几十个领域,同中国人民结下了深厚友谊,为我国工业化体系的初创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至今,成千上万名俄罗斯专家,其中不乏老一代苏联专家的后代,继承先辈的光荣传统和优良品质,投身中国现代化建设,有74人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有4人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技合作奖。2015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习近平在俄罗斯会见专家和亲属代表并与他们座谈交流,这也是中国最高国家领导人首次在国外专门主持召开外国专家座谈会,内涵深远,意义重大。

“中俄两国山水相依,两国人民心心相印。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在此访期间举行这次会见,就是希望同各位老朋友共同追忆激情燃烧的奋斗岁月,共同传承我们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共同开创中俄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习近平亲切的开场白,使与会专家感受到来自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真诚情谊。原苏联建筑专家、北京与上海展览馆等建筑项目负责人托罗普采夫之子谢而盖·托罗普采夫,中国科学院—马普学会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所长哈托维奇先后发言。他们表示,在庆祝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前夕受到习主席的接见十分高兴。苏联专家同中国人民共同建设奋斗的日子留下了难忘的回忆,也为俄中两国人民的友谊奠定了基础。当前俄中关系迅速发展,两国人民联系日益紧密。俄中要永远做好邻居、好朋友。

与会专家代表发言后,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深情回顾了曾为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原政务院经济总顾问、苏联援华专家组总负责人阿尔希波夫,武汉长江大桥总设计师西林,浙江省首位外籍劳动模范、1998年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的西特里维等专家的感人事迹,高度评价了俄罗斯专家对中国现代化建设作出的突出贡献。讲话如叙家常、感人至深,充满了对俄罗斯人民的温暖情谊。

“真正的朋友不是把友谊挂在口头上,而是为彼此做一切办得到的事情。”习近平引用了俄罗斯哲学家别林斯基的一句名言和中国古语“吃水不忘挖井人”,再次对中俄友谊的开拓者、传承者及其后人,表示了最诚挚的谢意。

这次座谈会现场,每个座位上都摆放着精心设计制作的《友谊地久天长-俄罗斯专家在中国》纪念画册,画册扉页印着习近平的深情寄语:“中国要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愿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热忱欢迎外国专家和优秀人才以各种方式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与会专家认为,习近平的重要讲话,树立了中国讲情义的大国形象,体现了中国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国家,对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中俄友谊的见证者、传承者,他们一定会将两国友谊巩固好、发展好。

这次座谈向外界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中国政府对中俄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无比珍视,对中俄两国人才交流合作的前景充满信心,对中国引进国外人才和智力工作高度重视。(文/吴星铎)

外国专家“议政”

2015年,我国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扩大,外国专家参与我国“十三五”规划编制、《政府工作报告》建言献策活动,开创了改革开放以来外籍人才“议政”的两个“首次”。

2015年12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国内外专家座谈会,邀请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世界银行和麦肯锡公司的3位外国经济学家参加。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在最高层级邀请外国专家为五年规划编制建言献策。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发言中一口气提出7条建议。“经济增长本身并不是目标,而是实现目标的手段。真正的目标应该是中国人民福祉的提升。”“中国推进的每一项改革都应把这一目标作为评估标准。”

“你讲得很好。”李克强点头称赞道,“我们的目的不是‘增长’本身,而是通过经济增长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所以我们从‘十二五’规划编制以来就一直明确,GDP要和居民收入同步增长。”李克强同时强调,GDP增长最终不仅要促进人民收入提高,还要推动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斯蒂格利茨的另一个建议,是认真定义知识产权,避免“盲目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导致阻碍创新。不过,世界银行东亚与太平洋地区中国、蒙古和韩国局局长郝福满对此并不完全赞同:“中国发展到今天,保护知识产权变得愈发重要,必须集中力量大力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李克强对两位专家的“交锋”作出回应:“很有意思,两位专家对知识产权保护有不同的见解。那我们就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看在这一工作中把握什么样的分寸,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国内外企业在中国创新创造的热情。”李克强表示,“十三五”规划在《纲要草案》之外还有若干专项规划,其中一定会有知识产权保护相关内容。

座谈结束后,李克强与各位专家一一握手道别。斯蒂格利茨向李克强总理赠送了他的几本新书。“谢谢,你们刚才的建议很好,值得我们重视,很多战略性建议更是开阔了我们的思路。”李克强说,“中国下一步发展还要通过扩大改革开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此在编制规划过程中,重点政策、重大项目、重要举措,一定要‘开门’征求各方意见,包括海外专家的意见。”

邀请外国专家“议政”,听取他们有价值的建议,结合中国实际,借鉴国际经验,这是李克强总理的习惯和风格。

2015年2月10日,李克强就曾邀请来自32个国家的60余名外国专家在人民大会堂座谈。他说:“中国有句古话,‘海之所以为大也,因其纳百川’。我们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人才,更需要‘纳群言’。”

应邀出席座谈会的外国专家来自经济、金融、农业、教育、环保等领域,其中包括2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克尔·斯宾塞和埃德蒙德·菲尔普斯、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美国国家工程院院长克雷顿·牟德等一批世界顶级专家。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宾塞在发言中提到全球关注的中国经济增速问题,他建议在外部需求缩减的背景下需要提振内需,比如提供重要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保证公共部门投资的高收益。李克强对此表示赞同。

“如果大多数中国人,因为从事挑战性工作和创新事业而获得成就感,而不是通过消费得到满足的话,结果一定会非常美好。”一直关注“大众创新”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德·菲尔普斯向李克强总理建议说。

李克强回应道:“我2014年收到你给我的两本书,一个中文版,一个英文版。你的英文版书我也读了。我说的是‘大众创业’,而不是你所用的‘massinnovation’(大众创新)。因为中国就业的压力是巨大的,我们每年新增城镇劳动力有一千五六百万人。大家都知道经济增长首先要保就业,所以我们首先鼓励‘大众创业’。同时,在新的形势下,冲破固有的利益藩篱,再力促‘万众创新’。”李克强表示,中国人是有智慧的。如果这种“大众创业”的局面能够形成,“万众创新”的态势得以发展,将会形成新的巨大动力,形成中国经济的新引擎。

2015年外国专家参与“议政”的另一次“首创”,发生在2015年1月11日。当天,国家外国专家局与国务院研究室联合举办了《政府工作报告》征求外国专家意见的座谈会。这是《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征求外国专家意见,来自比利时、德国等6个国家的十几位外国专家凭借他们高水平的专业学识,提出了十分珍贵的建议。李克强总理对来参加座谈会的专家表示感谢,并指示:这种形式很好,要继续坚持。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外国专家建言献策工作。邀请外国专家“议政”也逐渐成为很多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活动。2015年,天津、宁夏、辽宁、山东、宁波、青岛等地,均举办了外国专家建言座谈会,听取外国专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建议,外国专家的“智囊”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文/溪石)

“中国表达”的国际范儿

2015,不同领域的中国人正在用自己的行动改变着“中国表达”的内涵和形式。

我国对外宣传长期面临“有理说不出,说出没人信”的难题,而2015年,一个小小的工作室为外宣工作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

最近,在国外社交网站Facebook、Twitter上被外国网友们誉为“洗脑神曲”的,不是Billboard榜单上的本土歌曲,而是一首关于中国政策的卡通民谣——《十三五之歌》。这个英文音乐短片以民谣曲风为主,用到欧美时下最流行的波普复古风的拼贴艺术动画,搭配欧美流行乐中的放克乐(Funk)和独白,唱出了“十三五”的来龙去脉,让“歪果仁”们听后直呼“根本停不下来!”

《三体》作者刘慈欣(右)及《三体》英译者、华裔科幻小说家刘宇昆(左)受到读者热烈追捧。随着《三体》斩获有“科幻界诺奖”之称的“雨果奖”,中国科幻小说开始俘获海外读者。“如何让世界懂你?”刘慈欣代表中国科幻界回答了这个问题

其实,《十三五之歌》背后的制作团队“复兴路上工作室”早已走红,许多红遍网络的时政短片都出自他们,如7名中央政治局常委都以大头“萌”版的卡通造型出现的《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微电影《跟着习大大走之美国篇:中国遇上卡罗莱纳》等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就要求“中国表达”融入世界话语圈,用不同文化都能理解的方式传播中国自己的声音,而“复兴之路工作室”的系列短片无疑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除了在对外宣传中,“中国表达”更加轻松活泼、内外有别,国际范儿越来越浓,如今更多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也跳出了本土局限,开始站在“人类一员”、“世界公民”的角度思考世界。当今中国人的所思所想凝练成的文学作品正在世界范围引起共鸣,为“中国表达”的中心思想添加了国际内涵。

不久前,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在社交网络上称自己正在读一部中国科幻小说,这条消息引来了3万多人点赞。这部小说就是中国作家刘慈欣的《三体》。

2015年,刘慈欣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得有“科幻艺术界诺贝尔奖”之称的“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这是中国人,也是亚洲人首次获此殊荣。《华尔街日报》评论称,《三体》的出现说明“中国人现在越来越多地从全人类的视角来思考世界,而不是仅从本民族的视角”。

科幻文学以想象和创新扩展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是一种世界共通的表达形式。但长久以来,科幻文化唯欧美“马首是瞻”,在“雨果奖”半个世纪的历史中,很少有非英文原创作品获得提名,中国的作品更是从未有过。这次《三体》一举夺得“雨果奖”,不仅让世界看到了属于中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意味着当今“中国表达”的内容有着人类共通的宏大思考,且质量已经达到世界级的水平。目前,游族影业已经动手将这部优秀的科幻小说搬上银幕。虽然这将是一个困难重重的“冒险”,但导演、制片人表示,中国人一直没有自己的世界级科幻电影,而《三体》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在科技领域,中国在科学的表达和宣传形式上也有了新的突破。

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美国《大众科学》杂志公布的2014-2015年度vizzies国际科学可视化竞赛获奖名单,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新媒体研究院和清华大学出版社联合制作的原创数字科普项目——《美丽化学》荣获视频类专家奖。这是来自中国大陆的参赛作品首次在该竞赛中获奖。

vizzies竞赛起始于2003年,已经成功举办了12届,是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可视化竞赛之一,历届获奖作品中不乏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

《美丽化学》项目用最新的4K高清摄影机捕捉化学反应中的缤纷色彩和微妙细节,通过数字技术,如三维电脑动画和互动技术,来展示化学结构。《美丽化学》推出后受到广大网友的热烈追捧,网站英文版于2014年9月30日上线,中文版于2014年10月31日上线。截至2015年2月底,已有超过20万人访问该网站,网站页面点击量超过403万,在线视频播放次数超过420万,翻开了中国科普作品国际化的新篇章。(文/左娜)

“一带一路”与国际人才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等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是自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后,我国政府部门制定的“一带一路”规划。

2015年,“一带一路”吸引国外各类高端人才前所未有的关注,“一带一路”各重大项目的实施与推进更与国际人才密不可分。

2015年5月,中国中部六省共建“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在武汉召开,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位境外嘉宾参会。法国前总理多米尼克·德维尔潘在研讨会上指出:“我不认为这条新的丝绸之路有一个确切的终点或起点。我们应用最先进、最优质技术参与建设,连接中国、俄罗斯和其他欧洲各国。这条道路也不仅仅只为贸易运输提供渠道,它同样推动理念和人员交流。”中国-东盟中心代理秘书长黄英在研讨会上也说道:“中国与东盟国家每年有1800万人次的人员往来,互派留学生超过18万人。”

2015年2月,波兰智库东方研究中心(OSW)教授Marcin Kaczmarski在《新丝绸之路:中国政治的利器》中认为,“这个计划是中国对俄罗斯倡导的一体化项目‘欧亚经济联盟’的反应,它使北京既能在中亚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又不必公开与俄罗斯竞争。它是一个开放的政治项目,没有清晰的定义和界限,结果是扩大中国政治影响的基石。”

2015年,日本提出高质量基础设施合作伙伴计划,这被认为是日本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应对方案。而且日本还公布了相应的文件和细节,并和印度、缅甸、泰国一起讨论过该计划。

2015年11月,北京论坛特设分论坛讨论“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开发银行经济学家万广华介绍了根据“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的贸易数据得到的分析结果,比如中国和新加坡的竞争性和互补性很高,和俄罗斯主要是互补性,竞争性很低;但和印度主要是竞争性,互补性很低。印度一开始对“一带一路”表示有兴趣,但是他们觉得这可能会影响到自己国家的利益,会影响到他们的贸易,所以最后印度改变了立场。主要的结论就是,过去10年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的往来是大幅增长的,中国和沿线国家的互补性高于竞争性,根据测算,“一带一路”的前是非常光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达60余个,政治、法律、社会和文化差异甚大,要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这“五通”,人的因素是重要环节也是关键支撑。

2015年,“一带一路”海外基础设施项目也取得很多新进展,而且很多都伴随着我国技术和标准的输出。中国铁路总公司参与的雅加达——万隆高铁项目,中国从设计、制造到运营管理和人才培训等全方位走出去,是中国铁路走出去的一次重大创新。2015年12月,中泰铁路项目正式启动,中泰铁路虽然历经波折,但实施方案从之前的300公里增加到了800多公里,并且将全部使用中国技术、标准和装备。

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亚投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的设立被认为有助于推动“一带一路”。亚投行已于2015年年底前正式成立。但亚投行候任行长金立群也曾表示,亚投行并不是专为“一带一路”设立的,这将是一个全球多边金融组织。据悉,亚投行将面向全球招聘,“不看护照,只看能力、职业操守、美誉、忠诚等”。金立群本人的国际化背景也备受关注,英文好,多年与世界银行打交道,还曾担任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是高层次的国际金融人才和金融外交家。

“培养通晓国际规则,了解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专业人才,成为教育机构、专业智库、政策制定者和实践工作者共同面对的问题。”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刘宏教授12月5日在“‘一带一路’与国际化人才培养”论坛上提出。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也指出,要放宽人才流动的限制,实现人才的互联互通;培养更多的小语种人才和 “一带一路”专门人才;允许优秀的“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毕业后在华就业和创业;促进中国高校在“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境外办学,并扩大中外合作办学等。(文/张晓)

猜你喜欢

李克强人才
人才云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李克强强调:抓好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
李克强特别关心这两件事
点赞!李克强总理山西运城赶年集
李克强:对排污违法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
李克强 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和救治伤员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