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治思维在行政机关的运用

2016-11-30王小清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依法行政机关规则

王小清

一、法治思维对行政机关行政执政的重要意义

法治思维源于法治原理和法治实践,主要表现为法律人的职业思维。随着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政,法治思维的主体范围也将逐步扩大。比如,各级党政干部被要求学习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处理事务。反之,不符合法治思维要求,就容易受到批评、责难甚至起诉。

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高级干部尤其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在相同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法治素养好、依法办事能力强的干部。对特权思想严重、法治观念淡薄的干部要批评教育,不改正的要调离领导岗位。”

依法行政是我们党依法执政在政府工作中的体现,在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在领导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中着力培育法治思维,对促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具有重要意义。

二、法治思维是依法行政的先导和基础

依法治国作为我国的基本方略已经明确载入宪法,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而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又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基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徒法不足以自行”,只有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牢固树立了遵法、依法的意识,能够自觉运用法治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分析、研究、解决具体问题,才能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处理结果的合理性和处理程序的正当性。

法治思维是基于法治的固有特性和对法治的信念来认识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法治方式是运用法治思维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法治思维是一种规则思维、程序思维,它以严守规则为基本要求,强调法律的底线不能逾越、法律的红线不能触碰,凡事必须在既定的程序及法定权限内运行。法治思维的核心是权利义务观念,对于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而言,自觉在法治轨道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三、强化法治思维的实践运用,确保合法行政

法治思维主要包含合法性思维、权利义务思维、公平正义思维、责任后果思维和治官治权思维等几方面。在这种思维过程中,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为正确认识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主动审查自身主体资格的合法性。享有行政主体资格,是依法实施行政行为的前提条件。一方面要审核实施行政行为的组织是否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另一方面要审核实施行为的公职人员是否具有合法的资质身份,此外还应注意具体行政行为应当在行政主体的法定权限内作出。对此,执法者应当具有主动审核的意识和准确的判断能力,防止出现违法行为,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二是对具体需处理的事项或行为进行准确的定性。对不同性质的事项和行为,法律法规有不同的调整规则,如不能准确区分,将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导致适用法律的不当。因此,对事项进行准确定性,是行政行为具备合法性的重要基础。

三是准确确定法律依据。运用法律法规的适用规则和解释方法,找到恰当的规定并进行准确解释是正确行政的重点。在多个规定不一致时,应按照立法法规定的“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特别规定优于普通规定”、“新规优于旧规”及“法无溯及既往效力”等适用规则,正确选择法律依据。当对法律政策理解不同时,应按照文义解释、立法解释、体系解释、目的解释等法律解释方法有规则地予以正确理解,确保公平合理。

四是运用三段论的逻辑方法进行法律推理,得出正确结论。对事项进行准确的定性,即具备了三段论演绎推理中的小前提;查找到了恰当的法律依据,则又具备了大前提,此时通过三段论的演绎推理,以严谨的逻辑形式确保得出一个符合正义要求的正确结论成为合法行政的关键。

四、多措并举,提升行政人员的法治思维

一是改进学习内容,强化法学理论学习培育法治思维。提高法治思维能力的根本是加强学习,着眼点是提高行政工作人员的法学理论素养。目前各行政机关普遍重视对法律的学习,但是学习往往停留在对法律条文的阐释和记忆等层面,而缺乏对法学基础概念、规则、原理的学习。应加强对法学基本理论特别是法律适用的基本规则和方法的学习,树立法律至上观念,训练主动依法办事的习惯,通过理论学习培育法治思维。

二是建立法律顾问制度,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执政的基础,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是促进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保证;是规范政府行为,有效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手段;完善政府行政管理方式的重要途径。领导干部在管理决策和实际工作中,法律意识得到培养和提高,这是培养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好途径、好方式。

三是强化监督问责,倒逼法治思维的树立。监督和行政问责是依法行政的重要保障。应当大力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通过深入实施政务公开,促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树立治官治权的意识,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社会民众的监督和舆论的监督,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按法定程序行使。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加大对有法不依、滥用职权等行为的责任追究,促使公务人员意识到权力行使和职责履行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使“是否有依据”成为自发的心理需求,养成依法履职、依规办事的习惯。

猜你喜欢

依法行政机关规则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依法行政 推进外汇领域“放管服”改革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让规则不规则
打开机关锁
依法行政 执法为民
——湖南省工局2016年工作掠影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扎实推进国土资源依法行政工作